一、商营运输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147&run=13

    〖商营〗〖运输业〗〖建国前〗〖建国后〗
  1912~1927年,全省商营汽车运输初步发展起来。当时,曾有即城、烟潍、德
临、曹济、禹东、聊馆、胶红、青沙、青即、胶塔等汽车公司,主要经营客运。但
除烟潍汽车公司外,多数发展缓慢,有的甚至开业不久即被迫停业。主要原因是:
企业规模小,资金薄弱,公路质量低劣,不适应运输要求,造成亏损;车辆技术状
况差,维修配件不足,车辆损坏严重,财务收入减少;管理不善,成本无核算,定
额无标准,造成亏损加大;军阀混战,旅客减少,车辆被强迫征用。禹东汽车公司
就系被军阀张宗昌抢走全部车辆而破产。商营烟潍汽车公司成立于1924年,共有汽
车80多辆。由于组织领导机构健全,车辆修理和财务管理较好,年收入达六七十万
元,但也因军阀、官僚的勒索盘剥,两年后倒闭。
  1928~1937年,全省政局暂时稳定,商营汽车运输业又迅速发展起来。济东濮、
济利沾、曹济郓、台高潍、烟潍荣、青烟海等6个段,共有商营汽车运输户114家,
283辆汽车,经营客货运输。当时,一般每车装载普通货物1250公斤,行车50公里,
收费10元,除去燃润料、机械损耗和员工工资,所余利润很少。但如车超载,即有
较多盈余。
  抗日战争期间,汽车运输业基本为日本侵略者垄断。全省商营汽车业户集中在
济南、青岛、烟台、济宁、聊城等城市,主要经营货运。其中济南市有29户,为中、
日、德商开办,日商占绝对优势,年收入约268万多元(伪币),约占全市商营汽车
收入的86.3%。1943年后,包括日商在内的大部分汽车,被日军征调运输军用物资,
并因车况恶化,营运效率低,运输成本提高,常常陷于停运状态。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统治区有商营汽车运输业27家,汽车237辆。由于国民
党军政部门因发动内战的需要,积极鼓励、支持在抗日战争时期倒闭的商营汽车运
输户恢复营业,至1947年很快发展到105家、汽车560辆。但因常被无偿调运军需物
资,遭到国民党军政人员盘剥,运输成本日益增高,负债累累,难以维持,有的被
迫停产歇业,另谋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私营(即原商营)汽车运输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分别
组成公私合营运输企业或并入国营汽车运输公司,在国家统一安排下经营运输。
1983年后,开放运输市场,城乡经营汽车运输的集体和个体(联户)日益增多。至
1985年底,全省仅个体(联户)即有汽车17863辆,其中客车786辆,货车17077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