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车辆营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127&run=13

    〖营运〗〖班次〗〖山东〗〖公路〗〖客运〗〖调度〗〖管理〗〖建国前〗
  山东省公路客运初创时期,各家商营汽车公司规模很小,专线经营。出车时间
根据当地乘客出门的习惯而定。一般是短途客车早发晚归,长途客车当日发,次日
返,或隔日一个往返,几日一个往返。烟潍汽车路办事处的客车营运,模仿火车营
运的管理办法,发车时列队出发,每到一站即用电话通知下一个站做好接车准备。
烟潍汽车公司成立后,对营运管理进行了变革。公司所属各汽车站,初时旅客上车
买票,客满发车。继而改为定时、定班发车,还要在发车前举行发车仪式,以改变
停车时间长、工作秩序乱的局面。客车分两级管理,三种班次:一是特别快车,潍
县和烟台对开,每次1辆。发车时间比快车早半小时,只停县城大站,使用技术状
况好的客车,全程票价比快车多3元。二是快车,即长途客车,6车为1班,列队出
发,烟台、潍县对开,每站必停。三是慢车,又称短途客车,由驻车的汽车站发车,
县与县之间互通,多是旧车或用货车改装的客车。特别快车和快车由公司统一调度、
管理,慢车由驻车汽车站调度、管理。
  1934年,山东全省汽车路管理局成立后,制订了客运规章条例。一是根据各条
线路的长度,经过地方的贫富,营业收入的多少,统一规定各条线路行车班次和出
车数量的标准。线路长而乘客多的每次开行班车6~7辆,每日发2次或3次;线路短
而乘客少的每次开行班车1~2辆,每日发1次或2次。二是根据各条线路沿途各站火
车、客轮的到、开时间,制定各条线路各站班车时刻表,便于旅客购票乘车。三是
将各线客车分为特等车、普通车、包车及小座车,并规定相应票价,供乘客选乘。
特等车的车况较好,比较舒适,运行时间短,票价比普通车高。如烟潍路全程290
公里,普通车票8.7元,特等车票13元。当时烟潍、台潍、青烟、济沾、济冠、济
临等线路都有特等车营运。包车即购买车票14张,乘坐不过4人的车辆,沿途各站
不准他客乘坐,直达目的地。四是规定各站各路客车悬挂开往地点及快慢车次标志
牌,避免乘客错乘漏乘。并在每班车上派押车员负责处理途中行车事务、传递文件、
提解票款等事宜。五是重新厘定和核减各条线路票价,并在济南到利津、济南到濮
县55条线路上分为上行和下行票价。新的票价实行后,客运量大增。据山东全省汽
车路管理局1934年统计:全省每条线路平均每日班车密度为3个班次;烟潍路密度
最大,平均每日18个班次;多数线路平均每日2个班次;还有两条短途线路为流水
发车,即烟台到福山每半小时发一车,青岛到即墨每小时发一车,如旅客增多,则
随时加车。
  日本侵华期间,垄断山东沦陷区公路运输的伪华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曾模仿
铁路运输的管理方法,开行了一些客运班次,但因经常遭到抗日军民的袭击而无法
正常运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的公路运输部门在济南、青岛、张店等铁路沿
线重要城市附近开行客运班车,但因不断遭到解放区军民的打击,线路时通时阻。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人民政府也开行了部分旅客班车,为后来发展公路客
运积累了经验。
    〖营运〗〖班次〗〖山东〗〖公路〗〖客运〗〖调度〗〖管理〗〖建国后〗
  新中国建立后,公路客运发展很快。1950年,各运输(转运)公司先后实行“客
车运行挂牌”调度法,为旅客班车实行计划运输打下了基础。1952年,青岛运输公
司长途汽车站,首创“班车调度图”,将客班车运行纳入了计划运输的轨道。1954
年,青岛、烟台两分公司又在执行“班车调度图”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客车运
行图”,又称“客车运行作业计划表”,把全部客车每月的生产任务、运行线路、
保养修理、机动车待命等项目综合安排在一个月的运行作业计划中。
  1957年8月,烟台运输公司试行客车定班、定点和货车定时运输。1958年4月11
日至17日,在烟台召开了山东省汽车运行计划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确定于同年5
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烟台运输公司的管理办法。并强调汽车运输要以调度为中心,
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在全省执行统一平衡、分区调度、车队执行的制度。
  1971年,在国营运输企业下放地市管理的过程中,全省跨区班车因受行政区划
和企业营运区划限制,普遍出现了跨区班次增不上,线路延伸衔接受阻的情况,致
使全省客车的车日行程下降,运力不足,旅客积压。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交通
局于1975年开始改革“班车运行图”。主要宗旨是:从方便旅客出发,打破地市行
政区划和企业营运区划限制,搞好跨区客运、长途客运和短途客运,使干线客运与
支线客运有机结合,分别组成以省会、专、市、县驻地和重点港站为中心的四级客
运服务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全省客运平衡制度,跨区客运线路由山东省交
通局统一平衡安排。跨区客运班次由单方专营改为双方共营。跨区客运收入由企业
相互结算改为全省综合平衡、统一分配。通过改革,客运班次由1974年的2095个增
至1978年的3728个,平均每年递增15.5%。同时,运输效率逐步提高,以省会、专、
市、县驻地和重点港站为中心的四级客运服务网已经初步形成。
  1983年以后,开放客运市场,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共同营运的局面。城乡
运输社队及个体(联户)运输发展很快,1984年有客车302辆、11036个客位;1985年,
客车已增至786辆、客位27194个。国营客运为在竞争中求发展,将原“统一管理,
分区调度,车队执行”的调度原则,改为“统一管理,分区平衡,车队调度”,使
车队由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并以传统的计划运输为主,开展了“流水发车”、
“弹性发车”、“接力运输”、“双班运输”等多种适合旅客需要的营运形式,搞
活了运输市场,增强了企业活力,方便了广大旅客。1984年,济宁运输公司共发接
力加班车4185个班次,运送旅客147476人次。还在9条客流大、车次密的线路上投
入37辆弹性班次客车,每日可运送站外旅客4200多人次。济南运输公司与聊城运输
公司在济南至聊城、济南至临清等线路上实行流水发车,半小时对开1个班次。烟
台运输公司把部分线路上的定班定点班车,改为活班活点、车场流动售票,客满发
车,很受旅客欢迎,被誉为“便民班车”。临沂运输公司在多家竞争的临兖线上,
实行全部班车弹性发车,使部分东风牌客车创车座月产万人公里。1985年,全省客
运班次达到8022个,是1949年的9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