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旱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93&run=13

区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变化与分布超过一定程度后即产生旱、涝现象。旱与涝是山
东常见的气候灾害。通常,当地降水量小于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40%为大旱,小于
40~20%为轻旱;降水量不超过或不少于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20%时为正常;当地
降水量大于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20~40%为轻涝,大于40%时为大涝。山东地处冬
、夏季风交绥地带,季风特征显著,年内常形成春旱、初夏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旱
涝频繁交替现象。旱涝的发生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不良影响。
据统计,1949~1980年全省平均每年旱涝成灾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28%,其中旱灾占
17%,涝灾占11%。
在一年的不同时期,省内旱涝的发生及其程度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春季,在前述
省内的气候湿润区域少旱涝;在气候具半湿润性的区域通常偏旱;而在气候具半干燥
性的区域旱情较重。初夏,气候湿润区域仍少旱涝,而青岛、日照沿海常偏涝;气候
半湿润区域偏旱;气候半干燥的区域仍旱。盛夏,气候湿润区域一般偏涝,鲁南临、
郯、苍平原区涝情重;气候半湿润区域一般少旱涝,而鲁西南涝情重;气候半干旱性
的区域亦常为重涝区。秋季,全省除鲁西南、鲁南、半岛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少旱涝外
,其余大部分地区偏旱及旱。
就旱、涝情势而言,旱情方面全省以春旱最为突出,分布面广,灾情亦重;其次
是初夏旱和晚秋旱;个别年份春旱与初夏旱相连,无雨日数持续50~70天,严重影响
夏粮收成。涝灾以夏涝最严重,秋涝次之;全省轻重不同的涝灾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尤以鲁北、鲁西南和鲁南平原地区常为涝灾重灾区。
山东境内旱涝分布的特点可归纳为:半岛东部及鲁东南沿海地区一般少旱涝,鲁
中南山地丘陵及半岛北部以旱为主,鲁南、鲁西南平原地区涝多于旱,鲁北及鲁西北
平原地区则为旱涝频繁的重灾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