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胶南低山丘陵区(Ⅲ2)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75&run=13

鲁东丘陵的南部,统称胶南低山丘陵。除崂山山地外,该区位于胶莱平原和胶州
湾之南、沭河谷地以东,故又称沭东丘陵。
该区在构造上属胶南隆起。胶南群变质岩、燕山晚期花岗岩与中生代砂页岩构成
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山地丘陵的分布受北东向构造明显控制,
山脊线作北东-南西走向,成为鲁东南河流的分水岭。
按照地貌组合的区域差异,本区划分为3个三级地貌区。
(一)崂山中低山丘陵区(Ⅲ2a)
位于胶州湾东侧、南黄海之滨。北以周疃河-石桥河一线为界与胶莱平原相接,
东、南两侧临海。行政区属青岛市区及崂山、即墨二县。该区地貌大致分为三部分:
北部,周疃河-石桥河以南至崂山山地坡麓,为崂山山麓剥蚀平原和低丘陵地带
。其中,海拔200米左右的低缓丘陵散布于丁字湾与崂山北湾之间,岩性复杂,中生
代花岗岩、火山岩及砂砾岩均有。崂山山地北麓为海拔60~80米的山麓剥蚀平原,由
白垩纪火山岩构成,以宽谷缓岗、波状起伏为特征。个别孤丘散布其上,地势向北缓
倾,过渡为胶莱平原。
南部崂山山地,为花岗岩断块山地。内部被北东向平行排列的劈石口-浮山断裂
和王哥庄-午山断裂分成三条块。自北而南为:三标山-石门山条块,海拔680米至40
0米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倾下,为侵蚀低山;锥子崮-浮山条块,海拔由759米向西降
至368米,大部分为侵蚀低山;南部为崂山中山区,以主峰崂顶为中心的峰顶区,海
拔千米以上。
崂山山地西侧的青岛市区,为缓岗起伏的低丘分布区,自北而南如楼山、孤山、
贮水山,观象山、信号山、太平山等,海拔在60~120米间。沿海坡麓海拔在20~30
米左右。
(二)五莲山低山丘陵区(Ⅲ2b)
该区北接诸城山前平原,西以沭河谷地为界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接壤,南至省界
,东北抵胶州湾,东为黄海。行政区属胶南、五莲、日照、临沭等县市。
在构造上为胶南隆起的主体。全区为一东北-西南向狭长的山地丘陵。又可分为
二带。市美-日照断裂以西为五莲山地带,与杨家横-铁寨-石槽背斜轴一致,走向北
东-南西。分水岭海拔在600~700米之间,自北而南有马耳山(海拔706米)、五莲山(
515米)、九仙山(697米)、平垛山(626米)、芦山(625米)、轿子山(656米),为燕山期
花岗岩、花岗斑岩及少数火山岩侵蚀剥蚀低山。市美-日照断裂以东,近海岸北东-南
西向分布者,自北而南有小珠山(海拔724米)、铁橛山(595米)、大珠山(486米)、河
山(628米)、丝山(409米)、大旺山(410米)等,为花岗岩侵蚀低山和丘陵。东部沿海
为王戈庄河、白马河、两城河、傅疃河与涛雒河小型河口冲积平原,海拔多在30米以
下。此外,沿海山麓剥蚀面发育,由海拔100米左右,向海逐渐降低为50~60米和30
米。呈狭长带状分布,浅谷缓丘,波状起伏,呈剥蚀准平原景观。
(三)诸城平原区(Ⅲ2c)
该区位于胶南低山丘陵和胶莱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南以洋河口-王台-诸城石门
、郝戈庄-五莲于里一线,即大致以山相家-郝戈庄断裂与胶南低山丘陵为界;北以胶
县-高密柴沟、双羊-昌邑 山一线,即大致以海拔50米等高线与胶莱平原为界。行政
区属胶县、高密、诸城、五莲及安丘诸县市。
在构造上属胶莱坳陷的南翼,为中生代砂页岩分布区。地貌上基本由大面积分布
的剥蚀平原和潍河中上游河谷平原组成。全区海拔在50~150米间,地势自南向北缓
倾,主要是潍河中上游汇水坡地。剥蚀准平原以宽谷缓岗为特征,个别海拔200米左
右的低丘散布其上。峡山水库周围,剥蚀平原海拔50米左右,地势更为和缓。峡山水
库以上,潍河中上游河谷平原,宽达5~15公里,坡降1/2000~1/6000。在高密五龙
河与潍河之间,为海拔35~40米的缓平地,无明显分水岭。河谷平原第四纪冲积层厚
度一般不大于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