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中山地丘陵区(Ⅱ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70&run=13

位于本省中部,区域轮廓略成三角形。西北以黄河-东平湖为界,东以潍河-沭河
谷地为界。北侧沿泰鲁沂山地北麓50米等高线与平原为界;南侧自东平经大汶口,接
蒙山南麓。地貌的主要特点是:(1)山地集中,地势对比强烈。是全省中低山的集中
分布区。除崂山外,全省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都集中本区内。地势对比强烈。如泰山
与其南麓的汶河谷地,在很短水平距离内高差达1300米左右。中山一般相对高度为6
00~700米,低山一般相对高度300米左右,构成山地与河谷平原强烈对比的地貌景观
。(2)地貌基本格局受构造控制,新构造运动反映明显。区内主要山地如泰鲁沂山地
、徂徕、蒙山等均为断块山地。新构造运动时期,鲁中地区抬升明显,早第三纪末形
成的“鲁中期”地面,在泰鲁沂山地已成为海拔千米以上的峰顶面;形成于晚第三纪
末的“临城期”地面,相对成为山麓剥蚀面广泛分布。(3)地貌塑造营力多样。区内
流水地貌发育,石灰岩地区还形成岩溶地貌,火山活动形成火山熔岩地貌等。
根据区内地貌组合及区域差异。可划分为9个三级地貌区:
(一)泰山中低山区(Ⅱ1a)
位于鲁中山地丘陵区的西北,东大致以周村-博山-苗山一线,即禹王山断裂为界
;南以泰山大断裂,约相当于泰山南麓海拔200米山麓线为界;西以长清大沙河谷地
为界;北以100米山麓线与泰鲁沂山北平原接壤。东、南、西三面皆为断裂切割,为
一典型的断块山地区。行政区基本属于泰安、历城、章丘等县市。
泰山中山区的地势陡峻,相对高差1300米左右,沟谷下切强烈,形成南天门下的
十八盘峡谷,黄西河峡谷等峡谷地貌。中山区以北为一向北缓斜的单斜构造,经外力
侵蚀剥蚀形成低山和丘陵地貌。低山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大部分由石灰岩夹页岩构
成单面山,南坡陡、北坡缓。石灰岩谷地中,河流阶地发育。丘陵位于本区北部,面
积较小,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多为单面山,山坡缓,脉络不显。岩溶地貌发育,除旱
谷外,大型溶洞以历城盘龙洞为代表,北部山麓有济南趵突泉,黑虎泉及章丘东、西
麻湾泉群等岩溶泉出露。
(二)鲁山中低山区(Ⅱ1b)
位于泰山中低山区东侧。四周以断裂为边界:西为禹王山断裂,东为上五井断裂
,南为沂源断裂,北为益都断裂。行政区属淄博市及莱芜、沂源、益都部分地区。
山区南部抬升量大,为鲁山中山所在,主峰海拔1108米,为区内最高峰。向东北
,山岭逐渐低下,至五阳山降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除鲁山主峰区为变质岩以外
,其他大部分山地由石灰岩组成,是鲁中南山地区石灰岩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石灰
岩岩层受流水切割,往往形成单面山及方山地形。区内岩溶地貌发育,主要有溶蚀洼
地、旱谷及溶洞,如仰天槽溶蚀洼地、平州顶溶蚀洼地、淄河旱谷及博山樵岭前朝阳
洞、沂源土门大型溶洞群等。本区西北部为淄博丘陵,组成岩石为石灰岩、砂岩与页
岩。山丘坡度缓,风化土层厚。
(三)沂山中低山丘陵区(Ⅱ1c)
位于鲁山中低山区的东侧,由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昌邑-大店断裂分别构成
西、南、东三面边界,北面则以昌乐玄武岩丘陵山麓带与泰鲁沂山北平原区相邻。行
政区属临朐、沂水、安丘、昌乐等县。
沂山中山位于区内中南部,由玉皇顶(海拔1031米)、歪头崮(971米)、狮子崮(9
50米)组成峰顶区。剪刀峡为沂山较大峡谷,为潍河支流汶河的发源地。沂山东西两
侧为低山区,西侧以海拔735米的摩天岭为代表;东侧有海拔516米的太平顶,为山东
第二玄武岩熔岩方山。本区西北部,在三角状单断构造盆地基础上,形成临朐冲洪积
平原。东北部为山东省晚第三纪重要的火山活动地区,除熔岩台地、方山和熔岩丘陵
外,以香山、柳山、苍山、大纪山等为主的大小火山32座,组成昌乐-临朐火山群。
此外,侵蚀-剥蚀低缓丘陵主要分布于安丘境内。
(四)徂徕山中山区(Ⅱ1d)
位于泰山和蒙山之间,南、北、西三面为平原所包围,东部与沂蒙低山丘陵区以
城子坡至翟镇的山麓为界,为一断块中山区。行政区属新泰、泰安、莱芜的一部分。
该区南、北、东三面为断裂切割抬升,南部抬升强烈,山顶面向北倾斜。地貌类
型单一,为侵蚀-剥蚀中山。徂徕山海拔1027米,新甫山海拔925米,莲花山海拔994
米。中间被河流切割,形成谷地。中山区南部为变质岩山地,北部覆盖石灰岩层组成
单面山。山岭呈东西向延伸,南北两侧都有2公里宽的山麓剥蚀带,海拔120米左右,
高于平原50米。山地突起于大汶河平原上,相对高差达800米,沟谷下切强烈,呈放
射状水系。
(五)蒙山中低山丘陵区(Ⅱ1e)
位于鲁中山地丘陵区的南缘,北接新蒙河谷平原,南界平费河谷平原,东、西两
面与沂沭河中游平原和汶泗平原接壤,为一东南-西北向延伸的条形断块山地区。行
政区属平邑、蒙阴、费县、新泰等县市。
该区南部抬升为中山地貌,向西北、东北地势逐渐低下。西部则为400米以下的
丘陵。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0米,其东侧望海楼海拔1001米。中山为穹状山体,顶
平岭窄,受两侧沟谷切割为南坡陡、北坡缓的梳状山岭。中山周围为变质岩低山分布
。北侧,寒武~奥陶纪沉积岩层出露,岩层向东北倾斜,形成单面山地貌,为低山和
丘陵分布区,尤以丘陵为主。
(六)泰莱河谷平原区(Ⅱ1f)
位于泰山中低山区和徂徕山中山区之间,是在断陷谷地基础上由大汶河冲积而成
的河谷平原,南北宽15~20公里,东西长30~35公里。南、北、东三侧大致以200米
等高线与周围山地分界,西侧沿津浦线与汶泗河平原相接。行政区属泰安、莱芜两市

全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势平坦,大汶河(牟汶河)及其支流瀛汶河
,河道宽阔。平原内部的地貌结构大致可分三部分:(1)南、北山麓带以下的剥蚀平
原,基岩裸露或薄层残坡积物覆盖。(2)范镇以东至莱芜间,地势起伏稍大,缓丘分
布。(3)范镇以西至泰安之间,瀛汶河汇入大汶河后,河床加宽,一级河漫滩阶地发
育。
(七)新蒙河谷平原(Ⅱ1g)
位于徂徕山中山区与蒙山中山丘陵区之间,是在新泰-垛庄断裂凹陷的基础上,
由小汶河(柴汶河)与东汶河冲积而成的西北-东南向的河谷平原。行政区属新泰、蒙
阴两市县。
西流的小汶河(柴汶河)与东流的东汶河的低平分水岭在新泰市的分水岭庄,海拔
229米,高出现在河床23米。在分水岭以北的宁家沟与三山店东部有较明显的古河道
遗迹。平原的西北段,地势稍高,海拔200~215米,由小汶河(柴汶河)冲积而成,河
谷宽,地势平,土层厚;平原的东南段,地势低,海拔175~185米,由东汶河冲积而
成,河谷窄,冲积层薄。谷地两侧山麓剥蚀带发育。
(八)沂蒙低山丘陵区(Ⅱ1h)
位于沂山和蒙山之间,南界新蒙河谷平原;北以沂河上游谷地与沂山中低山丘陵
区相邻。行政区属沂水、蒙阴、新泰、沂南、沂源等市县。
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低山降为丘陵。如北漫山顶海拔724米,王皇山71
6米,南岱崮705米,皆为变质岩和石灰岩组成的低山。石灰岩层产状平缓,形成顶平
坡陡的方山,当地称崮,有“沂蒙七十二崮”之称。除岱崮以外,还有透明崮、龙须
崮、安平崮、大崮、陈云崮、油篓崮、水泉崮、芦崮等。区内丘陵面积较大,皆为缓
丘状的变质岩、石灰岩与砂页岩组成的丘陵。除低山丘陵以外,区内还有沂源盆地,
盆地内地势起伏,海拔260~360米。沂河东西向贯流其间,形成宽200米左右、下切
深度20~30米的河谷。
(九)肥城丘陵谷地区(Ⅱ1i)
位于鲁中山地丘陵区西北端,北及西以黄河、东平湖为界,南以东平-大汶口一
线与汶泗平原相接,东邻泰山。行政区属肥城,长清、平阴、东平等县。
该区丘陵为泰山山地的西延边缘部分,分布于区内北及南部。中部为康王河-汇
河河谷平原。南部丘陵大致以海拔447米的布山为中心,由变质岩与石灰岩构成。经
长期流水侵蚀,山势低缓,地形较破碎,无明显脉络。北部丘陵局部由变质岩构成。
西北部丘陵主要由石灰岩构成,从长清的五峰山至平阴的大寨山,石灰岩丘陵海拔基
本在500米以下,至黄河沿岸降为100~200米。唯长清、肥城、泰安间的黄巢寨,海
拔628米,为变质岩低山。石灰岩层产状平缓,所成岭脊多为狭长墙状及崮状。分布
零散、无明显脉络。康王河-汇河谷地宽平,海拔由上游近200米降至汇河下游60米左
右。第四纪沉积厚度平均在40米以上。汇河下游谷地平原尚有沼泽沉积环境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