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北平原区(Ⅰ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67&run=13

(括号内的符号为图1-4中地貌分区的代号,下同。)
位于黄河与小清河以北,西及北侧与河南、河北省接壤,东临渤海,全区略呈北
东走向的长方形。总体上,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由40米下降到0米,地面坡
降为1/5000~1/10000。平原上历史时期黄河多次改道、泛淤,形成了岗、坡、洼交
错分布的地形。除黄河三角洲以外,地表起伏表现为南、北两侧高,中间凹下呈槽状
分布的特征。据此,将本区进一步划分为4个三级地貌区。
(一)马颊河北河道高地区(Ⅰ1a)
位于马颊河以北、冠县至宁津一带。为一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平原。地貌成因为
黄河古道沉积。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河南汲县东北决口,经山东冠县、临清、夏津
、德州和河北吴桥,向东北入海。河道宽约100~150米,高出平地3~5米,构成马颊
河以北、运河以东的高地,奠定了区内河道高地的基础。公元前109年后不久,黄河
在馆陶沙印堰决口改道,东北流经临清、高唐、夏津一带,形成新的河道高地,今在
馆陶、冠县一带有明显残迹。
(二)徒马河间坡洼地区(Ⅰ1b)
位于鲁北平原中部莘县、聊城、高唐、禹城、商河一带,大部介于马颊河与徒骇
河之间。地貌成因上系黄河泛滥沉积的河间坡洼地。区内除一条明显的古河道(堂邑
古河道)高地外,其余均为坡地与洼地。坡洼地大体沿古河道南北两侧呈对称性分布
。堂邑古河道高地以南的串珠状洼地有莘县南洼地,聊城洼地,临邑洼地,商河洼地
等。堂邑古河道以北有高唐洼地、苏集洼地、平原洼地、于家集洼地、乐陵洼地等。
以上洼地为黄河历次改道的静水沉积区,一般较平地低1~2米,面积大小不一,往往
为洼地群。如商河县有万亩以上洼地21个,万亩以下的洼地几十个,素有“商河七十
二洼”之称。
(三)黄河联合扇形高地区(Ⅰ1c)
位于鲁北平原南部东阿、齐河、高青、滨州、博兴一带。本区介于徒骇河与小清
河之间。地貌成因上系黄河现行河道及历次决口冲积扇堆积而成的平原。黄河自185
5年以后改道北流以来,河床已高出平地10米左右,两岸决口扇形地彼此连接成片,
组成联合扇形高地平原。南岸决口扇形地,计有遥墙、曹家码头、青城、乔庄等,组
成黄河南岸带状联合扇形高地。此扇形高地带宽10~20公里,海拔10~23米,地表向
南倾斜。北岸决口扇形地计有东阿、齐河、泺口等,组成黄河北岸带状联合扇形高地
。此扇形高地带宽30公里,海拔22~42米,地表向北倾斜。
(四)黄河三角洲区(Ⅰ1d)
位于鲁北平原的东部,以垦利宁海为顶点,西北至套儿河口,东南至小清河口,
面积5450平方公里,为黄河入海的三角洲平原。自1855年至今130多年间,三角洲上
的黄河尾闾改道达11次之多。以黄河河道和许多故道河床为轴,形成指状高地。起伏
高差一般3~5米。在现今黄河的北岸和南岸都有故道高地和河间洼地相间分布,并有
决口扇、缓岗、古河槽等小型地貌。三角洲前缘海岸滩涂地面低平,高程在3.5米以
下,坡降一般在1/10000~1/6000,一般宽6~10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