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308&run=13

编纂说明

一、《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以客观反映山东省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地域差异为
主旨。按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及生物地理)设篇,以综合自然区划
篇作结。全志共6篇。
二、为尽量减少与省志有关分志在内容上的重复,按照详略互见原则,本志详于
地貌、水文、土壤3篇,略于地质、气候、生物的记述。
三、本志的时间断限原则上为1840~1985年。为使数据资料与《山东省志·气象
志》一致,本志气候篇的记述一般以1980年为下限。
四、为反映山东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水平,本志尚注意收容了与时限问题基本无碍
的最新研究成果。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济南

责任编辑张帆
封面设计王康乐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邮政编码:250001)
山东省史志编印服务中心激光照排
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
*
880×1230毫米32开本15.875印张12插页301千字
1996年9月第1版1996年9月第1次印刷
印数1-2500
ISBN7-209-01972-3

K·275定价:72.00元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赵志浩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主任 王克玉 林书香 林廷生 王科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员 杨传升 张龙 曹道泉 柏继民 冉龙泉
吕可英 孙永猛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于永旭 徐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孙邦信 孙其海
李玉泰 金明善

《山东省志》总纂组

顾问 席星加 李化诚
总纂 张守富 孙其海 史学通 黄子良
副总纂 王福航 王文恒 王复兴 刘栋良 袁伯渠
编纂 孙忠华 朱友刚 林秀玲 周春艳
夏照林 蒋庆立 曹文明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

总纂 张守富 黄子良
副总纂 王复兴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1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子明 于克颖 许剑波 辛玮 狄井芗
方正 刘汉彬 刘长明 张家骅 陈芳彬
宋英 谭天 崔介 靳星五 王仲荦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光华 马耕农 尹涛 王炳琴 王希坚
王华民 王力生 王力翔 王伯群 王学强
田勤耕 孙笑生 孙书义 刘翔鸥 刘献林
刘元勋 刘兰英 刘本奎 毕健 安作璋
李恒奎 李汉英 李青田 李士钊 陈锡德
谷前 苏克强 张全景 张逊三 张晓枫
张云昌 赵宏弼 赵俊堂 杨再文 杨维屏
周坚夫 周子明 所梦九 单程 金宝珍
金松源 柳青 侯连三 席星加 柴诚
徐刚 秦永文 高金兰 梅枫 鲁萍
鲁在王宣董海山 路遥

顾问 杨希文 郑鹤声 张维华 廉立之 冯毅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4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敬焘 张子明 于克颖 刘守璞 刘汉彬
席星加
委员 周文彬 李富章 韩福元 尤芳湖 张家骅
刘雨温 高维真 肖洪 陈芳彬 齐松涛
季星如 程湘清 石洪印 史学通 黄子良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8年)

名誉主任 王众音
顾问 张敬焘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宋法棠
副主任 马连礼 于克颖 张子明 刘守璞
王修智 李化诚 席星加 张守富
委员 周文彬 刘守杰 王科三 韩福元
丁学超 易元秋 赵锦良 郭长才
周文昌 杨传升 王永清 季星如
刘志厚 刘雨温 吕可英 于占德
石洪印 王焕清 史学通 黄子良
孙其海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3年)

名誉主任 姜春云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主任 王科三 王克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员 林书香 韩永录 张龙 曹道泉
柏继民 杨传升 吕可英 于占德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于永旭 徐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史学通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 陈龙飞
副主任 金荣兴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吴志芬 张玉庚 郭永盛 黄绍鸣 黄春海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

主编 郭永盛
副主编 张玉庚
编纂人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孔敦 毛敏康 刘惠兰 何佳梅
李道高 李玉仙 李冰祥 吴志芬
张玉庚 张祖陆 张学雷 林育真
施洪云 赵建 赵善伦 郭永盛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地貌
第一章 地貌的地质基础(14)
第一节 地层(14)
第二节 岩浆岩(28)
第三节 构造(36)
第二章 地貌类型(48)
第一节 山地地貌(49)
第二节 丘陵地貌(57)
第三节 平原地貌(60)
第四节 火山熔岩地貌(66)
第五节 岩溶地貌(73)
第六节 海岸地貌(85)
第三章 地貌区划(101)
第一节 鲁西-北平原区(101)
第二节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108)
第三节 鲁东丘陵区(118)

第二篇 气候
第一章 主要气候要素(133)
第一节 气温(133)
第二节 降水(148)
第三节 风(160)
第二章 气候区划(167)
第一节 鲁南气候区(167)
第二节 鲁西南气候区(168)
第三节 鲁中气候区(169)
第四节 鲁北气候区(173)
第五节 鲁东气候区(174)

第三篇 水文
第一章 河流(184)
第一节 黄河水系(185)
第二节 海河水系(194)
第三节 淮河水系(202)
第四节 小清河水系(220)
第五节 山东半岛水系(226)
第二章 湖泊(242)
第一节 南四湖(243)
第二节 东平湖(247)
第三节 其他湖泊(250)
第三章 水文区划(254)
第一节 胶东水文区(255)
第二节 沂沭水文区(256)
第三节 湖东水文区(258)
第四节 黄河支流水文区(259)
第五节 徒骇马颊水文区(261)
第六节 湖西水文区(263)
第七节 小清河水文区(264)
第八节 胶潍弥水文区(266)

第四篇 土壤
第一章 淋溶土与半淋溶土(279)
第一节 棕壤(280)
第二节 山地暗棕壤(288)
第三节 白浆土(291)
第四节 褐土(295)
第二章 半水成土与水成土(304)
第一节 潮土(304)
第二节 砂姜黑土(314)
第三节 山地草甸土(318)
第四节 山地沼泽土(321)
第三章 盐碱土(323)
第一节 盐土(323)
第二节 碱土(327)
第四章 初育土(331)
第一节 粗骨土(331)
第二节 风沙土(336)
第三节 红粘土与火山灰土(338)
第五章 人为土(344)
第一节 齐城故土(344)
第二节 菜园土(347)
第三节 水稻土(349)
第六章 土壤区划(352)
第一节 鲁东丘陵棕壤土区(352)
第二节 鲁中南山地丘陵棕壤、褐土土区(359)
第三节 鲁西-北平原潮土、盐碱土土区(364)
第四节 鲁北滨海平原盐土土区(366)

第五篇 生物地理
第一章 植物地理(372)
第一节 植物区系(374)
第二节 植被类型(382)
第三节 植被区划(407)
第二章 动物地理(420)
第一节 动物生态类群(423)
第二节 动物地理区划(451)

第六篇 综合自然区划
第一章 鲁东-鲁中南自然区(467)
第一节 鲁东自然地区(469)
第二节 鲁中南自然地区(473)
第二章 鲁西-鲁北自然区(478)
第一节 鲁西南自然地区(480)
第二节 鲁西北自然地区(482)
第三节 鲁北滨海自然地区(485)

编后记(489)

编后记
根据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的部署,1985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承接了编纂《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以下简称《自然地理志》)的任务,并由地理系具体承担编
志工作。按省志编纂规定,于同年4月首先组织12名教师成立编志组(1992年扩大至1
6人),后又组建了以校、系领导为首的《自然地理志》编纂委员会,健全了编志组织

自1985年5月起,编志组成员在学习文件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编志工作
:拟订志稿篇目,作了编写分工,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野外调查。经四易篇目,四改
志稿,至1994年7月写成了评议稿。同年10月召开《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志稿评
议会,邀请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与有关分志负责人及同行专家,对志稿进行评议。会后
,根据省志办的要求和专家意见,对评议稿作了精心修改,于1995年1月完成《自然
地理志》送审稿。
《自然地理志》共6篇18章。其撰写分工为:概述,郭永盛;第一篇,李道高、
张祖陆、赵建、郭永盛、毛敏康;第二篇,刘惠兰;第三篇,王孔敦;第四篇,张玉
庚、施洪云(山东农业大学)、张学雷;第五篇第一章,吴志芬、赵善伦;第五篇第二
章,林育真、李玉仙、李冰祥;第六篇,何佳梅。整部志稿由郭永盛与张玉庚统编。
《自然地理志》的编纂,是在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的指导和山东师范大学校系
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编志过程中,山东省地质矿产局、气象局、水利厅、林
业厅以及山东省土壤肥料技术工作站、山东大学生物系、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等
单位给予了大力帮助,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遥感地质研究所范兆木,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李成治、李本川,东营市经济研究中心张伟,枣庄师专赵全科、丁兆运等
,提供了宝贵图片资料。在此,我们深表谢忱!
对编纂方志我们缺乏经验,加之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
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