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鲁西南自然地区(Ⅱ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297&run=13

位于黄河以南、运河湖带以西,西南止于省界。该区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
区。全区各地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月份只有1个月,而高于10℃的则有7个月以上。
各种界限温度值都较高。≥0℃积温5000℃左右,≥10℃积温达4500~4700℃,因此
可满足一年稻麦两熟或小麦和其他晚熟品种两作需要。适宜喜温的棉花生长,是全国
主要产棉区之一。与热量相比,降水有所不足。年降水量为650~750毫米,干燥度多
在1.2~1.3之间。又由于春温回升速度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而夏季降水强度大
,故常有春旱、夏涝发生。区内地貌平坦低缓,水热条件的区内差异不大。
该区自第三纪以来,大部分缓慢沉降,形成平原,局部可见残丘断续分布。地貌
过程,主要发育为广阔的黄河泛滥冲积平原,以黄河决口扇联合平原及运河湖带洼地
为主,地势由西向东缓倾,由海拔70米左右到东部湖区降至35米以下,东部有南四湖
、东平湖分布。
该区河流万福河、洙赵新河、东鱼河等,均源于黄河古三角洲上,是典型的坡水
河,向东注入南四湖,后汇入淮河。地表径流较小,年径流深大部在70毫米以下。由
于地势平缓,河道泄水能力低,暴雨后常漫溢成患。
该区土壤以冲积黄土母质发育的潮土为主。在平坦地表排水不畅及蒸发旺盛等因
素的影响下,土壤物质能量的转化迁移不活跃,石灰反应强烈,盐碱化现象多见,特
别在中部和南部还有较大面积的碱土分布,造成农业利用的障碍。自然植被以耐旱、
耐涝、耐盐的种类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杨、柳、刺槐、泡桐、臭椿等,针叶树主要
为侧柏,灌丛以耐盐碱的杞柳为主,在湖区还有各种水生植物生长。由于热量充足,
在水分较好的地区可引种一些南方树种。目前农田中广泛推行了“桐粮间作”,收效
较好。
该区在农业利用上的有利条件是土层深厚、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雨热同期,不
利因素是旱、涝、盐碱灾害的威胁大,因而发展农业的关键是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发
展灌溉,并应充分利用黄河的水沙资源及湖区的淡水资源,放淤改土,发展淡水养殖
等多项综合开发。
该区划分为2个自然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