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鲁西-鲁北自然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296&run=13

该自然区位于山东省西至北部,除其东北侧濒渤海外,余皆为内陆区域。在大地
构造上,北部属华北断坳,南部大部分属鲁西断隆。自中生代燕山运动以来,区内以
差异断陷活动为主,至第四纪中晚期,受黄河影响形成黄河冲洪积平原。全区地势低
平,自西南向东北缓倾,坡降1/5000~1/6000,绝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仅其西南
部海拔在50~70米间,嘉祥、梁山一带有零星石灰岩蚀余低丘分布。黄河自西南向东
北流经区境注渤海,为“地上河”,河流摆荡泛滥,在平原上形成岗、坡、垄、洼交
错分布的地貌景观。
区内年均气温12.0~14.0℃,≥10℃积温为4200~4700℃。南部成武一带≥10℃
积温最高大于4600℃,年均温14.0℃,为全省热量高值区之一;东北部利津一带≥1
0℃积温小于4200℃,年均温不足12.0℃,为全省热量低值区之一。区内年均降水量
一般为550~750毫米。南部鱼台一带降水最多,可达750毫米以上;北部武城一带最
少,不足550毫米,为全省降水最少处。全区水热综合表现为湿润状况较差,干燥度
为1.1~1.4,自南向北递增,德州一带干燥度大于1.4,为华北地区干旱中心之一。
区内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大,春旱、夏涝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
因年降水量少、地面坦平、土质松散易渗,全区地表径流量偏少。年径流深小于
100毫米,南部在70毫米左右,北部为30~60毫米。浅层地下水以南部及沿黄地区较
丰富,内陆局部地区有矿化度大于2.0克/升的地下咸水分布,沿海地区地下水为咸水
,不易农用。
区内河流除小清河外多为坡水性平原河道。因黄河已成地上河,成为区内地表水
系的分水岭。黄河以北的徒骇河、马颊河等属海河水系,平行分布,由西南向东北流
入渤海;黄河以南的洙赵新河、万福河及东鱼河等属淮河水系,近东西向平行分布,
东入南四湖。
区内土壤以非地带性的潮土类分布最广,局部洼地及沿海地带有盐碱土分布。植
被以抗旱耐涝的人工林和耐盐碱的柽柳、杞柳等灌草丛为多见,植被类型及组成均较
单调。
该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是全国重要的棉产区之一,因长期以来农业
单一经营为主,区内经济水平较低。该区又是省内旱、涝、盐碱灾害集中的地区,故
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盐碱、科学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是进一
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该区续分为鲁西南自然地区、鲁西北自然地区和鲁北自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