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综合自然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283&run=13

综合自然区划是根据一定的区划原则和标准,应用适当的区划方法,建立综合
自然区划系统,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域,以阐明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诸要素( 地
貌、水文、气候、土壤及植被等)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性, 为
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以及自然环境的改造与保
护等,提供最基本的环境分析依据。综合自然区划是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不
可或缺的基础资料之一。
山东省地处中纬地带大陆东岸,西依大陆,东临海洋。省域南北略窄,纬度差近
4度;东、西略宽,经度跨8度有余。中及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相对较高;西
及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全省在纬度地带性和海陆、地形差异性的综合影响下,自
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较复杂。省内的热量分布呈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趋势,水分分布
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地表径流自南向北和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水、热组合中以水分
的地域差异为主导,表现为省内干燥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土壤的地域差异表现在:
属地带性土壤的棕壤类与褐土类集中分布于鲁东丘陵区,或交错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
陵区;非地带性的潮土类及盐碱土类在西及北部平原区占主导地位。植被的地域差异
表现为:鲁东地区植被茂密、区系丰富,落叶阔叶树种比重大;鲁中南地区植物种类
相对减少;鲁北植物种类相对贫乏,以草本及耐旱、涝、盐碱的植物为主。
山东境内山地的高度较小,个别中山如泰山、蒙山、崂山的自然景观虽有垂直分
异现象,但对全省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特征无实质性影响。
山东省自然区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1年,邹豹君《山东省自然个性》
一文,初次对全省进行了自然区的划分,将山东省归入华北大自然区,进一步分为4
个副区,即山地区域、丘陵区域、冲积平原和沼泽洼地,并将4副区又分为13个亚区
和25个小区。
1962年,徐本坚《山东省综合自然区划》一文,采用苏联自然景观学派观点及分
区名称,将全省分为2个大自然地带和5个自然省,即华北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及华
北半干生落叶阔叶林-淋溶褐土地带,以及鲁东丘陵、鲁中南山地、鲁中南山地南缘
平原、鲁西南平原、鲁西北和鲁北平原自然省。自然省下分为16个自然州。
1983年,为制定山东农业区划所需,山东省农业区划办公室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
系共同提出新的《山东省综合自然区划》。该区划将山东划分为3个自然地带、5个自
然区和22个自然小区:鲁东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内分鲁东丘陵自然区和5个自然小
区;鲁中南、鲁西南旱中生落叶阔叶林-棕壤、淋溶褐土地带,内分鲁中南低山丘陵
、鲁西平原2个自然区和11个自然小区;鲁北半旱生落叶阔叶林-褐土地带,内分鲁北
平原、鲁北滨海平原2个自然区和6个自然小区。
《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提出的综合自然区划遵循以下5项原则,即自然地带
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发生学与地理系统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
依层次多级分区,以及兼顾农业开发利用的区内相对一致性的原则。区划方法采用了
模糊聚类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山东省综合自然区划系统,从高级到低级分为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小区3个等
级。全省划分为2个自然区、5个自然地区和17个自然小区(图6-1)。区划系统及分区
名称列入表6-1。
第一级,自然区的划分,以水分条件和一级地貌单元为依据,其界线以干燥度(
本篇干燥度采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计算方法所得,以便与全国统一对
比。)为1.1的等值线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界结合确定。第二级,自然地区的划分,以
自然区中不同水热组合及土壤、植被主要类型的差异为依据,并结合二级地貌单元的
界线划定区界。第三级,自然小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地貌差异对水热状况再分配的制
约,其界线基本参照三级地貌单元界线划定。
山东省一级自然区的基本区域分异特征见表6-2。

山东省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表 表6-1
┌───┬───────────┬─────────────┐
│自然区│自然地区 │自然小区 │
├─┬─┼───────────┼─────────────┤
│Ⅰ│鲁│Ⅰ1鲁东自然地区 │Ⅰ1(1)莱烟自然小区 │
│ │东│ │Ⅰ1(2)青威自然小区 │
│ │|│ │Ⅰ1(3)胶莱自然小区 │
│ │鲁│ │Ⅰ1(4)沭东自然小区 │
│ │中├───────────┼─────────────┤
│ │南│Ⅰ2鲁中南自然地区 │Ⅰ2(1)济潍自然小区 │
│ │自│ │Ⅰ2(2)鲁中自然小区 │
│ │然│ │Ⅰ2(3)尼枣自然小区 │
│ │区│ │Ⅰ2(4)汶泗自然小区 │
│ │ │ │Ⅰ2(5)临郯苍自然小区 │
├─┼─┼───────────┼─────────────┤
│Ⅱ│鲁│Ⅱ1鲁西南自然地区 │Ⅱ1(1)菏曹自然小区 │
│ │西│ │Ⅱ1(2)湖西自然小区 │
│ │|├───────────┼─────────────┤
│ │鲁│Ⅱ2鲁西北自然地区 │Ⅱ2(1)沿黄自然小区 │
│ │北│ │Ⅱ2(2)徒马自然小区 │
│ │自│ │Ⅱ2(3)马北自然小区 │
│ │然├───────────┼─────────────┤
│ │区│Ⅱ3鲁北滨海自然地区 │Ⅱ3(1)滨东自然小区 │
│ │ │ │Ⅱ3(2)黄河三角洲自然小区│
│ │ │ │Ⅱ3(3)海滨自然小区 │
└─┴─┴───────────┴─────────────┘

山东省一级自然区基本分异特征表
表6-2

┌──────┬───────────────┬────────────────┐
│自然区特征指│鲁东-鲁中南自然区 │鲁西-鲁北自然区 │
│标 │ │ │
├──────┼───────────────┼────────────────┤
│地貌 │山地丘陵为主,镶嵌有山前平原 │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包括黄河三角洲 │
│ │、山间盆地,大部海拔小于500米 │)。大部海拔小于50米 │
├──────┼───────────────┼────────────────┤
│构造基础 │断块差异隆起地区 │断块差异沉降地区 │
├──────┼───────────────┼────────────────┤
│水热状况 │年降水量650~900毫米,≥10℃ │年降水量550~750毫米,≥10℃积 │
│ │积温3600~4700℃,干燥度0.8~ │温4200~4700℃,干燥度1.1~1.4 │
│ │1.1 │ │
├──────┼───────────────┼────────────────┤
│主要土类 │棕壤、褐土 │潮土、盐土、碱土 │
├──────┼───────────────┼────────────────┤
│主要植被 │喜湿性强。如栎类落叶阔叶林, │耐旱、耐碱性强。如杨、柳、榆、 │
│ │赤松、油松等为主 │槐、椿、侧柏、柽柳、杞柳等为主 │
├──────┼───────────────┼────────────────┤
│水动力 │山地丘陵系统。物质能量活跃迁 │黄泛平原系统。物质能量缓慢聚积 │
│地理系统 │移为主 │为主 │
├──────┼───────────────┼────────────────┤
│农业利用 │粮、油、果、蚕、林基地,水土 │粮、棉、牧基地。旱、涝、盐碱严 │
│存在问题 │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山地综合 │重。防治旱、涝、盐碱,充分利用 │
│改造方向 │开发 │光热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