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湿潮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180&run=13

湿潮土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地下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1、地理分布
湿潮土主要分布在各种洼地(交接洼地、浅平洼地、湖滨洼地、滨海洼地等)以及
洪积扇边缘。鲁西南地区的东部、泰安地区西部、东平湖二级湖的洼底部分、济宁地
区的滨湖地带、临沂地区的临郯苍平原洼地、胶莱平原洼地、济南和淄博沿小清河一
带均见分布。一部分已开垦为农田,旱作或种植水稻、蔬菜,其他用于养苇或淡水养
殖,自然植被有三棱草、蒲、苇等湿生植被。
2、基本性状
(1)剖面形态湿潮土通体比较粘重,色较暗,黄褐至灰黑,潮湿,锈斑锈纹出现
部位很高,20厘米左右即有大量分布,一米土体内可见兰灰、兰黑色潜育层,发生层
次清晰,沉积层理不明显。
(2)一般性质颗粒组成中粘粒占比例很大,据泰安、惠民、菏泽等地分析,小于
0.001毫米的粘粒可达30~55%,小于0.005毫米的颗粒可占到50~60%以上。质地以
重壤与粘土为主,通体多为粘均质型。
省内西、北部地区的湿潮土多具强石灰反应,显碱性;东、南部地区的湿潮土一
般无石灰反应,显中性至微酸性。
容重较大,为1.3~1.6,总孔隙度在40~50%左右,毛管孔隙占比例较大,约占
30~40%,而通气孔隙较少。
湿潮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有的可达1.2~1.9%,全钾较高,但全磷及速效磷含量
均属低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