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褶皱构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14&run=13

(一)基底褶皱构造
山东基底褶皱构造十分发育。鲁西及鲁中南基底由太古代泰山群构成,发育一系
列紧密的复式褶皱,轴向多为北西,轴面倾向多为南西,倾角50~80°,片理走向多
平行褶皱轴。复背斜核部由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组成,自
东北而西南规模较大的褶皱有(图1-1):摩天岭-大山背斜、鲁山-黑坊-快保复向斜、
大鲁山-石槽-张家哨复背斜、红梢子-新甫山复背斜、跑马山-山草峪复向斜、泰山-
徂徕山-蒙山复背斜和四海山背斜等。
鲁东基底由胶东群、胶南群、荆山群、粉子山群、五莲群、蓬莱群组成,多发育
开阔的复式背斜、短背斜、穹状背斜,其轴向多为北东和北北东。区域片理、片麻理
、混合岩化带以及前寒武纪岩浆岩带均与褶皱轴一致。规模较大的褶皱有栖霞复背斜
、报屋顶复背斜等(图1-1)。

(二)盖层褶皱构造
山东盖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如分布于鲁中南的古生代沉积盖层,多呈现平缓单斜
产状,有一致向偏北倾斜的总趋势,倾角10°左右,多发育单斜断陷盆地,局部形成
开阔的短轴向斜和短轴背斜,如淄博向斜、新汶向斜、金岭背斜、莱芜背斜等。中生
代沉积盖层褶皱不发育,仅在个别中生代盆地中见有宽缓的向斜,其褶皱轴常与盆地
长轴方向一致,如胶莱坳陷内的百尺河向斜和夏格庄向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