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东平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136&run=13

东平湖位于东平县,湖区总面积632平方公里。现在的东平湖是在原东平湖的基
础上,为分蓄黄河特大洪水围湖筑堤而成的,它是黄河下游的重要分洪工程。
东平湖分老湖区与滞洪区两部分,中以二级湖堤分开。老湖区在东北部,面积2
09平方公里,常年蓄水,即一般所称的东平湖。滞洪区亦称新湖区,在东南部,面积
423平方公里,大部为农耕地,是防御黄河特大洪水的分洪区。
东平湖老湖区有林辛、十里堡、徐庄、耿山口4个进湖闸,黄河洪水进湖经调节
后,由陈山口、清河口两出湖闸泄湖水入黄河。滞洪区有石洼进湖闸,一旦分泄黄河
洪水经调蓄后,由张坝口泄水闸、柳长河泄水闸和码头泄水涵洞,泄滞洪水入梁济运
河,南流注入南四湖。
东平湖亦发育在黄河扇形平原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的接合地带。它是古代大野泽
-梁山泊演变后的残迹。春秋至宋初,今新、老湖区均有城邑,或为郡治,或为县城
,济水由南而北流经其中。由于黄河决溢屡注大野泽,使大野泽上游逐渐淤积,泽面
从南向北推移。到五代后期,形成了环绕梁山的巨浸梁山泊,今新湖一带亦成为浩淼
的湖区。北宋末到金代,黄河时而决注梁山泊,梁山泊随着黄河水补给大小而变化无
常,黄河泥沙也时断时续地堆积在泊内。至元末,梁山泊已不复存在,在昔日广袤的
湖区里,残留着几个小湖泊,其中位于今东平湖区的是安山湖。安山湖在今新湖区安
民山下,明初贯安山湖开会通河,并在运河南蓄水作为运河水柜,周长八十三里有奇
。明中叶后,安山湖减小,失去水柜作用,湖区大部开垦为农田,安山湖仅具其形。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初期,黄河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都淤积在
张秋以上的泛滥冲积扇上,下泄入海的水较清,张秋以下河道处于冲深展宽阶段,大
汶河、宋金河及大运河等河水,能够顺利地下注黄河。随着张秋以上黄河泛区开始修
建南北大堤,黄河含沙量提高,黄河河道由冲刷转而淤积,河道不断淤高,致使大汶
河、宋金河及大运河等河水下泄受阻,各河河水停蓄在洼地之中,淹没了村庄、田畴
,形成了新的积水区,即现在常年蓄水的东平湖老湖区。由于大部分属东平县所辖,
故在民国年间便有东平湖之称,但当地居民一般称大运河以南老安山湖为南湖,以北
新形成的湖区为北湖。建国前,黄河洪水经常漫滩入湖,因此常年不涸。1938年,南
京国民政府在郑州花园口扒决黄河南堤,河水南注入淮,东平湖因失去黄河水源而干
涸。直至1947年花园口复堵,黄河回归故道入海,东平湖重又蓄水。
建国后对东平湖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修堤建闸,将东平湖与黄河、运河分开,形
成新、老湖区,使东平湖枢纽基本上做到“蓄得进,守得住,排得出,防洪保安全”

东平湖主要注入河流是大汶河,大汶河由东平县州城西北入东平湖老湖,经东平
湖调蓄后流入黄河,因此大汶河和老湖区属黄河流域,新湖区微向南倾斜,属淮河流
域。
东平湖经过治理后,成为控制山东黄河安澜入海的大型水库,其近期防洪水位定
为44~44.5米(大沽基点,下同),相应蓄洪量为30.4亿立方米,除去老湖底水和预留
给大汶河来水量,实际蓄水能力为20亿立方米,可抵御郑州花园口出现洪峰流量220
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使下游确保安全。
东平湖老湖湖盆宽浅,它北起清河口门,南至大安山,西濒陆庄、十里堡黄河大
堤,东北临丘陵。湖底西北高,东南低。常年积水区约100平方公里,相应最大水深
1.8米左右,分布在土山、金山、二道坡、八里湾、大安山、埠子、前后苍、辛店铺
、阳谷店一带。盛夏时湖面150多平方公里,洪水时可达200平方公里。当湖水位为4
4米时,湖泊容积为7.78亿立方米,相应最大水深5.8米左右。
根据土山站1960~1966年观测资料,东平湖多年平均水温为14.0℃,一年中有1
85天水温在15℃以上。水温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27.2℃;月平均最低值出现
在1月,为1.3℃(表3-9)。
东平湖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山东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

东平湖各月平均水温(℃)表 表3-9
┌────┬──┬──┬──┬──┬──┬──┬──┬──┬──┬──┬──┬──┐
│月份测站│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土山 │1.3 │2.8 │7.1 │13.0│18.5│23.4│27.2│27.1│21.9│15.6│8.5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