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rec=1&run=13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北濒渤海,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12省(市)
之一。地理范围介于北纬34°22.9′~38°24.0′,东经114°47.5′~122°42.3′
之间。省境南北最长约40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公里。全省面积约15.72 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从省区的平面形态和海陆分布状况看,全省可以小清河口至苏、鲁交界的绣针河
口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山东内陆,东为山东半岛。内陆北、西、南3
侧与冀、豫、皖、苏4省接壤;半岛东突于黄、渤海间,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
相对峙。
山东海岸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即大口河河口),南至苏、鲁交界处
的绣针河河口,岸线长3121公里。沿岸0~20米水深的浅海总面积为29031平方公里。
沿岸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海湾有51处。其中以属渤海的莱州湾为省内最大的海湾,
面积6060平方公里,绝大部水深在15米以内。山东近岸岛屿计299个,总面积147平方
公里。其中的庙岛群岛北起北隍城岛,南至南长山岛,由21个岛屿组成,纵列于渤海
海峡中,为山东省最大的群岛,并为黄、渤海的分界。
在地理记述上,按照行政区的分布与一定自然地理界线相结合,全省可分为鲁西
、鲁北、鲁东和鲁中南。鲁西以黄河为界分为二:黄河以北德州、聊城二地区为鲁西
北;黄河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以西的菏泽地区与济宁市西部为鲁西南。小清河以北
为鲁北,主要包括惠民地区和东营市。潍河与沭河以东为鲁东,包括胶东和鲁东南两
部分:基本上胶莱河以东为胶东或胶东半岛;沭河以东为鲁东南,又常称为沭东。小
清河以南,鲁西、鲁东之间统称鲁中南。其中,南四湖以东,包括枣庄市和临沂地区
南部的临(沂)、郯(城)、苍(山)区域为鲁南。
地质基础控制着山东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大势。在大地构造上,山东是中朝
地台的一部分,分别属其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即华北断坳、鲁西断隆和胶辽台隆
。华北断坳位于山东北部,大致在聊城-齐河-广饶以北;鲁西断隆位于省境中、西部
,大致在潍河-沭河以西;潍河-沭河以东为胶辽台隆。
山东地貌基本分为平原与山地丘陵两大部分。平原主要分布于鲁北及鲁西,基本
属构造沉降区。山地丘陵分布于鲁中南及鲁东,属构造隆起区。山东地貌大势总的表
现为:省境中部山地隆起,地势最高,东及南部丘陵和缓起伏;北及西部平原坦荡,
对山地丘陵呈半包围之势。
省内规模最大的山地为近东西向横亘于鲁中的泰鲁沂山地,分水岭脊海拔多在8
00米左右。主峰泰山海拔1532米(据山东省测绘局1984年调绘、1986年出版的万分之
一地形图,泰山玉皇顶海拔1532.5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现今出版的地图采用其整
数。),为全省最高峰。蒙山山地分布于泰鲁沂山地之南,主峰龟蒙顶海拔1150米,
为省内第二高峰。鲁东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之下,以崂山最高,主峰海拔1133米,为
全省第三高峰。鲁北、鲁西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为黄河泛滥平原,近代黄河三角
洲为其组成部分,位于东营市境。
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受偏
北大陆性季风控制,寒冷晴燥;夏季受东南海洋性季风影响,高温多雨。东部受海洋
影响较大,西部内陆大陆性加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
900余毫米至550毫米。年内降水分配不均,70%左右集于夏季。全省气温分布自西南
向东北降低,年均温11.0~14.0℃。1月均温-4.0~1.0℃,7月均温24.0~27.0℃。
全省各地历年平均无霜期180~220天,沿海及鲁西无霜期较长,鲁北无霜期较短。气
象灾害以旱、涝为主,风、雹次之。旱、涝灾害几遍全省,唯东南沿海为轻。风、雹
灾害因地而异:鲁北、鲁西以干热风为重,鲁东沿海间或受台风影响;冰雹灾害以山
区及西北内陆多,东南沿海少。此外,鲁北沿海尚有风暴潮为害。
山东河流水系较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超过10公
里的河流有1552条,分属海河、黄河、淮河、小清河水系及山东半岛水系。
河流水系的分布受地貌格局的直接影响。鲁中南的河流大致以泰鲁沂山地和蒙山
山地为中心,向四周辐散。潍河、弥河、淄河等北流;大汶河及泗河等西流;南流者
以沂河、沭河为最大。鲁东的河流基本南北分流注黄、渤海,除大沽河、胶莱河及大
沽夹河较大外,余皆短源山溪性小河。鲁北及鲁西平原区河流:黄河由河南省经东明
县入境,东北流,至东营市入渤海;鲁北以马颊河、徒骇河与小清河为大,基本与黄
河平行,东注渤海;鲁西南主要为洙赵新河、东鱼河及万福河,大致东流,注入南四
湖。南四湖为山东最大的湖泊,以西北-东南向带状展布于鲁西平原东侧,北与东平
湖一起构成山东境内的湖带。
山东的土壤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类
型复杂多样: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褐土;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潮土、盐土、砂姜黑土
等;人为培熟的土壤有菜园土、水稻土、齐城故土;因侵蚀而成的有粗骨土、石质土
等。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还有山地暗棕壤、山地草甸土与山地沼泽土。在分布上,鲁
东丘陵区以棕壤为主,分布单一;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棕壤与褐土则成复合镶嵌状分
布。潮土主要分布于鲁西-北平原区及山间河谷平原内;砂姜黑土集中在洼地;盐碱
土除在鲁西-北平原与潮土镶嵌分布外,沿海地带亦有发育。
在全国植被区划中,山东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夏绿林)带。因受人为长期垦伐
,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几乎全具次生性质。山地丘陵区落叶阔叶林大多
以麻栎、栓皮栎及槲等耐旱性栎类为主,以及落叶阔叶杂木林和人工栽植的刺槐林。
山地次生植被中,尚有以赤松、黑松、油松、侧柏等温性针叶树种构成的针叶林。鲁
东以赤松、黑松为主,鲁中南以油松及侧柏为主。平原区常见树种为杨、柳、泡桐、
臭椿和楸等,多营造为速生丰产林。此外,山地丘陵区灌丛植被以胡枝子灌丛为主;
灌草丛植被以荆条、酸枣、黄背草、白羊草灌草丛为代表。平原区灌丛以紫穗槐灌丛
为代表。滨海与内陆盐碱地发育以翅碱蓬、碱蓬、二色补血草及柽柳为代表的盐生植
被。湖沼区有芦苇、菖蒲等沼泽植被与黑藻、菰等水生植被等。
在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山东动物界属于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境内陆栖野生动
物中,哺乳类主要由啮齿类、翼手类、食虫类和一些小型肉食兽类所组成,中型兽类
仅有少数广适应性种类如狼、狐等,仅见于局部山区。山东省鸟类区系以种类丰富、
生态类型多样为特征,鸟类计有406种和亚种。其中,留鸟占总数12%,夏候鸟占20
.7%,冬候鸟占11.6%,旅鸟占55.7%,在山东境内繁殖的鸟类计133种,其区系成
分以古北界为主,具有明显的两界过渡性特征。省内有陆栖和淡水爬行类17种,以较
耐干旱的蛇类和蜥蜴类为主。两栖类种类明显贫乏,境内8种均属无尾两栖类,且多
为华北地区习见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类群较多,以节肢动物的昆虫和蛛形类最为多见
。山东淡水动物的主要类群为鱼、虾、蟹、螺、蚌等。淡水鱼115种,以鲤科温水性
鱼为主。
综合分析全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共性
与差异性,从宏观上将山东省划分为“鲁东-鲁中南自然区”和“鲁西-鲁北自然区”
,包括5个“自然地区”及17个“自然小区”。山东综合自然区的划分,上可承接国
家综合自然区划体系,为其有机组成之一;下则通过对省内综合自然区的进一步划分
,阐明不同地域自然地理的综合特征及地域间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为区域国土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布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优化改造与保
护,提供最基本的分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