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井地质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48&run=1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力量主要部署在淄博、枣庄、新汶等
老矿区,勘探布局比较集中,既满足了老矿井恢复、改扩建的需要,又为老矿区新
井建设提供了服务。1953年底,华东煤矿管理局新汶钻探大队提交了山东省第一件
比较正规的矿井精查地质报告《新汶煤田张庄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到1957年,全
省共提交详查精查地质报告43件,获得储量19.3亿吨,其中精查报告38件,储量14.
6亿吨。详见表1-17。
  1958年,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在刚刚发现肥城、滕县、兖州3大煤田的基础上,
提出“苦战一二年,查清全省煤田”的口号,发动职工一鼓作气,加速勘探步伐。
到1960年,共提交矿井详查精查地质报告43件,获得储量52.5亿吨,其中精查报告
40件,储量51.1亿吨。与前5年相比,详精查地质报告件数相等,而3年获得的储量
却比5年获得的高1.7倍。由于“大跃进”中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泛滥,不少勘
探项目跨越详查阶段而由普查直接进入精查,勘探工作质量出现严重问题,1961年
开始被迫缩短勘探战线,进入全面调整。1962年,经过对1958-1961年提交的44件
详精查地质报告进行全面复审核实,合格的22件,仅占一半,另一半有的降级,有
的补勘或重勘,有的注销储量。复核结果教育了广大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推
动了调整,加强了以保证质量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在调整中求发展,
1961-1965年提交矿井详查精查地质报告21件,获得储量38.5亿吨,其中精查报告
19件,储量23.1亿吨。1958-1965年,提交详精查地质报告情况见表1-18。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山东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管
理混乱,生产下降。加之1967年开始,在“扭转北煤南运”的号令下,华东煤炭基
建公司将山东境内的煤田地质勘探力量陆续调往南方,极大地削弱了山东部统配煤
矿资源勘探力量。因而,1967年全省没有提出一件井田详查或精查地质报告。
1968-1970年全省提交矿井精查地质报告7件,储量4.6亿吨,除新汶矿务局钻探队
提出本局华丰矿补充精查报告外,其余均系省地方煤田地质队为满足地方矿需要提
交的地质报告。1970年10月,山东省革委煤炭工业局重新组建山东煤田地质勘探队。
这支队伍为全省统配和地方煤矿地质勘探事业再创辉煌做出了重大贡献。1971-
1975年,全省共提交矿井详查精查地质报告21件,获得储量32.6亿吨,其中精查报
告17件,储量30.1亿吨,相当于1961-1965年提交详精查报告的水平。1966-1975年,
全省提交矿井详精查地质报告情况见表1-19。
  1976年以后,山东煤田地质工作进入改革、振兴时期。1977年,包括济宁、枣
滕在内的兖州煤炭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煤炭工业部和山东省革委煤炭工业
局决定调集力量对兖州煤炭基地进行勘探会战。到1978年,参加会战的钻探队、物
探队、测量队12个,开动钻机高达42台,并先后拨给山东地质勘探事业费2451.6万
元,基本建设资金1155.28万元。会战取得显著成效。1976-1985年,全省共提交矿
井详精查地质报告23件,获得储量60.6亿吨,其中兖州煤炭基地详精查地质报告13
件,储量50.8亿吨(见表1-20)。与此同时,贯彻煤炭工业部1976年在开滦召开的老
矿挖潜翻番会议精神,为满足矿井延深和改扩建需要而进行了一些生产矿井补充地
质勘探,1976-1985年,全省共提交生产矿井延深改扩建补充地质报告20件,获得
储量9.4亿吨。见表1-21。
  1986-1990年,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认真执行煤炭工业部修定后的地质工作方
针:“以煤炭工业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为指导,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勘探方法,讲求
经济效益和科学管理,按时提交优质报告,为煤炭工业的生产建设提供可靠资源”,
积极进行内部调整和配套改革,在总结兖州煤炭基地会战经验的基础上,以质量为
中心,加强技术责任制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勘探工程和基础地质资料质量,为提
交优质报告奠定了基础。这五年,全省共提交矿井详精查(最终)地质报告15件,获
得储量16.4亿吨(见表1-22),其中省煤田地质公司提交的许厂和徐庄井田精查报告
分别获全国煤田地质优质报告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