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里煤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420&run=13

  位于滕州市西岗镇,井田位于滕县煤田北部,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
面积约35.7平方公里。煤系地层属石炭二迭系山西组和太原群,共含可采煤层5层,
其中山西组有三上、三下两层煤,太原群有十二、十六、十七3个煤层,5个煤层总
厚度为12.31米。三上、三下是厚煤层,厚度9.3米,占井田可采储量的73.7%,是
主采煤层;太原群的3个可采煤层均为薄煤层,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煤质牌号
为气煤。
  柴里井田是隐蔽性煤田,地表未见露头和古井遗迹。1960年6月28日提出滕县
煤田第1勘探区(柴里区)精查地质报告,探明工业储量6846万吨,1962年10月至
1963年9月进行精查补充勘探,改工业储量为5832.4万吨,可采储量2920.9万吨。
上海煤矿设计院于1960年10月提出年产60万吨的初步设计,经武汉煤矿设计审核会
议审查,鉴于煤体上覆厚含水冲积层,建议先建试验井。1962年12月上海煤矿设计
院提交试验井设计说明书,设计煤田面积6.8平方公里,地质总储量6194.7万吨,
可采储量3107万吨,设计年产30万吨,试采期间核定能力年产15万吨,开拓方式为
一对中央竖井,由华东煤炭建筑安装公司第八工程处大包施工,1961年11月14日开
工,1964年10月16日移交投产,总投资738.51万元。因系试验井,一切设施因陋就
简。1966年生产原煤19.8万吨,超过核定能力,1968年3月试采结束后煤炭部批准
柴里试验井改为生产矿井,同时调整柴里井田边界,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增加
工业储量4473万吨。1970年7月21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批准,柴里
井改为枣庄矿务局柴里煤矿。
  柴里煤矿年产75万吨第一次改扩建设计任务由枣庄矿务局设计室负责,矿建工
程由枣庄矿务局建井工程处承包,土建工程由枣庄、肥城矿务局建筑工区和张旺、
鲍沟公社建筑队承包,1968年12月开工,1972年12月竣工,完成总投资1315.14万
元,吨煤投资17.54元。1975年9月枣庄矿务局设计室提出柴里矿年产150万吨第二
次改扩建初步设计,1980年7月煤炭部批准。设计柴里井田扩大到13.8平方公里,
矿井地质总储量为30534.9万吨,可采储量19897.1万吨;新建副井井筒直径6.6米,
用双层双车罐笼作辅助提升,原副井改为主井。主暗斜井长1591米,副暗斜井长
1350米,工程投资总概算为5743.19万元,1976年4月开工,1984年7月1日移交生产,
工程总投资实际完成6068.08万元,吨煤投资80.91元。1985年实际产量为209.215
万吨,超过“二扩”设计能力的39.48%。1985年根据国家计委批准的滕南矿区总体
设计,1986年1月11日煤炭部批准柴里煤矿第三次改扩建方案设计,2月枣庄矿务局
设计处提出柴里煤矿第三次改扩建初步设计,设计能力由年产150万吨扩建到240万
吨,服务年限44.6年,设计总概算9788.9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460万元,自筹
2328.92万元,建设总工期为48个月,到1990年底,矿建工程全部完成,主要设备
正在安装,采区工作面已准备就绪。
  柴里煤矿是滕南矿区第一对生产矿井,经过3年半的试采,探索出了厚含水冲
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的经验和覆岩破坏规律,提高了开采上限,为解放浅部储量开发
滕南煤田和水体下采煤提供了科学依据。转为生产矿井后,又进行了3次改扩建,
设计年产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240万吨。到1982年已拥有英国、西德、法国生产的
综采设备4套,联合掘进机2套,1984年后又采用高档普采新技术,使矿井采煤机械
化程度达90%左右,掘进机械化程度达99.5%,1985年综掘一队被评为全国“上纲要”
机掘甲级队,1988年综采一队被评为年产百万吨先进综采队。矿井投产27年来,共
生产原煤2683.1万吨,最高年产(1988年)214万吨,是矿区最大的生产矿井,原煤
产量占全局的三分之一。1989年被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命名为质量标准化特级矿井
和现代化矿井。1990年末,全矿在册职工865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2人,管理
人员457人,采掘工人2064人。年入洗240万吨的柴里洗煤厂于1987年11月动工兴建,
装机容量12000KW的柴里矿矸石热电厂于1989年10月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