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枣庄矿务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410&run=13

  枣庄矿务局于1956年2月5日经煤炭工业部济南管理局批准成立,矿区地跨枣庄
市和济宁市的微山县,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其
中含煤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由东向西划分为枣陶、官桥、滕县3个煤田,有7~8
个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4.6米,1990年底矿区已探明工业储量153475万吨,煤的品
种主要是肥煤和气煤,灰分低,含硫少,发热量高,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冶金用煤基
地。
  枣庄矿区水陆运输便利。津浦铁路薛枣支线、官北支线、官柴专用线分别联接
3个煤田各个矿井,京杭大运河横穿矿区,公路成网四通八达。
  枣庄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已有人在这里
掘窑采煤。鸦片战争以后,峄县名绅米协麟、戴华藻等,在北洋大臣李鸿章支持下,
招集商股银2万两,于1880年春在枣庄创办中兴矿局,先后开煤井12座,1895年停
办。原中兴矿局股东张莲芬与德人天津税务司德璀琳筹商又于1899年1月成立华德
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因德股未果,改称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
公司,1912年自营台枣铁路建成并与津浦路临枣支线联轨通车,1913年南大井建成
投产,从而使中兴公司走上了近代机器采煤和铁路运销的新阶段。到1937年,累计
产煤1914.74万吨。这时的中兴公司,除建有3座近代化矿井和台枣铁路外,还拥有
3个公司(中兴轮船公司、鼎中盐业公司、兴成煤业公司)、5个生产加工厂(发电厂、
水泥厂、和兴钢铁厂、永兴炼焦厂、泺口木材厂)、29个煤炭分销厂,以及连云港
码头、医院、学校、农场等设施,资产过千万,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煤电路联营大
型综合性企业。
  1938-1945年,日军占领枣庄,共掠夺煤炭1333.2万吨。中兴公司矿工在中共
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义勇军和铁道游击队,打洋行、拦火车,给解放区
送情报、搞炸药、雷管和医药品,以各种形式抗击日军,在中国人民8年抗战史上
留下了光辉一页。
  1948年11月枣庄解放。首先恢复中兴公司陶庄分矿生产。1950年4月,中央财
政经济委员会批准中兴公司提出的公私合营要求。1951年1月财产清估完毕,1952
年7月正式公私合营。1953-1954年,陶庄煤矿进行改扩建,设计能力由年产15万吨
扩建为45万吨;恢复扩建田屯煤矿,设计能力年产15万吨。枣庄煤矿于1955年1月5
个井口同时开泵排水,至9月17日共排出积水1452.5万吨,到1957年,各井陆续恢
复生产。1958年,枣庄煤矿由公私合营收归国营。
  1956年,枣庄矿务局建立,辖陶庄、枣庄、田屯、临沂4个生产矿,以及山家
林、邹坞、甘霖3个基建井,共有职工9539人,年产煤炭86.8万吨。1958年开始的
“大跃进”,枣庄矿区拥入18万农民开办76对“卫星”小煤井和2个露天煤矿,全
局1958年产煤300万吨,相当于“一五”期间累计生产水平,1958-1960年共产煤
1383.62万吨,是“一五”期间产量总和的3.7倍。然而,高指标、瞎指挥,使生产
条件遭到很大破坏。后经调整,露天矿和“卫星”小井悉数废弃,生产步入正常轨
道,1961-1965年产量稳定在400万吨以上。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矿区
生产动荡,1973年6月至1975年3月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减产煤750万吨。此后,
在省市委直接帮助下,整顿矿区秩序,恢复规章制度,1975年煤炭产量回升至545
万吨,1976年产煤炭643万吨,1977年产量首次突破700万吨大关,达到714.54万吨,
1978年,产量超过800万吨,又上一个新台阶,并全面完成8项经济技术指标,1979
年产煤832.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2321.89万元,上缴利税8779万元,均创历史
最好水平,经省、市检查团检查验收,矿务局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陶庄煤矿设计
能力60万吨,经技术改造,年产最高的1979年达到163万吨,当年上缴利润3000多
万元,1976-1980年上缴利润1亿多元,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批示表扬。枣庄煤矿
经过技术改造,产量一直稳定在百万吨以上。柴里煤矿原是30万吨的水体下开采试
验井,试采成功后,经过1969年、1976年两次改扩建,设计能力增至150万吨,
1979年产煤130万吨。由于开发强度大,不少矿井储量枯竭,陆续衰老报废,又因
全局从1964年至1979年的15年内未建新井,造成1980年后全局产量逐年下降。为了
稳住产量,除对生产矿井继续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回收,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外,
并充实力量,创造条件,加快滕南新区区的开发建设,先后开工兴建年设计生产能
力150万吨的蒋庄矿井和120万吨的田陈矿井。1980-1990年共产煤7413.1万吨,平
均年产673.9万吨,实现利润6680.6万元,两对新井也于1989年移交生产,还开工
并完成了柴里、蒋庄洗煤厂、滕南铁路等建设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枣庄矿务局坚持以煤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除
原有枣庄、陶庄、八一、山家林4座洗煤厂外,又建设柴里、蒋庄两座现代化洗煤
厂,新增年入洗能力390万吨,产品主要有精煤、块煤、混中块、末煤、混煤、中
煤、煤泥、低热值煤、硫化铁、天然焦等10个品种,其中八一厂生产的八级冶炼精
煤出口免检并获国家银牌,新开发的新型产品水煤浆,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已通过国家鉴定,为以煤代油开辟了良好前景;矿务局直属的两座机电修配厂年制
修能力6000吨,还有水泥厂、火药厂、大链厂等辅助企业,多种经营总公司已拥有
固定资产6453.4万元,8个直属公司、32个分公司、325个服务网点,经营7大系列
100余个产品,1990年总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1477万元,安置待业青年4247人。
  1990年末,全局有职工6.7万人,生产矿井7对,年总设计能力740万吨;准备
开工井2对,年设计能力210万吨;规划待建矿井3对,到20世纪末矿区生产规模可
达千万吨以上。1990年产煤610.31万吨,原煤全员效率每工0.894吨,企业坑木万
吨耗62.59立方米,原煤单位成本吨煤81.22元,政策性亏损7444万元,上交各种税
金350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7亿元,净值8.44亿元。1949-1990年累计生产原煤
19433.2万吨,洗精煤6533万吨,基建总投资12.79亿元,实现利润5.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