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淄博矿务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400&run=13

  淄博矿务局建于1953年2月,局机关驻地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现辖洪山、
西河、夏庄、岭子、南定、石谷、龙泉、双沟、埠村煤矿和工程处、机电修配厂、
水泥厂、五二五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公司、干部学校、第一中学、第
二中学、中心医院、昆仑医院、职业病防治所、技工学校等23个单位。
  淄博矿务局开采淄博和济东两个煤田。淄博煤田在淄博市境内,面积997平方
公里。济东煤田原为章丘煤田,面积760平方公里。胶济铁路横越济东煤田,张(店)
八(陡)支线纵贯淄博煤田,各矿井均有运煤专用线相通,公路纵横成网,交通方便。
矿区煤田属石炭二迭系煤系地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1~12层,煤厚一般0.6~1.
3米,多为0.8米以下的极薄煤层,主要煤种为贫煤、无烟煤和瘦煤。1990年末,淄
博矿务局所辖9矿尚有工业储量19925.1万吨,可采储量12938.2万吨,多数矿井已
进入衰老期,资源日趋枯竭。
  淄博煤田开发始于唐代,发展于宋金。历代劳动人民在煤炭开采中积累了丰富
经验。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博山人孙廷铨撰著的《颜山杂记》,生动记述了劳
动人民创造的地质、凿井、采煤、通风及煤炭利用等工艺技术,在中国煤炭科学史
上留有光辉的一页。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竞相觊觎山东的丰富矿藏。1897年德国出兵胶州湾,攫
取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及其沿线15公里之内的采矿权,1904年在淄川大荒地凿井建立
淄川煤矿。1914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德国霸占淄川煤矿。同时,大批日商涌
入博山矿区,以预付资金、订立买煤契约等手段控制矿业经营,进而夺取矿业权,
1918年受日商挟制的煤矿达30余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迫于1923年将淄川
煤矿交由中日合办鲁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并于1924年8月成立中日合办博东
煤矿公司。到1936年,淄博有煤矿公司38家,工人15000人,年产量达247.85万吨,
其中民营矿年产量为162.34万吨。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淄博矿区后,加紧掠夺式开
采。1938-1945年共产煤1913.78万吨。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淄博矿区处于拉锯状态,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初的1948年,淄博矿区仅产煤炭37.3万吨。1946-1948年
共产煤113.8万吨。1902-1948年淄博矿区累计产煤6191万吨。
  淄博煤矿工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2年6月,淄川煤矿成立了山东第一个煤
矿工会组织矿业工会淄博部。1924年8月,山东煤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淄博矿区支
部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淄博矿工奋起抗敌。1937年12月,淄博路矿工人游击小
组袭击张店火车站日军警务所,打响了山东职工武装抗日第一枪。后在矿区陆续成
立8支工人武装,10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淄博煤矿工人发展军工生产,积极支
援前线。1947年3~6月,西河煤矿制修厂修配野炮2门、机枪25挺、步枪和手枪532
支,连同上年制造的12万枚手榴弹壳和炮弹壳一起送往前线。与此同时,淄博矿区
12000多名煤矿工人参加支援莱芜、临朐战役的担架队、运输队,共出担架5450副、
小车1000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淄博矿区根据中央政府“一切可能恢复的矿井加速恢
复,已恢复的要巩固发展”的方针,依靠广大职工恢复生产,到1952年,已恢复生
产的国营矿井15个,产煤炭213万吨;私营煤矿4个,产煤炭40.7万吨。1953年2月
20日,淄博矿务局成立,辖洪山、罗村、寨里、奎山、西河、黑山、新博、章丘煤
矿和西河修理厂、工程公司,有职工16234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局大力进
行生产技术改革,产量年年上台阶,累计产煤1495.5万吨,占全省同期原煤总产量
的61.6%。1958-1960年,全局新建和改扩建矿井10对,增加年设计能力204万吨。
1960年产煤801.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大跃进”中忽视煤炭生产客观
规律,矿井生产基础受到损害。经过调整,加强巷道、设备维修和生产管理,协调
采掘比例,大搞质量标准化,努力提高薄煤层采掘机械化水平,1961-1966年全局
产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3年产量锐减到300万吨。但
经过广大煤矿职工的积极努力,在维持产量水平的同时,继续有所提高,并能在
1971年后提高到500万吨以上。“文化大革命”结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全局学大庆赶开滦,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建设发展,1978-1979年连续两年产
量超过600万吨,其中洪山、西河、岭子煤矿1979年产量比设计能力翻了1番。进入
80年代,全局坚持改革开放,深化企业改革,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
职工积极性,在9对矿井相继报废的情况下,年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与此同时,多
种经营蓬勃发展。1989年经营厂点发展到297个,产品品种有17个系列3000余种,
产值7510万元,上缴税金122.6万元,利润450万元。
  1949-1990年,全局累计完成国家基本建设投资4.68亿元,生产原煤1.966亿吨,
政策性亏损9.72亿元,历史最高年产量为1960年801.7万吨,全员效率1966年0.688
吨/工,企业坑木消耗1972年41.77立方米/万吨,1990年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
69.0%和71.92%,均为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全局产煤523万吨,全员效率0.671
吨/工,原煤单位成本72.24元/吨,政策性亏损1.3亿元,定额流动资金占用4424万
元,上交各种税金169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72207万元,净值43138万元;全局
在册职工56326人,其中:干部6127人,工人50199人;工业生产人员54410人,基
本建设人员1916人。全部职工中固定职工46313人,合同制职工9119人,亦工亦农
894人。现有职工宿舍面积57.96万平方米;职工学校16所,中小学18所,局矿医院
10处,卫生所31处,床位1322张;疗养所9处,床位264张。
  淄博矿务局多次受到省部级以上国家机关表彰。其中,70年代连续10年被煤炭
工业部命名为坑木低耗局,1977年被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198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
部、国家经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40多年来全局实
现科技成果21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50项。涌现出国家级先进集
体13个,先进个人12人,省、部级先进集体198个,先进个人190人。成建制调出工
人14000人、干部4300人支援了新区生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