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250&run=13

  山东煤炭工业的计划编制,主要依据各个时期国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全
省煤炭资源条件及已有的生产基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山东煤炭工业计划的
编制旨在尽快恢复战争中遭受破坏的矿井生产能力,以淄博矿区为重点,兼顾其它
矿区。这些矿井按计划恢复生产后,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恢复,并为全省第一个
五年煤炭生产建设计划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进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时期,全国煤炭工业的
建设重点是东北地区。山东煤炭工业计划的编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报经上级批
准将枣庄、新汶矿区一批新井和改扩建矿井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并加以充分发
挥老矿井作用,山东煤炭工业在“一五”时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五”时期,前3年由于受“大跃进”影响,计划指标越调越高,造成很多
失误。列入基本建设重点开发计划的肥城和官桥新矿区摊子铺得过大,其它矿区盲
目超计划上项目,造成全省设计能力869万吨的17对矿井停建报废;生产矿井也因
产量计划指标追加过高造成矿井采掘比例失调,巷道设备失修,安全情况恶化,
1961年开始全省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被迫进行调整。
  1963-1965年调整时期,山东煤炭工业计划编制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以稳定产量、搞好调整、协调各项生产比例关系为原则,在深入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各种专项调整计划,并付诸实施,全省煤矿出现采掘关系协
调、综合系统能力提高、产量回升的大好局面。
  “三五”、“四五”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计划工作一度削弱,
煤炭生产波动很大,山东煤矿基本建设在执行“扭转北煤南运”的方针中大大缩小
规模,累计投资5.48亿元,仅为“一五”“二五”投资额的66%,造成以后山东新
老矿井接续脱节的严重后果。
  “五五”至“七五”期间,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工作
大大加强,提出了山东煤炭工业发展的明确方向和目标。“五五”时期,按照“老
矿挖潜”的方针,全省统配煤矿有计划地按排改造了一批生产潜力大的矿井,地方
煤矿在计划指导下大力发展,推动了全省煤炭产量的提高,但此后统配煤矿衰老报
废矿井增多,减产因素加大,成为全省煤炭工业发展计划的不利因素。基本建设投
资计划自1978年起逐年有较大增加,兖州、滕南新矿区列入国家煤炭基地建设计划
项目,龙口新矿区列国家基建计划项目,先后开工了一批大型和特大型矿井、洗煤
厂和矿区配套项目,争取到国家大量计划投资,1976-1990年完成投资63.65亿元,
其中1981-1990年完成51.66亿元,是“一五”、“二五”投资额的6.26倍,有力地
保证了年设计能力1255万吨的特大型兖州矿区全部建成,滕南、龙口新矿区形成一
定建设规模和生产能力,以及其他大型骨干矿井的顺利投产,抵消了衰老报废矿井
减产因素,使全省煤炭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各类计划的编制,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由上向下、上下结合的方法。全省年度
煤炭生产、建设计划编制程序是先自下而上提报建议计划,经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审
定后上报煤炭工业部,待年末全国煤炭计划会议上煤炭工业下达生产建设计划指标
后,各矿务局和地方煤炭工业局据此编制正式年度生产、基建计划,经省局平衡审
核并报部批准后下达执行。5年发展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本着积极可靠留
有余地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和平衡确定各项
规划指标,明确发展方向、速度和重大比例关系,以利于指导年度计划编制。年度
计划和各类长期发展规划一般由编制说明和计划指标两部分组成,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