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粉尘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217&run=13

  19世纪以前,山东煤矿粉尘情况未见文献记载。1944年《大汶口炭矿现状》载:
“华丰采炭所坑内一般滋润,浮游爆尘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山东煤矿采掘工程绝大多数是手工作业,粉尘浓度
低,随着干式风钻和电煤钻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粉尘浓度上升,掘进迎头岩粉浓
度每立方米一般在300多毫克,最高达1450毫克,回采工作面煤尘一般为200多毫克,
最高达360毫克,已严重危害矿工健康。1952年7月,西河煤矿马志曾、韩凤柱、苏
仲河等试制水式风钻成功,成为全省煤矿最早应用湿式凿岩的矿井。9月,在第二
次全省煤矿掘进会议上,山东矿务局要求各矿掘进工作面逐步推广湿式凿岩。
  1953年,枣庄煤矿引进苏制OM-506型水式风钻,但由于风压低,水针磨损快,
风钻漏水严重,不便推广使用。是年,全省国营煤矿开始为井下矿尘作业点工人分
发防尘口罩。
  1954年,对全省国营煤矿生产矿井开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能进行了鉴定,多数
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在35~50%之间,属强爆煤尘。各矿由此引起重视,加强防尘。
翌年,淄博矿务局西河煤矿已在回采工作面和溜子头等处使用喷雾器洒尘,掘进迎
头逐步推广水车供水,湿式风钻凿岩。
  1956年6月,全省煤矿贯彻国务院《关于防止厂矿企业矽尘危害的决定》,自
上而下建立防尘委员会,加强领导,加大措施,全面推行湿式作业。淄博矿务局寨
里煤矿率先试用水式电钻,新汶建井工程处在张庄井施工中推行湿式作业。到1957
年5月煤炭工业部济南管理局在坊子煤矿召开湿式凿岩经验交流会时,全省煤矿已
有78.8%的掘进工作面推行湿式凿岩。当时普遍采用移动式水箱供水,供水量不足,
风钻质量及操作技术也不过关,有些迎头湿式凿岩坚持使用不大正常。
  1957年6月,省卫生防疫站和结核病防治院到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进行井下粉
尘调查测定,陶西井1072工作面含游离二氧化矽5.06%的煤尘浓度为每立方米192毫
克,超过国家标准18.2倍;陶东井562石门使用1台风钻干打眼含游离二氧化矽50.
41%的岩尘浓度752.2毫克,超过国家标准375.1倍。同时在老工人中进行矽肺调查,
在714名3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健康检查中,疑似矽肺患者42人,占检查人数的5.9%,
确诊为矽肺患者74人,占10.3%。为了推进防尘工作的开展,枣庄矿务局把以上调
查资料搞成展览,组织职工参观,让工人充分认识防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觉坚
持带防尘口罩和使用水式风钻打眼。是年,全省煤矿对2288名接尘人员进行查体,
疑似矽肺患者68人,占2.97%,发现矽肺患者266人,占11.6%。
  1960年3月,山东煤矿贯彻全国煤矿电力凿岩机械化现场会议精神,盲目推广
60型软轴电钻,停用风钻,使正在兴起的湿式凿岩受到严重干扰,新汶、淄博矿务
局将压风、供水设备与管路全部拆除,所有掘进迎头换用60型电钻,又回到干式凿
岩的老路。由于60型电钻技术不过关,不到1年就停用了,不得不重新安设使用风
动凿岩机具。
  1963年4月,全省煤矿防尘工作会议根据国务院批转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
工会、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关于防止矽尘危害的工作会议报告》,总结大跃
进以来,特别是盲目推行60型软轴电钻,放松对防尘工作领导的经验教训,重申:
各矿务局和矿要建立防尘委员会,并配备专人负责推行水式风钻;所有岩巷、半煤
岩巷全部实行湿式凿岩,如有干式打眼者,以违章作业论处,安全监察人员、放炮
员、工程质量验收员有权停止他们作业;坚持岩巷每月1次、半煤岩每季1次测尘制
度。是年,新汶矿务局及所属各矿成立推广湿式凿岩领导小组,投资13万元添置凿
岩机具,次年所有岩巷实现了湿式凿岩。
  1964年,根据煤炭工业部关于掘进迎头消灭干打眼、人抱钻的指示,全省统配
煤矿层层落实规划和措施,建立防尘管道系统,采掘工作面由水箱供水改为水泵高
压供水,到1965年,大多数掘进头实现了湿式凿岩。淄博矿务局共有全岩半煤岩迎
头159个,除13个小规格半煤巷使用电钻打眼外,有146个迎头使用水式风钻224台,
湿式凿岩占掘进迎头总数的91.8%。经对65个迎头测定,粉尘浓度打眼时降到每立
方米20.3毫克,扒装时降到43.39毫克,其中有4个迎头降到国家规定的每立方米2
毫克以下,9个迎头接近国家标准。枣庄矿务局40个岩巷、48个半煤岩掘进头全部
用上水式风钻或水电钻,并实行放炮喷雾,冲洗岩帮,粉尘浓度大大降低。经测定,
水电钻打眼时的粉尘浓度每立方米1.04~17.6毫克,喷雾放炮为每立方米6~7毫克,
洒水扒装每立方米1.33毫克。同时,在煤尘飞扬严重的运输机转载点、接车点安装
喷雾洒水装置,在上下山运输巷道及运煤大巷采用杠杆传动洒水喷雾装置,在皮带
运输系统采用油压自动洒水装置,使这些地方的粉尘浓度由每立方米200多毫克降
到10多毫克。
  1973年,莱芜矿务局潘西煤矿在19层煤51901面试行煤体打钻注水,降尘效果
明显。翌年,省革委煤炭局在该局召开全省煤矿煤体注水座谈会,推广潘西煤矿煤
体注水经验。其后,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又采用TBW-50/15乳化液泵进行动压注水
试验,于1976年摸索出一套打长钻孔、高压注水经验,钻孔距离15~20米,孔深为
工作面斜长的1/2~1/3,注水压力每平方厘米50~120公斤,每孔注水量45吨,湿
润半径可达7~10米,注水后煤层水分增加1.5~2%。此法在全局得到推广,各矿在
防尘工区设立煤层注水专业组,全局共有150人的注水专业队伍,配有YDX-40型岩
石电钻36台,5B-2/150型注水泵24台,不仅中厚煤层逢采必注,在薄煤层也成功地
进行了煤层注水,注水煤层粉尘浓度每立方米40.5~41.5毫克,而未注水煤层则高
达200多毫克。
  1975年1月,新汶矿务局救护队装备大管状煤尘爆炸性能鉴定仪,担负全省煤
矿煤尘爆炸指数的鉴定工作。70年代中期进入大规模开发的兖州煤田,主采煤层煤
质坚硬、孔隙率低,经鉴定,煤尘爆炸指数为39.96~52.87%,属烈性爆炸煤层。
1976年兖州矿务局成立以后,十分重视防尘工作,先后采取湿式凿岩、潮料喷浆、
煤体注水、机械除尘、喷雾洒水、磁水降尘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80年代,
组织了5次全局性防尘会战。截止1990年,全局防尘管路总长度为357491米,占巷
道总长度的63.18%,进风和回风巷道中安装空气净化水幕263处,光控水幕14处,
触控水幕8处,声控水幕35处;71条掘进巷道中安装空气净化幕198处;运输转载点
安装自动喷雾装置97处,制动喷雾装置172处;总长30700米皮带机道中的防尘管道
每隔50米安设1个三通阀门;南屯、兴隆庄、鲍店、东滩4个综采化矿井的综采工作
面,每隔10~15米在液压支架间安装喷雾器1组,随液压支架前移而自动喷洒灭尘;
各矿井共建有防尘和注浆两用贮水池18个,蓄水5249立方米;55条压风炮掘巷道全
部安装使用风水引射灭尘装置和水炮泥,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全部安装使用湿式除
尘风机,作业人员配备AFK-1型送风防尘口罩;局、矿均装备一套粉尘游离二氧化
硅化验和粉尘分散度测定装置,每半年进行1次粉尘检测、化验和分析。强爆煤尘
矿区实行强化管理,至今未发生过煤尘爆炸事故。
  1975年,新汶矿务局孙村矿在东斜井下车场以东开始安设光电喷雾灭尘装置,
净化巷道空气。1979年,该矿组织4个调查组从井口到井下,在5万多米巷道中测定
了几百个数据,发现采区翻井、溜煤眼和转载点是扬尘最集中的地方,以此为重点,
陆续安装3.65万米防尘管路,在扬尘点安装洒水喷雾装置,同时坚持水炮泥放炮,
电煤钻侧式供水,潮料喷浆,煤体注水,电机车设触控喷雾,溜子设电磁阀喷雾,
经过综合治理,防尘效果显著,粉尘浓度由1978年的每立方米156毫克下降到1981
年的25毫克,达到综合防尘矿井标准。1981年4月,煤炭部在孙村煤矿召开全国重
点煤矿综合防尘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他们的防尘经验,并命名孙村煤矿为综合防
尘矿井。这次会议后,新汶矿务局全面推广孙村煤矿综合防尘经验,1989年经中国
统配煤矿总公司检查验收,命名该局为综合防尘标准化矿务局。
  1976年,全省统配煤矿在岩巷、半煤岩巷推广应用光爆锚喷支护工艺,因采用
干式喷浆机,粉尘浓度每立方米多达1000毫克,给掘进工的健康造成新的威胁。后
采用潮料喷浆,粉尘浓度下降到90多毫克,基本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1979年6月,枣庄矿务局柴里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为此,矿务局发动各矿
开展防尘会战,限期补还防尘欠帐。至1981年,购进潮喷机29台,新建防尘水池21
个,容量2916立方米;添装防尘洒水管路4727米,冲击波、红外线、超声波、电磁
阀、光电管等自动洒水装置90处;添置防尘检测、监控、分析仪表项目10个,并全
面推广使用水炮泥。1989年测定,岩巷掘进湿式作业粉尘浓度由干打眼的每立方米
200毫克下降到2.35毫克,煤巷由每立方米250毫克下降到8.67毫克,采煤面粉尘浓
度每立方米下降到3.15毫克。1990年末,全局在用防尘洒水管路336771米;生产采
区全部用上集中静压供水;在用自动化防尘喷雾装置11种122处;全局有6对矿井达
到综合防尘矿井标准,已有12年未发生过煤尘爆炸事故。
  1981年8月,按照煤炭工业部《加强煤矿防尘工作,消除粉尘危害》的第五号
安全指令要求,全省统配煤矿进一步建立健全通风防尘机构,加强通防专职队伍建
设,形成了局、矿对口的业务系统,“一通三防”工作得以加强。1984年,省煤炭
工业总公司贯彻全国煤矿通风防尘会议精神,组织全省统配煤矿广泛开展综合防尘
达标会战,到1986年,全省统配煤矿共投资1847万元,新安防尘管路700公里,防
尘管路总长度达到1274公里,为在籍巷道总长度的一半;新打水源孔25个5000米、
水源井28口,建防尘水池50个,容积1万立方米,井下喷雾洒水点增加到1820处,
占应设喷雾扬尘点总数的95%;净化水幕增加到1701处,占应设水幕总数的98.7%;
掘进头全部采用湿式凿岩、水炮泥、放炮喷雾、冲洗岩帮、净化通风5项防尘措施
的掘进头增加到700个,占在籍掘进头总数的93%,水炮泥使用量占同期雷管使用量
的比例上升到78%,实行煤体注水的采煤面增加到89个,占应注水工作面总数的77%。
  1987年,劳动人事部、煤炭工业部、山东省劳动局在山东省煤炭管理局、山东
煤矿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陪同下,组织抽查了陶庄、孙村、坊子、山家林、甘霖、
八一和兴隆庄煤矿的综合防尘情况,认为山东统配煤矿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80
年代开展的综合防尘工作,经验是丰富的,效果是显著的。其主要单项防尘措施效
果见表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