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生产设备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174&run=13

  随着机械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山东煤矿设备维修管理组织应运而生。1881年,
峄县中兴矿局购置4台抽水机器,并从上海、广东聘请技工进行安装、操作和维修。
这是山东煤矿第一家有机械设备专业维修力量的企业。
  1902年,德华矿务公司坊子煤矿设修理车间,有车工、木工等工匠,承担全矿
机械设备的维修任务。1904年,该公司所属淄川煤矿设机械科,有6人专事机械设
备管理与维修。这是山东煤矿最早设立的机械维修车间和管理机构。
  1909年,峄县中兴煤矿公司机器厂建立,设木型、铸造、铁工、铆工车间,并
设专修台枣铁路机车的修车厂。1913年,专事发供电管理及其维修的中兴煤矿公司
电机厂建立。1915年刊行的《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载,中兴煤矿翻砂厂“有冶铁
炉二具,每次均能出铁三吨,凡车轮、管筒、气门,以及机器上之种种附属品,均
能自铸,有时铸物甚大,如五六尺之铁柜。砂制之模不易骤干,特备有烘烤之室”,
“铁工厂有锻铁炉七八具,围炉工作者甚夥”,“机器厂……有刨、钻、切断、凿
孔等机器……又有小水力机,凡煤车更车轮,得藉此机之力,将车轴自轮心推出”,
“木型厂除制造应用木器外,尚辅助翻砂厂于铸造机器之先仿造模型”。这是当时
山东煤矿维修厂规模最大、维修内容最齐全的企业。
  1916年,华丰、华宝煤矿公司分别设机工股、机工厂,专事机电设备管理与维
修工作,并规定,凡矿井主要设备购置、安装、招收维修工人均由经理负责,雇用
操作人员试用1年,非经理批准人员不准进入机械设备场所。
  1924年,博山29家民营煤矿有机器80部,机修工590人。悦升煤矿公司机务部
铁工厂有职工50人,房屋27间,分车工、钳工、锻工、铆工、翻砂、模型和火车头
修理7个生产组,到1927年,职工增加到70人,有2米龙门刨床、皮带车床、钻床、
熔铁炉等设备31台,具有仿制100千瓦三级水泵泵体、制造300米探水钻和各种水闸
门、大修各种蒸汽锅炉和汽绞车、配制设备零部件的能力。1940年,由日本福昌公
司包建的悦升煤矿公司机务部新厂房在西河厂里南侧兴建,1942年竣工使用,总建
筑面积2316平方米,占地面积27642平方米,职工增至200人,设备增至50台,新增
设备有3米龙门刨床、2米电动车床、铣床、冲床、电焊机各2台,电动空气锤、卷
板机、起重机和化铜炉各1台,制修能力进一步增强。
  1945年10月,民主政权鲁中区行署接管的安仙、港里、草埠矿设机电股,新汶
煤矿公司所属华丰、禹村、张庄办事处设机电科,负责修复和管理设备。
  1948年,山东各矿区陆续解放,山东矿务局所属各矿设机电科(股)及其所属机
修厂负责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并积极组织力量,抢修设备,突击排水,医治战争
创伤,恢复矿井生产。
  1949年初,新华铁工厂、北海银行印钞厂动力科与在博山四十亩地的大华铁工
厂合并,仍称大华铁工厂,有职工近300人,主要任务是为西河煤矿和山东耐火材
料厂恢复生产和修复设备等。1950年,该厂由省化学工业局划归省煤矿管理局领导,
5月1日合并于洪山煤矿制修厂。
  1953年2月,淄博矿务局成立后将西河煤矿机电修理厂收归矿务局直接领导,
更名为淄博矿务局机械制修厂,1954年又改称淄博矿务局第一修理厂(新博煤矿制
修厂为第二修理厂),设铸工、装配、机电、锻铆、修车5个工段,有职工350人,
主要担负局属各矿常用设备与配件的制修任务。1957年自行设计制造的西河煤矿运
煤火车“东风号”机车获国家奖励。同年,华东煤矿管理局对41个矿井提升设备进
行安全鉴定,解决了许多不安全问题。1955年又对矿井电气系统进行安全鉴定,并
投入176.5万元,建立4个电气试验室。
  1956年,根据煤炭部颁布的《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暂行管理规程》,煤炭部济南
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机电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局机电处--矿务局机电处--矿机电科--
矿机修车间、机电工区、采掘工区跟班机电维修四级设备管理网,主要设备实行包
机制,设备司机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设备大、中、小修实行计划预防性检修
制度和节假日停产检修制度。由于机电维修力量薄弱,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机
电事故仍很突出。年末,济南管理局所属矿井四级以上机电工不足三分之一。第一
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机修厂投资仅250万元,只占全局生产建设总投资的0.63%,除
洪山制修厂、淄博矿务局第一修理厂和枣庄煤矿机修厂的制修规模有所扩大外,其
他各矿仍是解放初的井口修理厂。“一五”期间全省机电设备总容量增长193%,而
担负矿井设备大、中、小修的机修厂设备容量仅增长28%。济南管理局在主要生产
过程机械化总结中指出:“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机电事故6057次,直接经济损
失44万元,影响生产时间5.5万小时,其中,采、掘、运设备事故为3645次,占60%,
而电溜子事故尤为突出,占总事故次数的30%。为此济南管理局加大措施,相继建
立矿井设备运转规程和操作规程,以及运转日志、维护保养、出入设备场所和设备
调出调入手续等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定期检查落实,设备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
正常化。同时,根据煤炭部《关于加强煤矿用电和节电工作的通知》精神,把电力
消耗列入国家统计指标,一个以节电为荣、浪费为耻的群众性节电热潮在全省煤矿
兴起,从而解决了许多矿井设备空载运行、“大马拉小车”以及照明常明灯、自来
水常流水等问题。
  济南管理局在狠抓机电管理制度的落实,搞好正常设备维修的同时,大力推进
矿区中央修理厂建设。1957年上半年,济南管理局批准《新汶矿务局中央修理厂设
计计划任务书及选厂报告书》,同意按年产煤446万吨的矿区生产能力在东都建中
央修理厂。为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该厂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办法,1958年初,
利用局水泥厂移交的厂房建起机修车间,承接的第一批任务是制造100台11千瓦鼓
风机,12月新厂建设竣工,共有生产设备28台,固定资产原值47.2万元,职工517
人,到1959年共完成制修产量2624吨,工业总产值265万元,利润51万元。
  1958年7月1日,枣庄矿务局将中兴煤矿公司机务处演变而来的枣庄煤矿修理厂
收归直属,名为枣庄矿务局中央机厂,有职工401人,当年完成制修产量2000吨,
产值42.5万元。薛城炼铁厂机修总厂是由上海长虹、东海机械厂于1958年11月27日
合并成立的上海市冶金局薛城炼铁厂下属单位,因厂址在枣庄圪塔埠,又称圪塔埠
机厂,共有职工855人,设铸型、锻铆、金工、装配、汽压5个车间。1962年6月1日,
山东省委和煤炭部批准薛城炼铁厂机修总厂与枣庄矿务局中央机厂合并,定名为枣
庄矿务局机电修配厂。两厂合并后,定员缩编到800人,技术力量显著增强,工作
效率提高,在两厂合并时的严重亏损情况下,1963年盈利14.6万元。
  1958年,为适应地质勘探事业发展的需要,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局修配
厂在济南建立,实现了钻探设备大修中修不出省。
  1959年1月14日,临沂煤矿机修厂建立,1960年3月改为临沂矿务局机修厂,该
厂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基本适应本局生产发展的需要。
  1959年2月,官桥矿务局机械制修厂建立,在木石公社西沂河村南征地67.9亩,
上海煤矿设计院设计,第三建井处施工,1961年竣工投产,时逢官桥矿务局撤销并
入枣庄矿务局,遂改名为枣庄矿务局官桥机电修配厂。
  1959年,肥城矿务局中央机修厂在穆庄火车站北400米处动工兴建,上海矿山
机械设计院设计,山东煤管局第一建井工程处施工,设计总概算投资502万元,到
1960年停建时完成铸工、五金加工、清理车间和汽车库、食堂、办公室的基础工程,
厂房建筑面积5130平方米,投资89.2万元。1964年恢复建设,矿务局设计施工,投
资27.6万元,建成铸铆和机加工车间。两次建设共完成生产车间建筑面积10140平
方米,安装设备56台,开始了简易生产。
  50年代末,以省属机厂与矿区机厂、基建和勘探专业机厂为骨干的全省煤矿设
备制修体系基本形成,为煤炭生产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跃进”期间,机电管理放松,设备失修严重,事故增多。1961年10月,山
东煤管局工作总结中说:“据10月末统计,全省采掘运9种主要设备中损坏待修的
13961台(辆),占在籍数的14.35%,待修率比规定要求超过50%以上。目前运转的设
备,许多是带病作业,效能很低,常出事故,1~9月机电事故达10802次,占同期
事故总数的18.7%。”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全国各行各业支援煤炭生产”的号召,
华东地区抽调210名技工,调拨2300多吨设备配件与材料,到山东各矿务局支援设
备维修大会战。通过会战,全省设备待修率由1961年末的26.1%降到13.38%。
  1963年,山东省煤管局颁发《关于机电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机电体
制与机构定员的规定》、《全省煤矿机修调整规划纲要(草案)》、《大型采掘机械
调整规划纲要》、《关于节约用电降低电力费用的规划纲要》、《关于电气安全调
整规划纲要》6个专题文件,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由各局、矿和机厂主要负责人、
各地(市)煤炭局负责人共130多人参加的全省煤矿机电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自
1961年开始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以来,全省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机电岗位责任制明显加强,设备技术面貌大有好转,带病运转率由1961年末的17.
1%下降到2.64%。会议就省煤管局颁发的6个专题文件落实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对
以后机电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1965年,新汶矿务局认真贯彻执行煤炭部提出的“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
的工作方针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质量标准》,开展大打设备质量翻身仗的群众运
动,协庄和良庄煤矿率先达到部颁设备维修质量标准。9月,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派
员对良庄煤矿设备维修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设备完好率达到80%以上。11月,煤炭
部部长张霖之到良庄煤矿检查工作时,对该矿率先使用牌板管理设备的做法予以赞
扬。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煤矿机电管理制度被当作资本主
义的管、卡、压进行批判,机电四级管理网被严重削弱,有的矿务局机电处缩编为
机电组,矿机电科合并于机电工区。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削弱,导致设备失修、丢失、
外流现象严重;1971年末,新汶矿务局10562台在籍设备只有3446台完好,完好率
仅为32.63%。
  1972年11月13日,兖州矿区机电修配厂动工兴建,初步设计由兖州煤炭生产建
设指挥部设计室提交,后经兖州煤矿设计研究院修改并报经煤炭部批准,先后由第
二、第三十二、第三十七、第六十八工程处施工,1986年建成,共投资2475.39万
元,其中厂房1434.39万元,设备1042万元,占地274.8亩,建筑面积89712平方米。
年制修能力:配件6101吨,设备制造1355吨,设备修理5751吨,电气修理46150千
瓦。
  1975年初,省革委煤炭局为落实煤炭部提出的统配煤矿35种主要机电设备完好
率要达到80%以上,待修率下降到7%以下,事故率下降到2%以下的奋斗目标,决定
在全省煤矿组织设备维修大会战,3~6月为第一战役,以事故突出、影响生产较大
的矿车、溜子维修为重点;7~9月开展全面提高设备维修质量为内容的第二战役;
为迎接10月25日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的召开,把维修会战的第三战役定为10月份,
并提出决战20天,设备管理达到煤炭部提出的指标。到10月22日,全省统配煤矿设
备完好率达到81.7%,待修率和事故率分别下降到5.81%和2%。这次设备维修会战,
全省煤矿共自制配件113700件,修复利用旧配件32300件。
  1979年5月,为管好用好新引进的14套综采设备,省革委煤炭工业局成立综采
办公室,有关矿务局、矿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综采办公室主要负责设备到货、
拆检、验收、索赔,技术资料的翻译、复制、保管,综采队的组建、全员培训,设
备的地面组装与试运转,设备的下井、工作面安装与试运转,投入生产后的设备管
理与维修,工作面生产结束的设备拆除与检修等。到1980年,省局先后组织培训成
建制综采队9个,连同参加培训的局矿长及综采管理人员共1500人,每期脱产培训4
~6个月,闭卷考试,合格者由省局颁发合格证书。1979年7月至1980年9月,全省
共引进综采综掘设备24套,原值折合人民币2.18亿元,因到货检验中发现问题向外
商索赔864万元。1984年9月,兖州矿务局综机设备租赁站成立,是全国成立最早的
综采设备租赁站。以前,该局综采设备实行各矿分散管理、无偿使用的管理体制,
既不适应生产对综采设备及其配件需要量日益增加的要求,又不利于企业实行经营
承包后的经济核算,因而决定将全局所有的综采、综掘设备全部收归租赁站,实行
集中统一管理、维修、有偿使用的制度,并于1985年1月开始执行,取得显著效果。
1988年,租赁站共有职工140人,综采设备20套3254台(架)、综掘机17台,固定资
产原值4.29亿元。1985年与1984年相比,成套设备利用率由70.8%提高到83.8%,在
籍台(架)利用率由56%提高到87%,每万元固定资金年产煤量由149吨提高到178吨,
平均每个综采面月产量由51511吨提高到68843吨。
  1982年,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调度员牛玉掌,绘制出1/40全矿压风系统综
合平面图,将所有风机型号、功能、供电电源、风包与风门位置、管路规格与长度、
保安系数等有关数据展示出来,既提高了管理指挥能力,消除了用风与供风单位矛
盾,又节省了大量风耗、电耗、机耗。1985年,他将压风机运转系统设计进入调度
室电子模拟盘,风机运转与风压动态均能在盘上清晰地显示出来,准确率为100%。
80年代这类监测矿井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模拟盘,已在全省统配煤矿得到普及,并
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管理迈进。兖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1986年12月投入运行的引进
联邦德国TF200安全监测系统、TV报警电话系统、FM60/130机车感应电话系统,把
全矿的安全环境监测、生产工况监测及调度通信指挥手段推向了80年代世界先进水
平和国内最好水平。
  1984年,按照煤炭部的统一部署,全省煤矿开展电气设备维修会战,取得显著
效果。当年,全省统配煤矿电气设备完好率达92.8%,比上年提高5.95%,其中防爆
电器合格率99.81%、失修率由上年的3.2%下降到0.49%;更换可燃电缆258.4公里,
安装高压检漏保护装置131台,改装真空开关246台、JDB电机综合保护装置412台。
同时,矿区机厂创建文明生产厂活动成绩显著,全省7个矿区机厂有新汶、肥城、
枣庄、官桥4个厂达到文明生产厂标准。
  1985年,全省地方煤矿广泛开展机电管理先进班组流动红旗竞赛活动,并和统
配煤矿一样提出设备管理确保“八○·七·二”,力争“九○·五·一”的标准要
求。是年烟台市桑园、洼东、程家煤矿在籍设备1450台,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
首次达到“九○·五·一”标准。
  1986年,煤炭部对井下电工和绞车司机进行统考。山东应试10409人,合格
10023人,合格率96.3%。是年,全省统配煤矿35种主要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89.34%,
待修率4.27%,事故率0.94%,其中枣庄、肥城、兖州、龙口矿区率先实现“九○·
五·一”奋斗目标。1987年,全省统配煤矿35种主要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91.18%,
待修率3.92%,事故率0.89%,首次实现省的“九○·五·一”奋斗目标,并首次实
现无机电责任死亡事故年。
  随着企业集团经营承包制的逐步落实,机电设备管理纳入了各级领导的任期目
标。1989年,全省统配煤矿共有处科级机电职能部门89个,负责机电工作的局矿级
干部68人,科级干部145人,从而使机电工作层层有领导分工负责,层层有组织保
证。到1990年,全省统配煤矿35种主要机电设备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连续4年
达到“九○·五·一”标准,连续6年消灭机电责任死亡事故,连续4年消灭机电死
亡事故,全省56个统配生产矿和矿区机厂有55个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达标率为98.
2%,其中21个矿(厂)被评为机电设备创优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