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矿井测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8&rec=164&run=13

1902年德华矿务公司坊子煤矿绘有德文标注的1∶1000井下巷道图, 其所属淄
川煤矿也有类似图纸。
1908年9月,中兴煤矿公司自营台枣铁路动工兴建,由工程师张并庚负责勘测。
1910年,禹村泰兴公司配备测量师,进行矿井测量,绘有采矿平面图。
1912年,直隶临城矿务局总工程师邝荣光绘制《中兴煤矿有限公司矿区图说》。
1913年南大井建成, 井下主要运输巷道以市尺为计量单位, 井口至井底车场垂深
586.6市尺。1919年新开煤窑6处,山家林分矿测有1∶5000井下工程图, 标有井口
位置、井下残柱开采所掘巷道和洗煤墩。1929年,中兴煤矿设测量机构,配备测量
主任、测量助理和制图人员,绘有麻布裱糊的1∶2000大、小槽煤井下工程图。 该
图在1952年恢复生产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4年,农商部颁发《矿业条例》后,山东各矿商呈领办矿或探矿执照时均附
有煤田位置平面图,图纸标有周边线坐标、方位、矿区面积与邻矿边界等。
1922年,悦升煤矿公司动工兴建西河至大昆仑11公里铁路专用线,由矿测量室
负责工程勘测。该室已拥有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和井下挂罗盘等仪器。
1932年,华丰煤矿设测量股,绘有华丰煤层图、地面布置图和大斜井主要巷道
图。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据山东各矿区后,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所属新泰炭矿、中
兴炭矿、大汶口炭矿和山东矿业等统制机构均设有测量系,配备游标经纬仪、水准
仪、挂罗盘用于井上下测量,绘有1∶1000的综合矿图定期上报。
1948年解放时的山东各生产矿井都有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用
经纬仪设导线,测定方位与水平标高,一般巷道(残柱煤巷)用矿山罗盘仪测量,制
图不用点的座标值,采用一角一线法连接。
1950年,洪山煤矿在长452.5米、坡度17.5 度的一立井暗斜井与二井七行南大
巷一号下山贯通测量中,贯通后斜井中线差200毫米,高程差100毫米。这是解放后
山东煤矿的第一项贯通测量工程。
1953年1月, 新汶煤矿为掌握水砂充填走向长壁采煤后造成地面砂砾岩层下陷
对开采的影响,在孙村井-75米水平二采区上方设地表移动5公顷观测区。这是山东
煤矿最早的一个地表岩移观测站。由于要求不严,测点结果不全。
1956年,各矿区建井工程处设施工测量组负责工程测量,将地面建筑物、筑构
物和井巷工程的设计位置标于现场进行技术交底,移交生产时,按矿井移交要求提
供测量资料和图纸。
1957年10月,枣庄矿务局枣庄煤矿测量技术员戴翊盛和唐山煤炭科学院矿山测
量研究室工程师周国铨协作,在第十四层煤4110和4111回采工作面地面设岩石移动
观测站,经16个月的观测,取得科学的岩移成果,1959年又设铁路专用线下采煤岩
移观测站,掌握了采煤引起铁路变形的技术参数,为后来的建筑物、铁路下采煤提
供了科学依据。淄博矿务局洪山煤矿也于1957年在二井第五、六层煤采区相对于地
表上的鲁家庄设岩移观测站,首次提出淄博矿区的岩移观测数据。
1957年,煤炭工业部颁布交换矿图绘制规程,对矿山测量的种类、内容、精度
和注记以及工艺等都作了规定,山东煤矿由此建立了局矿月度、季度矿图交换制度。
1964年10月6日, 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新汶分公司在潘西煤矿召开矿井测量质量
会议,对潘西煤矿主斜井第一水平延深工程因测量未严格执行复测复算制度而造成
井筒贯通腰线(水平)差1.534米的重大错误进行分析和处理。翌年, 该公司张庄煤
矿和东都煤矿贯通时,经过三角补网、基线丈量、立井定向、标高导入和井下导线
反复测量,井上下共施测长度10.6公里,贯通后巷道中线差165毫米,腰线差18 毫
米。
1967年,新汶矿务局矿图图纸率先改用毛面聚脂薄膜。这种薄膜受湿度、温度
影响伸缩极小,是图纸的一次改进,后又改毛面薄膜为光面薄膜,由单一黑色描图,
发展到多色彩绘。
1973年12月,临沂地区煤炭局与临沂矿务局联合召开地质测量专业会议,总结
经验,表扬先进,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煤矿测绘工作。
1976年,新汶矿务局良庄煤矿二水平二采区施工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时,因指
向角算错9度,致使两上山在掘进中相透,幸未发生事故。 后在第三水平延深工程
测量计算中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矿山测量应用程序,提高了测量计算的速度与精度。
1978年,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建井1处在兴隆庄煤矿施工工业广场中与淮北 33
处协作,采取“强制归心”基桩测量法标定建筑物位置,精度达到23万分之一,比
传统方法测量精度提高23倍。同年,在井巷长距离贯通测量中首次使用陀螺经纬仪
定向,贯通导线全长7996.8米,中线差(方位差)32毫米,腰线差17毫米,相对精度
差1/83000,创国内同类贯通测量的最高精度。1980-1983年,该指挥部七十工程处
在鲍店煤矿施工中完成长距离贯通工程3项,其中导线距最长的达11744米,是山东
煤矿贯通工程长度之最,贯通后中线偏差73毫米,腰线偏差50毫米。
至1984年,枣庄矿务局坚持地表岩移观测28年,安全采出“三下”压煤2061.7
万吨。采后安然无恙的建筑物有二、三层楼房13座,千人俱乐部1座,市区村庄 37
个;铁路有薛枣支线6.3公里,煤矿专用线7.5公里。开采引起地表移动有关参数已
在全省煤矿“三下”采煤设计中应用。
1984-1986年,新汶矿务局禹村煤矿开采磁莱铁路线下煤柱,设观测线1350米,
中心区下沉最大1017毫米,每昼夜最大下沉量107毫米,在铁路下沉时期, 经路矿
协作,及时维修,在安全行车条件下采出煤42.8万吨。
1986年,兖州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把井下陀螺定向技术应用在东滩煤矿井塔、井
筒装备标定测量中,全部控制点设于永久锁口、绞车大厅内,采用单线投点连接、
陀螺经纬仪控制方位的办法,使井塔上下、井底与马头门的点位偏差控制在1~2毫
米,均在准许误差5毫米之内。
1988年,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与中国煤炭科学院唐山分院联合开发微机绘制采
掘工程平面图项目获得成功,成为全国煤炭系统利用微机绘图的先例。翌年,局、
矿测绘部门又与唐山分院联合进行从野外原始数据采集到资料成果台帐的处理直至
绘制成图的微机自动化管理程序研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0年,全省统配煤矿共有精密经纬仪140台,精密水准仪43台,陀螺经纬仪8
台,光电测距仪16台,防爆测距仪24台。测绘仪器的更新换代,为提高矿井测量工
作质量和效率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