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新设备完善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7&rec=87&run=13

    〖完善〗〖改造〗=〖改进〗〖发电设备〗〖技术〗〖项目〗〖成果〗
  60年代,新增发电设备的容量和规模并不大,但已存在着完善化问题。70年代,
山东电业开始以10万千瓦、12.5万千瓦和20万千瓦的大型机组装备电厂。这一时
期新增发电设备,绝大多数是国内制造的。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尤其是在“文化大
革命”中,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致使新建电厂投产后即需对设备进行大量的完善
化工作,才能达到稳定满出力运行。大多数设备原设计、制造中遗留下来的先天性
缺陷,也是难度大的技术课题,山东省电力工业局统一组织了设计、科研、修造、
基建、生产等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结合设备的大修和改进工程,进行了设备完善化
工作。
  一、防止锅炉尾部堵灰与腐蚀。1962年黄台发电厂为2台170吨/时高压锅炉设
计加装了空气预热器的前置暖风器,使进入空气预热器的气温高于烟气露点,消除
了低温段空气预热器的堵灰与腐蚀现象。1969~1973年,还研制成功回转式空气预
热器的陶磁传热元件和玻璃管式空气预热器,并得到推广,获1978年全省科技大会
重大成果奖。
  二、挠性转子轴系的现场动平衡技术。新机试运中的振动超标,是六、七十年
代国产机组的通病。为了攻破这一技术难题,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建立了轴系振
动模拟试验台,研制出用于现场的多通道测振平衡仪,并已更新三代。经过系统的
振动理论研究和大量的模拟试验与实践,创造出以挠性转子振动理论为基础、以转
子振型分析为主导、以轴或轴承振动响应为依据的“多平面、多转速同时平衡的新
方法”,可用最少的开停次数,完成新机组现场动平衡的任务。这一方法不仅在本
省,而且在湖南、安徽等省的新机试运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1984年获水利电力部
科技成果一等奖。
  三、发电机可控硅励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1973年石横电厂新装4号5万千瓦双
水内冷发电机,系山东生建电机厂制造。因该厂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配套供应
常规同轴励磁机。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承担了此项配套任务,及时设计并试制出
由大功率电流互感器和800安培大功率可控硅组成的交流可控硅励磁系统。解决了
该机缺少励磁机无法运行的难题。
  四、国产20万千瓦汽轮机高压缸改造。辛店电厂3号汽轮机系四川东方汽轮机
厂制造的首台20万千瓦大型汽轮机。由于设计经验不足,高压缸外缸抽汽口位置不
当。1976年投运后,导致高压内缸、外缸的温度场恶化,不能投用第一级回热抽汽。
为此,辛店电厂在山东省电力试验所的帮助下,协同东方汽轮机厂,通过模型试验
后,改进了设计,结合该机1978年大修,在内、外缸夹层中加装了阻汽板,并将第
一级抽汽口移到阻汽板后。改后高压缸运行正常。可以全部投入抽汽回热系统,提
高了运行经济性,东方汽轮机厂也据此改进了产品设计。
  五、消除国产20万千瓦氢冷发电机端盖轴承的振动。辛店电厂3号发电机,
1976年试运时主轴承轴向振动达100微米以上,大大超过了允许极限。经山东省电
力试验研究所、电力建设一处测试分析,振动原因系端盖刚性不足造成。通过模拟
试验,对端盖合理加筋以增大刚性,消除振动超标缺陷。
  六、国产12.5万千瓦汽轮机中压缸隔板的现场挠度试验与补强。1981年3月,
上海地区1台12.5万千瓦汽轮机因内部摩擦而严重损坏,经调查分析,事故根源为
中压缸内焊接式隔板的焊接工艺不良。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和十里泉电厂合作,
设计制造了一套气袋式隔板挠度试验台,结合各厂12.5万千瓦机组大修,在各厂
现场全部完成了隔板挠度试验和补强。不仅消除了设备重大隐患,保证了电网供电
和经济运行,还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返修费用。
  七、 20万千瓦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进。1976年底到1977年初,辛店电厂两台
20万千瓦发电机相继投产。其原配励磁调节器由晶体管电路组成,由于元件质量差,
可靠性较低,运行中频繁发生误动造成失磁。为此,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和辛店
电厂合作,研制了一套由电磁元件组成的非线性复励调节器,先装于1台发电机上,
经过3年试运行考验,证明其可靠性和调节精度均较高后,遂将另1台20万千瓦发电
机,也换装了此种复励调节器。
  八、消除国产12.5万千瓦和30万千瓦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晃动。70年代山东莱
芜、沾化、黄岛、十里泉等电厂投产的12.5万千瓦汽轮机,均系上海汽轮机厂产
品,其调速系统运行极不稳定,经常发生大幅度晃动。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从
1978年开始进行大量试验分析,找出了晃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在全省12.5万千
瓦机组上全面推广。
  九、新装锅炉投运后的燃烧调整和汽温调整。从70年代以来,山东新装锅炉多
数出现过汽温偏离设计值或炉膛严重结焦而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莱芜电厂的400
吨/时再热锅炉和黄台电厂的2台410吨/时高压锅炉,则因汽温较额定值偏低30~
50℃,而造成汽轮机出力降低和末级叶片水蚀。对此类问题,都在投运后采取调整
过热器受热面积或喷燃器改变角度的办法,使汽温达到正常值。十里泉电厂的400
吨/时再热锅炉,投运后结焦严重。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协助该厂进行了3年的
燃烧调整和空气动力场的技术改进,终于在1983年解决了锅炉严重结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