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形成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7&rec=136&run=13

    〖发展〗〖农用〗〖变电站〗〖农村电网〗〖建设〗〖建国后〗〖概述〗
    〖输电〗〖变电〗〖设备〗〖线路〗〖配电〗〖变压器〗〖农电网络〗
  山东农电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49年-1963年
  1958年以前山东广大农村少用电。1958年以后,章丘、临淄、肥城等县开始发
展农电。1961年主要供农业用电的35千伏历城董家变电站建成,主要用于农业提灌。
1963年临淄南关变电站第一台主变投运。接着益都、滕县、曲阜、兖州、济宁、宁
阳等县的农用变电站也相继建成。到1963年底,全省已有35千伏的农用输用线路60.
5公里,变电站容量9980千伏安,10千伏高压配电线路1650公里,400伏低压配电线
路1900公里。
  二、1964年-1976年。
  1964年,在南四湖滨湖一带,建成廉屯、兴福集、清河崖及南阳湖等35千伏农
用变电站,由济宁电厂以35千伏输电线向这些变电站供电,组成了山东省第一个农
村小电网。到1965年底,全省6千伏以上的农电线路计有3460公里,变压器容量达
21万千伏安。1976年底,全省已有农用35千伏线路4941公里(内二线一地线路241
公里),6~10千伏线路34685公里(内有二线一地线路1.3万余公里)。但线路质
量较差,在高压线路中有1 万多公里属于三类线路。
  三、1977年~1985年。
  1978年山东第一座110千伏农用变电站在商河建成。 1980年以后,山东省专
设了农电发展资金,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又编制了35千伏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制订
了“变电站制度”和“供电站制度”,逐步建成了一个以110千伏为骨架的农村电
网。到1985年底,全省农村电网已有110千伏线路2096公里,变电站63座,变压器
91台,容量168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9725公里,变电站632座,变压器906台,容
量238.2万千伏安;6~10千伏线路9.8万余公里,配电变压器123547台计934.2
万千伏安;低压线路14.2万余公里。
  1985年底,山东省各县已经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供电中心,建成了35千伏输电
线路和变电站,向各乡(镇)供电,全省不到4个乡(镇)就有1座35千伏变电站。
  到1985年,全省每个通电乡(镇)都有自己专用的10千伏高压配电线路,供本
乡(镇)用电。在平原井灌区,沿路布线,配电变压器单台容量一般为50千伏安,
控制灌溉面积500~800亩;在滨湖排灌区,大多为顺岸布线,每个排灌站一般设有
2台18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在山区、丘陵和地下水源较差的地区,则按其地理特
点,因地制宜地布线和配置变压器;对乡(镇)驻地和工、副业比较集中的村镇,
均按小城镇考虑布置电网络。10千伏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平原地区一般在6~10
公里,丘陵、山区一般在10~15公里,最大不超过20公里,各支线间隔距离,一般
为1~2公里。
    〖农电网络〗〖配电变压器〗〖设置〗
  山东农村的配电变压器,设置形式主要有三种:
  1.露天台式。菏泽、德州、聊城、惠民等市地,主要采用这种形式。变压器
台高2~2.5米,用砖石砌成,配电变压器置于台顶。台下为空心屋型,中心隔开,
前后开门。一边装置触电保安器及刀闸等操作机构,钥匙由农村电工掌握;另一边
装设计量装置,钥匙由乡(镇)供电站管理。
  2.室内配电室。济宁、泰安、枣庄等市地,大多采用这种形式。配电变压器
置于室内,配电室高4.5米,长4~5米,宽3米,配电变压器周围设有安全遮栏,
在遮栏外装设配电盘和计量装置等。
  3.变压器室带配电房,即高低橱式。烟台地区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变压器室
高4米,宽4米,长3米,外接配电室,高2.8米,宽4米,长度根据配电盘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