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工业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5&rec=270&run=13

  工业企业的计划,有以生产计划为中心的技术、质量、设备、劳动、物资、成
本、财务等计划。生产计划除有年、季、月计划外,还有月以下短期的作业计划。
建国初期,实行比较简单的生产管理,依据与国营商业企业签订的“加工定货合同”
编制计划,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资金、原材料、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然后向生产车间
安排生产任务。1956年后,计划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计划编制逐渐正规,每年按期
编制工业产值和产品产量等计划,经省主管部门批准执行。1980-1983年,计划体
制变动不大。1984年11月起,改革计划体制,缩小管理范围,省医药管理局把计划
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中期和长期计划上来。1985年起,改变了工厂产品由驻地二级
站按计划独家收购调拨的计划经营模式,工业产品以自销为主,生产计划主要根据
市场需求编制,同时经省医药总公司与各地市医药公司和重点企业协商安排。

一、计划编制依据
  编制工业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对医药工业生产的安排、
要求以及市场需求预测;计划期内产品销售量和产品销售收入,企业生产能力、能
源和主要原材辅料的配套程度、新产品试制和投产、技术改造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成本措施、劳动生产率等情况;历史资料、前期计划预计完成情况及制订
计划所需要的多方面数据等。

二、计划实施
  医药工业企业计划的实施,首先将计划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根据指标的不同
性质,分别交给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并层层分解到车间、工段或班组;做好生产
作业计划工作,使每个生产环节在每一个单位时间内都能顺利地进行生产,保证按
期限、按品种、按质量、按数量等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组织和动员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推动增产节约,
保证计划指标的实现。1981年以后,工业企业内部采用经济手段,运用成本、厂内
价格、厂内经济核算、奖惩、经济效益与工资挂钩或内部合同制等办法,使各单位
的领导人和职工群众从物质利益和经济效果方面关心计划的实现。为保证计划的完
成,工业企业普遍实行旬或周生产调度会制度,通过调度会检查生产作业计划的执
行情况,及时预见和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检查
生产准备工作进行的情况,帮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检查
配备劳动力的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缺勤人员;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做
好设备维护、修理;检查和解决原材辅料供应;相应组织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劳
动力、技术准备力量诸多方面之间的平衡。另外,还检查对轮班、昼夜、周或月计
划完成情况的记录和统计资料,及时分析总结。省医药管理局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
调度会,市地一般每季或每月召开一次,企业每旬或每周召开一次,了解生产进度,
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根据疫情和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生产计划,组织指挥
生产。1984年起,省医药总公司每月发布生产经营情况通报,将生产经营主要指标
及分地市完成情况通报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