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优药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5&rec=16&run=13

  (一)金银花
  金银花,出宋默庵《履谗岩本草》,又名忍冬花、金花、银花、二宝花等,为
忍冬科植物的干燥花蕾,有清热解毒之效。山东栽培银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多
栽培于荒山、荒坡、丘陵地带及地边、地堰、河堤、路旁,不占用耕地。采摘时间
与麦收同时,成品以含苞未放、颜色清白或黄白、体大、无碎叶、无杂质者为佳。
品种主要有大毛花、鸡爪花两种。山东金银花产量居全国之首,为著名地道药材。
1979年全省收购量达160.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约占全国当年收购量的39.5
%。当年调出省外98.42万公斤,占全国的65.6%;出口17.77万公斤,占全国的79.
7%。50年代末全省种植900万墩,1985年发展到10500万墩(面积41万亩),1987年
留存面积46万亩。省内平邑产量最大,素有“银花县”之称,其次是费县、苍山、
日照、蒙阴、枣庄、邹县。年产量超过10万公斤的乡镇有平邑县的郑城、流峪、白
彦、魏庄、铜石、地方、临涧,费县的新庄、朱田,苍山县的夏村、大炉等。年产
量5000公斤以上的村达百余个。人均银花收入百元以上的“银花村”近80个。
1956-1987年,全省共调出省外银花1038万公斤。
        (二)全蝎
  全蝎,出五代韩保升《蜀本草》,又名茯背虫、全虫、蝎子等,为蝎科动物东
亚钳蝎的干燥全体,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之效。山东为主产地,有9个市地30多
个县盛产全蝎,临朐、沂源、益都、历城、栖霞等县产量最大。是山东名优药材。
全省总储藏量达10.9万公斤。1973年收购量3.8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
当年收购量的42%。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和盲目捕捉等原因,资源破坏较为严重,
年收购量日趋减少,1986年全省仅收购3638公斤。1956-1986年,全省年平均收购
量2万公斤。
       (三)北沙参
  北沙参,出明倪朱模《本草汇言》,又名莱阳参、海沙参、银条参等,为伞形
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有清热养阴生津之效,为著名地道药材。生长习性,喜向
阳温暖湿润环境,抗严寒,耐干旱,耐盐碱,怕涝。秋分后开始采挖。主产区集中
在烟台、青岛、潍坊3市的莱阳、莱西、栖霞、即墨、牟平、昌邑、寿光等县。莱
阳是北沙参生产的重点县,担负供应省外和出口任务。1955-1987年全省年平均收
购44.5万公斤,其中1969年收购量达192万公斤,为历史最高记录。1957和1959-
1965年8年累计调出省外3.6万公斤,1977-1981年5年累计调出省外25.6万公斤。
       (四)栝楼
  栝楼,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栝蒌、瓜蒌、药瓜等,为葫芦科植物的干燥果
实,有润肺化痰散结润肠之效。山东为主要产地,多为人工栽培,以长清、肥城县
产量大,质量佳。野生栝楼主要分布于临沂、泰安、潍坊、烟台等地。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涝洼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户前屋后等空闲地栽培。秋
分前后果实仍呈绿色种子已成熟时采摘。1955-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25.3万公斤。
1959、1961、1965年3年累计调出省外48.6万公斤。
   (五)酸枣仁
  酸枣仁,出南朝宋雷《雷公炮炙论》,又名枣仁、酸枣核,为鼠李科植物酸
枣的成熟干燥种子,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之效。山东为主产地,以临沂、潍坊、淄
博、烟台等地资源较丰。多生长于山崖石缝和较干燥的荒坡上,喜向阳环境,耐旱,
耐寒,怕涝。秋季酸枣果实外皮由青变红色种子成熟时采收加工。1955-1987年,
全省年平均收购21.3万公斤,其中1968年收购64.3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收购量。全
省1956、1957、1961-1963年5年累计调出省外1.7万公斤,1977-1987年11年累计调
出省外96.5万公斤。
      (六)地黄
  地黄,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生地、怀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鲜、干根
块,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效。山东为主产地,菏泽、聊城等地均有栽培,定陶、
曹县为最佳适宜区。生长习性,喜凉爽温和气候,喜阳光充足,怕高温多湿,怕涝。
在寒露至霜降期间叶片发黄开始枯萎时收获。山东自1958年开始引种试种,品种以
金状元为最好,小黑英、四支毛次之。1979年种植面积达万亩,收购量146.8万公
斤,为历史最高记录。1956-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46万公斤。1967-1987年,全省累
计调出省外349万公斤。
     (七)蟾酥
  蟾酥,出宋寇宗《本草衍义》,又名癞蛤蟆浆、蛤蟆酥等,为蟾蜍科动物中
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加工而成的干燥品,有解
毒消肿止痛利尿之效。多在夏季捕捉,采取蟾蜍腺体中的白色分泌物晒干储存。山
东为主要产地,主产于莒南、诸城,胶县次之,以莒南产品最佳。历史最高收购量
为1957年的2250公斤。1955-1987年,全省年平均收购819公斤。
       (八)太子参
  太子参,出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
繁缕的干燥根块,有补气健脾养胃生津之效。山东为主产地。费县的塔山、马头崖
等地有少量新生太子参资源。栽培发源地为临沭县郑山乡小李湖村。临沭县为省内
太子参最佳适宜区,临沂、莒县、莒南次之。生长习性,喜温和潮湿凉爽气候,怕
高温和强光暴晒,较耐寒冷,怕干旱,怕积水,适合于早春与高杆植物间作。夏至
前后采收。1969年,全省种植面积5000亩,收购量94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1955-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19.9万公斤。
      (九)芡实
  芡实,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又名鸡头米、鸡嘴莲,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
熟干燥种仁,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效。山东为主要产地,分布于东平湖、南四湖
(南阳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蕴藏量在220万公斤以上,其中东平湖产量
约占总产量的80%左右。芡生长于湖泊坑塘,喜温暖。9-10月种子成熟,加工出种
仁。1956-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4.8万公斤。
     (十)白芍
  白芍,出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又名芍药,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
根,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山东为主产地,分布于菏泽、曹县。喜温和气候,
耐旱,耐寒,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后生长3~4年,于秋分前后收获。60-7
0年代在主产区菏泽掀起种白芍热,1975年收购量高达450万公斤。1955-1987年,
全省年均收购46.8万公斤。1956-1976年,全省累计调出省外55万公斤(1958、1960、
1961、1966、1969、1976年无调出)。1977-1987年全省累计调出省外275万公斤。
      (十一)柏子仁
  柏子仁,出唐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又名柏实、侧柏子,为柏科植物侧柏
的成熟种仁,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效。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侧柏喜阳光充足和
湿润、肥沃土壤。临沂、泰安等地均有分布,以莒县最多,平邑、沂水、苍山、枣
庄等次之。1967年全省收购65万公斤,为历史最高记录,其中80%以上调往省外。
1956-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16.9万公斤。
      (十二)香附
  香附,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又称香附子、莎草根等,为莎草科植物莎草
的块茎,有舒肝理气调经止痛之效。山东为主产地,菏泽地区东明等县所产多称明
香附,泰安地区汶河两岸所产称汶香附。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1975年全省收
购64.5万公斤,为历史最高记录。1976年滞销,1979-1985年各地减收或停收,全
省年均收购3万公斤。1955-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21.5万公斤。
  (十三)远志
  远志,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棘苑、苦远志等,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干
燥根皮。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之效。喜冷凉气候,忌高温,耐干旱。春季出苗
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块,加工阴干或晒干。为山东地道药材,各山区、
丘陵均有分布。年最高收购量为1963年的45.2万公斤。近几年由于供求矛盾突出,
盲目大量采挖,资源受到破坏,收购量逐年减少,一般年收购15万公斤。1955-
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17万公斤。
      (十四)蔓荆子
  蔓荆子,出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又名蔓荆实、荆子、蔓青子等,为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成熟干燥果实,有散风清热之效。生长习性,对气
候温度要求不严,凡土质疏松的荒地、池塘、水边或湖泽之沙滩上均可种植。秋季
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山东为主产地,主产于威海、文登、荣成、牟平、蓬莱、聊
城及汶河两岸。1959年收购9.9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1956-1987年,全省年均
收购4.3万公斤。
      (十五)黄芩
  黄芩,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腐肠、黄文、元芩等,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
燥根,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效。适宜温暖稍带寒冷气候和排水良好的肥沃沙
质土壤。春季至夏季采收,秋季亦可,选生长3-4年的植株,将根挖出后加工晒干。
山东野生黄芩多分布于烟台、青岛、临沂等地市,以青岛、文登产者著名,有条芩、
文芩之称。青岛地区1978年小面积人工栽培。1983年全省收购24.4万公斤,为历史
最高水平。1956-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15.5万公斤。
        (十六)桔梗
  桔梗,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梗草、房图苦梗等,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
根,有通宣肺气祛痰排脓之效。适宜温和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土
壤。春秋两季采收。山东桔梗家种野生均有,1976年以家种为主。1957年收购量47.
6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家种桔梗年收购量一般在25万公斤左右。1985年前属
全国紧缺药材,全省盲目种植近2万亩,造成积压。1955-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21
万公斤。
       (十七)丹参
  丹参,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赤参、山参等,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茎。
有活血祛痰安神宁心之效。喜温暖潮湿气候和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当
年11月至第二年3月采收。山东丹参家种野生均有,山区丘陵多有分布。1977年开
始野生变家种,当年创历史最高收购量79.8万公斤。1984年至今供过于求,停止野
生丹参收购,压缩家种生产面积。1955-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42万公斤。
       (十八)猪牙皂
  猪牙皂,出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又名皂荚、皂角等,为豆科植物皂荚
的成熟干燥果实,有通窍涤痰搜风杀虫之效。全国著名地道药材。山东为主产地,
主产于邹县。山东猪牙皂均为人工栽培。秋后将成熟的果实采下晒干。其特征,树
干有枝刺,荚果小而带形,弯如新月,似猪獠牙,圆肥而肉厚,没有或偶见种子。
年最高收购量为1976年的3.3万公斤。1956-1987年,全省年均收购1.9万公斤。
1959、1961、1965年,累计调出省外4.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