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种功能树脂与工程塑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95&run=13

  有机硅聚合物(简称有机硅) 50年代,山东大学化学系开始有机硅的研究,
60年代在济南油脂化工厂(现济南石油化工四厂)开始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包括
硅油、硅橡胶、硅树脂三大类17个品种。所用单体由本厂配套生产,自1966年开始
以硅粉和氯甲烷为原料生产甲基氯硅烷,主要用于本厂制备有机硅产品;1968年开
始以氯乙烯和甲基氢二氯硅烷为原料生产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用作生产硅橡胶;
1982年开始以氯苯、四氯化硅、氯化亚铜等为原料生产苯基氯硅烷,主要作为商品
出售,用于合成军用耐高温涂料。硅油,自1969年开始生产,最初投产的是以二甲
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制得的201甲基硅油,1975年形成年产20吨生产能力。1978年后
不断开发新产品,先后投产了205乙氧基硅油、甲级乙烯基硅油、280—1乳化硅油、
202含氢硅油等12个品种。1988年,生产的品种有10个,年产能力为295吨,生产各
种硅油177吨。硅橡胶是特种合成橡胶,自1975年开始采用有机硅单体部分水解后
缩聚工艺,首先生产出11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年又在山东大学协助下开发生产
出ST01高强度抗撕硅橡胶,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等动态部位的零件,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用于中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的火箭,受到中央嘉奖;
1978年还开发生产出107室温硫化硅橡胶,主要用于电器件和高温使用的机器零件
密封。1988年,三种硅橡胶年产能力为80吨,产量为42吨。其中,110甲基乙烯基
硅橡胶和ST01高强度抗撕硅橡胶38吨。硅树脂是80年代开发的产品。1980年,首先
以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硅烷为原料,开发生产出有机硅建筑防水剂,用其含量3~5
%的水溶液涂刷建筑物干燥后,可形成一层带有甲基的硅氧膜,既能保持原貌,又
能起到防水、防渗、防风化、防污染等作用。1985年,在山东大学协助下又开发生
产出SD—1树脂,主要应用于云母工业,是一种新型的绝缘材料,1988年生产5吨。
  氟树脂 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
材料。省内由济南化工厂一家生产,先后投产的产品有聚四氟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
1965年,该厂即开始筹划生产聚四氟乙烯,1967年建成装置投产,先以氯仿和无水
氟化氢反应生产二氟一氯甲烷,然后热解为四氟乙烯,再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聚四
氟乙烯树脂,最初年产能力30吨,后经多次扩建改造,1980年增至300吨,产量达
到204吨,产品质量居国内先进水平。1981年,该厂又研制成功低压缩比分散聚四
氟乙烯树脂新品种,并于翌年投入批量生产。到1985年,聚四氟乙烯树脂年产能力
达到600吨,1988年增加到1000吨,产量亦由617吨增加到766吨。所产聚四氟乙烯
和通用型模压用聚四氟乙烯树脂分别于1980年和1988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聚全氟
乙丙烯是聚四氟乙烯的改性品种,由四氟乙烯单体和六氟丙烯单体按比例聚合制得。
1969年该厂采用60立升聚合釜试产,1971年改用250立升聚合釜正式投产,年产能
力40吨;1980年又改用330立升聚合釜,并改造了烧结炉、造粒机等,年产能力增
至50吨。但由于该厂配套生产的六氟丙烯单体工艺复杂,毒性太大,生产受限,产
量较低,最高年产的1984年为36吨,1988年仅产18吨。
  聚酞胺树脂 省内生产始于60年代中后期,相继投产的主要品种有尼龙1010(
聚癸二酰癸二胺)和低分子聚酰胺。尼龙1010,由癸二酸和癸二胺缩聚而成,主要
用作工程塑料,也用于制造合成纤维。1966年和1969年,青岛塑料十厂和济南塑料
三厂先后建成年产300吨装置,1972年青岛化肥厂又建成年产500吨装置。但由于所
需原料蓖麻油来源短缺,全省一般年产量不足300吨,最高年产的1972年为400吨。
后青岛化肥厂于1973年停产,青岛塑料十厂和济南塑料三厂也分别于1980年和1981
年停产。上述三厂历年累计产量为2119吨,其中济南塑料三厂为1182吨。1978年,
济南向阳树脂厂开发生产低分子聚酰胺,其开发技术曾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最初
年产能力60吨,后扩至200吨。产品主要用于涂料、粘合剂及环氧树脂的无毒固化
剂、增韧剂。由于市场销量很少,加之原料供应紧张,后于1982年停产,投产5年
共生产33吨。80年代中期,省内又恢复聚酰胺树脂的生产。1985年和1987年,枣庄
薛城粘合剂厂和鱼台轻工化学厂先后建成年产500吨生产装置,1988年全省产量为
141吨。
  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酚氧树脂、二甲苯不饱和聚脂1970年和1972年,济南向
阳树脂厂和青岛染料厂先后采用光气法投产聚碳酸酯,年产能力分别为20吨和50吨,
但因原料双酚A质量差,致使产品质量不过关,两厂分别于1973年和1980年停产。
1971年10月,济南有机化工厂采用甲醛均聚法试产聚甲醛,当时国内还处于试制阶
段,经化工部统一检验后,决定除保留上海溶剂厂继续试验外,其余聚甲醛装置一
律下马。 1976年,为出版《毛泽东选集》,化工部、轻工部、国家出版局联合下
达文件,要求济南向阳树脂厂提供10吨聚酚氧树脂,该厂在山东大学协助下当年研
制成功,并建成年产30吨的装置投入生产。用该产品所制印刷版经《红旗》杂志出
版社试印,印量达130万次,且制版快、效果好,操作人员不中毒。但由于生产成
本高、价格贵,且使用面窄,用量少,共生产23吨后于1979年停产。1984年,招远
化工厂开始以二甲苯甲醛树脂与顺丁烯二酸为原料,经缩合制得二甲苯不饱和聚酯
树脂,年产能力为200吨,当年生产60吨,翌年产量达到85吨,1988年生产中断,
翌年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