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类衍生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85&run=13

  苯类衍生物的生产始于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东海工业研究室曾以石碳酸、
硫酸、硝酸为原料,研制生产三硝基苯酚(苦味酸),主要用于制造黄色炸药。之
后,该产品扩展到渤海解放区。建国后,省内相继开发投产了25种苯类衍生物,主
要产品有苯酚、苯甲酸、苯甲酸钠、水杨酸、苯酐、苯胺、氯苯、二氯苯、硝基苯、
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等。1988年,全省苯类衍生物的产量2.22
万吨。
  苯酚以苯为主要原料,主要采用磺化法生产。1952年,青岛实业化工厂首先建
成年产100吨苯酚装置,当年生产37吨,翌年停产。1959年,青岛油漆厂建成年产
2500吨苯酚装置,最初年产量不足千吨。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1968年苯酚年产能
力增加到1万吨,实际年产量也由1963年的1021吨增加到1970年的6848吨。自1971
年产量逐年下降,1974年仅产856吨。1977年后经过整顿,年产量逐步回升,1979
年达到5362吨。1971-1979年,济南油漆厂、宁阳化工厂、青岛染料厂、梁山油漆
厂等也生产过苯酚,但由于工艺不过关,产量低、消耗大、成本高,投产不久即先
后停产。80年代,省内仅有青岛油漆厂一家生产。该厂根据市场需求,年产量稳定
在4000吨左右;产品已部分行销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香港等国家
和地区。1987年因更新设备、改建厂房而停产,1988年正在新建年产1.1万吨苯酚
装置。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主要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也用于制造医药、染料、香料等。
1958年,青岛广益化工厂以甲苯为原料,采用甲苯氯化法开始生产苯甲酸(1963年
改为甲苯空气氧化法);1964年又以苯甲酸为原料,用碳酸氢钠中和后再经活性炭
脱色精制苯甲酸钠。1972年和1977年,张店工农化工厂(后并入张店化工厂)采用
同样工艺路线先后投产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由此,全省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年产能
力,从1967年的100吨和800吨增加到1980的1700吨和2300吨,年产量也由1967年的
100吨和405吨增加到1980年的1339吨和1527吨。其中,青岛红旗化工厂所产苯甲酸
钠于1979年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80年代,省内生产的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远销日
本、美国、加拿大、西德、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厂家是青岛红旗
化工厂。1980-1988年,两种产品的出口量分别为9810吨和2261吨。1988年,全省
生产苯甲酸1357吨,苯甲酸钠2579吨。是年,青岛红旗化工厂为扩大出口,将苯甲
酸装置年产能力扩至3100吨。
  水杨酸多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中间体,由苯酚经烧碱中和、二氧化碳浚化、
硫酸酸洗制得。1963年,山东新华制药厂开始生产,当年产量261吨。之后断续生
产,1976年前年产量不足千吨。1977年形成年产1000吨能力,1985年增至1300吨,
实际年产量也由1978年的1059吨增加到1985年的1217吨。1983-1985年,青岛染料
厂也有过少量生产。1986年,青岛第二农药厂(原胶县农药厂)为与生产甲基异硫
磷配套,建成年产1000吨水杨酸装置,当年生产215吨。1988年,全省水杨酸年产
能力为2300吨,产量1803吨。其中,山东新华制药厂1196吨。
  邻苯二甲酸酐(筒称苯酐)广泛用于生产涤纶树脂、醇酸树脂、塑料增塑剂以
及染料、油漆、医药、农药等,以萘或邻二甲苯为原料生产。1959年,青岛染料厂
开始以萘为原料生产苯酐,到1961年累计生产134吨即停产。1966年,济南红卫化
工一厂(现济南化工五厂)建成年产400吨的萘氧化法苯酐生产装置,年产量在300
吨左右。1970年该厂又建成年产1500吨生产装置,使苯酥综合年产能力达到1900吨,
但茶来源有限,70年代苯酥年产量维持在千吨左右。石油化工的发展提供了邻二甲
苯,为苯酐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路线。1978年,周村有机化工厂以齐鲁石油化工公
司提供的邻二甲苯为原料,建成年产1000吨苯酥装置,翌年扩大到3000吨,采用邻
二甲苯氧化法生产。1980年,全省苯酐产量达到2716吨,比1970年增长1.71倍。
1982年,济南化工五厂又新建一套萘氧化法生产装置,年产能力3000吨。1985年,
全省苯酐产量增至4859吨,最高年产的1987年达到6084吨,其中萘氧化法生产3141
吨,邻二甲苯氧化法生产2943吨。为充分利用省内邻二甲苯资源,济南化工五厂和
周村有机化工厂于1988年分别新建年产2500吨和扩建年产1000吨的邻二甲苯氧化法
制苯酐装置。1988年,全省苯酥产量4955吨。
  苯胺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医药和橡胶硫化促进剂、防老剂,也用于香料、塑料、
涂料等工业。省内苯胺只有潍坊化工厂一家生产。1977年,该厂建成年产1000吨苯
胺装置,最初采用硝基苯铁粉还原法生产,当年仅产56吨。由于该工艺落后,产生
大量有毒铁泥和废水,故当年进行革新,改用硝基苯气相加氢还原法生产,年产量
由1978年的216吨提高到1983年的906吨。1984年生产能力扩至1300吨,翌年产量提
高到1135吨,1988年生产1022吨。
  氯苯与二氯苯(包括邻位二氯苯和对位二氯苯)主要用于生产染料、医药、农
药以及苯胺和其他苯的氯化物等。1970年张店农药厂为与生产滴滴涕配套,建成年
产5000吨氯苯装置,以纯苯为原料,采用高温连续氯化法生产,同时副产少量二氯
苯,氯苯年产量一般在2000吨左右,最高年产的1973年曾达2794吨。自1982年氯苯
产量随逐步淘汰滴滴涕生产而逐年减少,1985年仅产427吨,翌年停产。其装置经
改造转产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1987年二氯苯年产能力达到1000吨。该厂还部分引
进华东工程学院的定向氯化技术,经中试将对二氯苯年产能力扩大到2000吨。1988
年,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的产量分别为402吨和1077吨。
  二硝基氯苯由氯苯经二次硝化制得。1964年,济南化工厂建成年产300吨二硝
基氯苯装置,当年生产105吨。后经多次改造扩建,至1985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
年产量自1969年突破千吨,至1985年达到5065吨,1988年产量上升到6300吨。所产
二硝基氯苯于1980年和1984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自1984年开始出口,年出口量在
千吨以上,到1988年5年共出口6437吨,总值达1287万元。
  对硝基氯苯与邻硝基氯苯均由济南化工厂生产。1968年,该厂建成对硝基氯苯
装置,最初年产能力为500吨,后经扩建,1975年达到2000吨;年产量由1970年的
201吨增加到1978年的1505吨,1982年又增加到2201吨,突破了设计能力。是年,
该厂建成年产1000吨邻硝基氯苯装置,当年生产700吨。该装置与对硝基氯苯装置
相配套,工艺路线是氯苯硝化结晶制得对硝基氯苯后,再经精馏、重结晶制得邻硝
基氯苯。1983年,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2364吨和1002吨。1985年受市场影响,
产量分别降为1559吨和579吨。随市场好转,1987年将对硝基氯苯年产能力扩大为
3000吨,1988年产量回升到1675吨;同时将邻硝基氯苯年产能力扩大为1500吨,但
由于该装置出现故障进行整修,1988年仅产268吨。对硝基氯苯自1985年开始进入
国际市场,到1988年累计出口912吨;邻硝基氯苯也有部分出口,1986-1987年两年
共出口462吨。
  硝基苯由苯经硝化制得。1971年,济南向阳化工四厂首先建成年产1500吨装置,
但因技术力量薄弱,生产不正常,年产量不足300吨,后于1974年停产。1977年潍
坊化工厂建成年产1500吨硝基苯装置,后扩大到2000吨。年产量由1980年的867吨
增加到1985年的1853吨。1988年产量1536吨。所产硝基苯主要用于该厂生产苯胺。
  对硝基甲苯是80年代后期开发投产的新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染料。1988年,招
远化工厂建成年产750吨生产装置,以甲苯为原料,采用硝化法生产,主要为本厂
染料生产配套。翌年,曲阜有机化工厂也开始用同样工艺路线筹建年产1500吨对硝
基甲苯装置,尚未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