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其他金属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67&run=13

  山东省生产的无机盐,除在第一、二、三节中记述的产品外,还有40余种,其
中主要的有20余种。这些产品中除轻质碳酸钙、氯化锌、漂白粉在建国前就有生产
外,其他都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有些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生产厂家也不
断变动。这些产品广泛用于轻工、纺织、冶金等行业,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铝盐 主要产品有硫酸铝和三氯化铝。省内硫酸铝的生产在全国最早,产量也
最多,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淄博制酸厂是生产硫酸铝的最大厂家。 1950年
该厂利用当地铝矾土和硫酸试制硫酸铝取得成功,1951年建成年产1000吨装置,当
年生产精制硫酸铝381吨,是当时全国唯一生产硫酸铝的厂家。为了满足国内市场
和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该厂采取边生产、边扩建的办法扩大了生产规模,1959年
产量达到3.38万吨,其中精制品2.65万吨。1965年该厂在省化工研究所协助下曾
采用冷冻结晶法试制特级硫酸铝。70年代末又将生产工艺由常压反应改为加压反应,
年产能力扩大到4.4万吨,其中精制品3.5万吨。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淄博罗村
磷肥厂、枣庄齐村硫酸铝厂、北镇活塞厂、肥城磷肥厂及东平、海阳、临朐、莱芜
等地亦开始生产硫酸铝。但由于硫酸紧张,除淄博罗村磷肥厂、枣庄齐村硫酸铝厂
外,其他厂、点不久就先后停产。1985年全省生产硫酸铝5.41万吨,其中淄博制
酸厂产量为5.02万吨。1986年临沂化工总厂、1987年安丘化工厂、1988年淄博南
定化工厂、新泰焦化厂先后投产硫酸铝。1988年全省产量达8.31万吨,为历年最
好水平。其中淄博制酸厂生产5.57万吨,该厂所产硫酸铝于1980年和1981年分别
被评为省和化工部优质产品。三氧化铝,最早生产的厂家是淄博油脂化工厂,但只
在1972-1973年生产了两年,产量只有37吨。进入80年代,淄博寨里化工厂、淄博
昆仑化工厂(1987年并入淄博油漆厂)、无棣化工厂、淄川粘合剂厂、莱芜有机化
工厂、郯城化工厂都先后间断生产过三氧化铝,各厂年产量在几十吨、上百吨不等。
1985年只有淄博昆仑化工厂和无棣化工厂生产457吨。此后市场销路见好,产量有
所增加,1988年全省产量1072吨,其中莱芜有机化工厂生产537吨,淄博油漆厂生
产222吨。
  锌盐 主要产品有氯化锌、硫酸锌和硝酸锌。这些产品都是以氧化锌为母体的
衍生物。氧化锌用盐酸酸解,即得氯化锌;用硫酸酸解,即得硫酸锌;硫酸锌再与
硝酸钙分解,即得硝酸锌。在1947年10月,中纺建设公司青岛第一化工厂就开始生
产氯化锌,到1949年青岛解放累计生产35%氯化锌252吨。建国后,该厂改称青岛
化工厂,继续生产到1954年,累计生产1711吨。70年代,周村南营化工厂、淄博房
镇化工厂、青岛化学试剂厂和潍坊第三化工厂相继投产氯化锌。1982年全省产量为
249吨。1985年只有淄博房镇化工厂生产102吨。1988年改由淄博新华化工厂生产,
产量为300吨。1952年青岛台东化工厂开始生产硫酸锌,到1961年停产累计产量为
4028吨。70年代以来,青岛利废化工厂(1971年)、青岛自力化工厂(1973年)、
青岛橡胶机修厂和青岛楼山大队化工厂(1974年)、淄博房镇化工厂和周村南营化
工厂(1976年)、蓬莱化工厂(1979年)相继投产硫酸锌。1978年全省产量为964
吨。此后,除淄博房镇化工厂继续生产外,其他厂、点先后停产。80年代初,青岛
城阳文教用品厂、济宁许庄化工厂和招远化工厂先后开始生产硫酸锌,1983年全省
产量为879吨,1985年仅产117吨。1986年后,只有少数乡镇企业用简易方法生产少
量硫酸锌作为微肥使用。1961年青岛台东化工厂开始生产硝酸锌,当年产量6.4吨,
后停产。进入70年代,青岛利废化工厂、周村南营化工厂也有过少量生产。1981年
全省生产硝酸锌257吨。1985年后只有济宁许庄化工厂生产,产量为80吨,1988年
为60吨。
  钙盐 建国前就有生产,但产品品种和产量都很少。建国后,钙盐产品发展到
10多种,主要有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胶质碳酸钙(又称活性碳酸钙)、
漂白粉和无水氯化钙等,这些产品都是以氧化钙(即生石灰)为母体的衍生物。30
年代,随着橡胶制品业的兴起,青岛大信化学工厂开始生产轻质碳酸钙,以用作橡
胶加工的填充剂,年产不足300吨。40年代初,张店华信化学工厂也投产轻质碳酸
钙,年产不足200吨。建国后,省内轻质碳酸钙仍由上述两厂继续生产,并分别于
1953年和1954年实行了公私合营。后经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59年两厂产
量突破万吨。1962年青岛大信化学工厂将设备并入青岛油漆厂,1964年又转由青岛
石灰厂生产;张店华信化学工厂1964年易名张店工农化工厂,1976年转入张店湖田
化工厂生产。期间,两厂产量在万吨上下波动,1970年生产1.16万吨。随着社会
需求量的增加,70年代中后期以来,淄博罗村化工厂(1976年)、章丘埠村化工厂
(1977年)、泰安道郎化工厂(1979年)、新汶小协化工厂(1980年)、嘉祥县化
工厂(1985年)相继投产轻质碳酸钙,1985年全省产量增加到3. 65万吨。1988
年全省生产轻质碳酸钙的厂点有9个,产量达5.39万吨,成为钙盐的大批量产品。
其中张店湖田化工厂生产1.77万吨。该厂所产轻质碳酸钙于1987年被评为化工部
优质产品。胶质碳酸钙,是由轻质碳酸钙和硬脂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以肥皂水为润
湿剂制成。1950年青岛大信化学工厂开始生产,1962年随轻质碳酸钙一起并入青岛
油漆厂,1963年停产,累计产量为4636吨。1964年张店工农化工厂开始生产,1976
年随轻质碳酸钙一起转入张店湖田化工厂,1972年产量最高,为727吨。1985年淄
博贾黄化工厂开始生产胶质碳酸钙,当年生产71吨。是年全省产量为685吨,1986
年达1099吨。其中张店湖田化工厂生产990吨。1988年全省产量为635吨。漂白粉,
由消石灰吸收氯气而得。1946年和1947年,青岛广益化工厂和中纺第一化工厂(现
青岛化工厂)先后投产,但产量甚微,两厂合计年产量不足百吨。建国后发展很快,
1952年青岛广益化工厂的年产量就已超过200吨,青岛化工厂则达2000吨以上。
1960年青岛广益化工厂因迁厂停产,此后只有青岛化工厂生产,年产量在3000吨左
右,于1983年停产。1984年郯城化工厂开始生产漂白粉,1988年产量为6094吨。另
外,青岛化工厂和济宁电化厂还生产过漂粉精。青岛化工厂于1964-1975年累计生
产1602吨,济宁电化厂于1988年生产898吨。无水氯化钙,1958-1963年在济南、青
岛等地曾有过生产,累计产量为570吨。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青岛化肥厂、青岛
石灰厂、张店工农化工厂、济南化肥厂、青岛红寨化工厂、青岛楼山后化工厂、东
都农药厂、济南化工厂分厂以及淄博市的一些乡镇企业曾先后投产无水氯化钙。
1985年全省产量为1134吨,其中东都农药厂614吨。1987年后只有济南化工厂分厂
生产,1988年产量为850吨。
  锰盐 主要有硫酸锰和酸式磷酸锰(又称马日夫盐)两种产品。1960-1975年,
济南清河化工厂生产过酸式磷酸锰,年产量100余吨,累计生产1962吨。1978年济
宁县化工厂开始生产酸式磷酸锰,年产量150吨左右,后于1983年停产。1978年周
村彭阳化工厂首先投产硫酸锰,翌年生产59吨。1985年济宁第二化工厂也投产了硫
酸锰,当年生产2394吨。是年全省产量为2438吨。1986年后只有济宁第二化工厂继
续生产,1988年产量为170吨。
  镁盐 主要产品是硫酸镁。1949年青岛实业化工厂首先生产,最初年产量为几
十吨,以后逐步发展到千吨以上。1964年移交青岛红旗化工厂生产,年产量超过
2000吨。1971年又转交青岛石灰厂(现青岛建材二厂)生产,年产能力为3000吨,
1980年产量达3075吨。是年淄博黄家铺化工厂(现淄川化工三厂)开始生产硫酸镁,
1985年全省产量为4388吨,1988年达5165吨。
  铁盐 主要有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又称黑矾或绿矾)。三氯化铁,1963年青
岛化工厂首先投产;1983年山东塑料实验厂也开始生产,是年全省产量为4673吨,
其中青岛化工厂生产4423吨。1988年全省产量8850吨,其中青岛化工厂5350吨。该
厂所产三氯化铁于198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硫酸亚铁,1958年青岛永大化工厂生
产过3吨,以后主要是济南裕兴化工厂和济宁第二化工厂在生产钛白粉过程中副产
硫酸亚铁。济南裕兴化工厂于1964年开始副产,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济宁第二化
工厂于1972年开始副产,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博山试剂厂从1974年也开始生产少
量硫酸亚铁,年产量不足百吨,并少量生产过硫酸亚铁试剂。1985年全省产量为
6917吨,其中济南裕兴化工厂产量为6745吨。1988年全省产量达1.18万吨,为历
年最好水平,其中济南裕兴化工厂生产7799吨。
  铜盐 主要产品是硫酸铜(俗称胆矾或蓝矾)。建国前胶东解放区为配制农药
开始少量生产。建国初期青岛胶东农药厂以及各地一些私营小企业也少量生产过。
1958-1961年各地采用土法进行生产,其中1959年产量204吨。70年代,青岛利废化
工厂、济南物资回收化工厂、青岛染料厂家属工厂、淄川东风化工厂、淄川化工厂
以及一些冶炼厂、磷肥厂和淄博、烟台等地的街道工厂,或者利用本厂生产中的含
铜废水、废渣,或者利用本厂生产的硫酸等方便条件,都断续地少量生产过硫酸铜。
进入80年代,主要由淄川东风化工厂和淄川化工厂生产。1982年全省产量541吨,
其中淄川东风化工厂生产499吨。1985年淄川化工厂停产,1987年博山农药厂有少
量生产。1988年,各地为了防治果树病虫害,市场对硫酸铜的需求量增加,烟台冶
炼厂、安丘临浯化工厂、临邑化工厂、淄川溶剂厂等先后开始生产硫酸铜,是年全
省产量增至763吨。
  钴盐 主要产品是硫酸钴,1979年临邑化工厂开始生产,产品为饲料级硫酸钴,
主要供外贸出口,1981年生产40吨,1985年68吨。1986年无棣化工厂亦投产硫酸钴,
当年产量15吨。1988年全省硫酸钴产量204吨,其中临邑化工厂生产155吨,无棣化
工厂生产49吨。
  镍盐 主要产品是硫酸镍和氯化镍。1952-1957年,青岛力生化工厂(1956年
并入青岛天成化工厂)生产过硫酸镍,因原料供应困难,产品滞销,生产一直不正
常,6年累计产量134吨。1975-1979年,烟台向阳化学试剂厂也曾有过少量生产,
累计产量只10吨。1980年以来,由于外贸出口需要,临邑化工厂开始批量生产,年
产量近300吨。此后,五莲磷肥厂、张店海眼化工厂也有少量生产。1982年全省生
产硫酸镍322吨,其中临邑化工厂296吨;1986年产量最多,达到431吨,其中临邑
化工厂生产401吨。自1981年临邑化工厂开始生产氯化镍,翌年产量为27吨,1986
年44吨,1988年仅产4吨。
  亚硫酸铵 是无机盐的大宗产品之一。由于它是由制酸尾气(含二氧化硫)经
氨水吸收而得,所以很多有制酸装置的企业都进行回收生产。自1976年开始,先后
回收亚硫酸铵的企业有济南裕兴化工厂、淄博制酸厂、淄博颜料厂、济宁农药厂、
莱芜硫酸厂、聊城硫酸厂、招远化工厂、济南东方红化工厂以及肥城、蓬莱、齐河、
滕县、黄县、昌邑、五莲等县的磷肥厂。到1979年,全省生产亚硫酸铵的厂点18家,
产量达1.21万吨。1980年后,因产品滞销,许多小企业相继停产,只剩淄博制酸
厂、济南裕兴化工厂、淄博钴厂(原淄博颜料厂)等继续回收生产。1985年全省生
产亚硫酸铵1.9万吨,其中淄博制酸厂7257吨,淄博钴厂6044吨。1988年全省产量
增至2.59万吨,其中淄博制酸厂1.05万吨,淄博钴厂7679吨。是年,济南裕兴化
工厂和淄博制酸厂所产亚硫酸铵分别被评为省和化工部优质产品。
  轻质二氧化硅(又称白炭黑) 1960年济南裕兴化工厂生产2吨。1978年莱阳
化工厂生产62吨,于1980年停产。1983年青岛泡花碱厂开始生产高纯轻质二氧化硅,
1987年产量为51吨。1988年长清明星化工厂和长清化工建材厂先后投产轻质二氧化
硅。是年全省产量最高,达542吨,其中青岛泡花碱厂生产34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