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氮肥工业的创建与调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6&run=13

  山东省氮肥工业创建于1958年。是年,化工部和省政府安排在济南建设一座年
产合成氨5万吨的中型氮肥企业,定名为济南化肥厂。8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
龙为该厂奠基。同年,化工部分配给山东省年产800吨型和2000吨型合成氨装置各1
套,定点在济南市和章丘县,分别建立济南化肥厂小合成氨车间和明水化肥厂。
1960年6月,济南化肥厂小合成氨车间建成投产,当年生产合成氨139吨,并生产出
合格的氨水,成为全国同类型装置的样板。是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
总理陈云视察了济南化肥厂小合成氨车间。陈云指出,小合成氨厂可以扩大,可以
大发展。1961年,明水化肥厂建成,翌年1月生产出省内第一批合格的碳按。此后,
在历城化肥厂兴建的800吨型合成氨装置亦于1963年建成投产。上述3套小合成氨装
置均属试验性质,1963年共生产合成氨3446吨,氮肥2700吨,基本达到了设计能力。
  为加快氮肥工业发展,省政府于1965年8月成立了小氮肥建设领导小组,并采
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每年拨出专用资金和物资,建立“化肥物资专案”;二是组织
制造年产合成氨3000吨型的成套设备,建立“化肥设备制造专案”;三是采取就地
建厂、就地生产、就地分配的政策,发挥地(市)、县办小氮肥厂的积极性;四是
分期安排,建一个成一个,尽快发挥效益。是年,东风化肥厂(设沂源县)、滕县
化肥厂、潍坊化肥厂、即墨化肥厂相继建成投产。到1965年底,全省已有6个小氮
肥厂(济南化肥厂小合成氨车间合并于历城化肥厂),合成氨年产能力达到2.42
万吨;当年生产合成氨1.55万吨,氮肥1.16万吨。
  1966年,在临沂、烟台、临朐、张店、莱芜、曲阜等县、市布点兴建的6座小
氮肥厂先后建成投产。其中,临朐化肥厂首先采用省内自制成套设备,9月投产时,
省在该厂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从设计、设备制造到安装、生产运行的经验。从此,
山东省主要依靠自制设备发展小氮肥工业。随着农业对化肥需求量增加,各县办厂
的积极性很高。1968-1978年间,平均每年有10个以上的小氮肥厂建成投产,合成
氨生产能力平均每年增加3万余吨。到1973年,全省已建成小氮肥厂102个,基本实
现了县县有小化肥厂的目标。与此同时,对部分建厂早、条件好的厂进行填平补齐
和设备更新,扩大了生产能力。到1978年,全省小氮肥厂点发展到132个,当年生
产合成氨88.73万吨,占全省合成氨总产量的63.3%,比1965年增长56.2倍。
  1960-1978年,山东省建成投产的小氮肥厂点是:
  1960年,济南化肥厂小合成氨车间(后并入历城化肥厂);
  1961年,明水化肥厂;
  1963年,历城化肥厂;
  1965年,滕县、潍坊、即墨和东风化肥厂;
  1966年,临沂、烟台、临朐、张店、莱芜、曲阜化肥厂和青岛化工厂合成氨车
间;
  1967年,聊城、枣庄、淄川化肥厂和青岛化肥厂合成氨车间;
  1968年,莱阳、楼德、兖州、菏泽、诸城、益都、郯城、北镇、文登、德州、
梁山、泰安化肥厂和鲁光化工厂合成氨车间;
  1969年,宁阳、广饶、临清、平度、济宁、夏津、冠县、费县、桓台、掖县化
肥厂;
  1970年,茌平、长清、平原、单县、乐陵、金乡、荣成、苍山、胶南、邹平、
博兴、寿光、陵县、栖霞、沂南化肥厂;
  1971年,成武、垦利、安丘、鱼台、郓城、莱西、齐河、莒县、莘县、莒南、
肥城、五莲和章丘县绣江化肥厂;
  1972年,高青、胶县、潍县、乳山、蓬莱、黄县、邹县、平阴、汶上、平邑、
济阳、东阿、沂水、巨野、昌乐、定陶、宁津、胜利油田供应处化肥厂和周村催化
剂厂合成氨车间;
  1973年,昌邑、嘉祥、禹城、蒙阴、新泰、东平、高密、惠民、招远、海阳、
威海、崂山、阳谷、济南军区军马场化肥厂;
  1974年,牟平、泗水、日照、无棣、曹县、滨南化肥厂和滕县南沙河焦化厂化
肥车间、淄博颜料厂合成氨车间;
  1975年,鄄城、济宁县、高唐、临沭、福山、东明、胜利油田建设指挥部化肥
厂和薛城焦化厂合成氨车间;
  1976年,微山、临邑、沾化、商河、泰安第二化肥厂和红光化工厂合成氨车间;
  1977年,利津、台儿庄、沂蒙、武城、泰安第三化肥厂和昌潍硝按厂;
  1978年,沂源、章丘水寨和栖霞桃村化肥厂。
  上述厂点中,除垦利、利津、滨州、滨南、商河、胜利油田建设指挥部和油田
供应处化肥厂以油田伴生气为原料,南沙河焦化厂化肥车间、薛城焦化厂合成氨车
间以焦炉气为原料,青岛化工厂合成氨车间以副产氢气为原料外,其余各厂均以焦
炭或无烟块煤为原料。但省内无烟块煤资源少,半数以上的厂因原料供应不足不能
满负荷生产。为解决原料困难,即墨化肥厂于1970年首先用无烟粉煤制成石灰碳化
煤球,掺烧无烟块煤或焦炭获得成功。是年,省化学石油工业局总结该厂的经验,
逐步在小氮肥厂推广。1976年,省化工研究所、胶南化肥厂等,又攻克了提高碳化
煤球质量的技术关,取得了全用无烟粉煤成型代替块煤生产合成氨的经验,加快了
粉煤利用的步伐。到1978年,全省约有60%的厂建起了碳化煤球车间,基本实现了
进厂原料煤“吃光用尽”的要求。
  这一时期,还相继建成投产了4座大中型氮肥厂。济南化肥厂自1958年破土动
工,因“大跃进”干扰和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于1961年缓建。随着调整后国民
经济逐步好转,该厂于1966年恢复建设,其合成氨年产规模由5万吨调整为4.5万
吨,氨加工产品也由硝酸铵改为碳铵,分别于1968年和1970年竣工投产。此后,鲁
南化肥厂、胜利合成氨厂(现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第一化肥厂)两座年产合成氨6万
吨、尿素11万吨(实物)的中型氮肥企业,经过省组织重点工程会战,分别于1972
年9月和12月正式投产。从日本引进的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实物)的
大型装置,亦于1976年10月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第二化肥厂建成投产。到1978年,
上述4座大中型氮肥企业的合成氨年产能力达到51.5万吨,加上小型氮肥厂,全省
合成氨年产能力148.7万吨。是年,共生产合成氨140.28万吨,氮肥97.4万吨,
分别是1965年的90.5倍和84倍。
  氮肥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化肥。但在建设小氮肥企业的过程中,也
出现了不讲生产条件,盲目布点,造成原料、运输、电力不配套的问题。特别是受
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致使企业管理混乱,消耗上升,亏损严重,靠吃
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1976年与1965年相比,全省小氮肥企业平均每吨合成氨消耗
“两煤”(指原料煤和燃料煤,下同),由1906公斤上升到3224公斤,耗电由1749
度上升到1852度。其中1974年“两煤”和电的消耗,分别高达3655公斤和2074度。
从1968年出现亏损,到1978年共亏损6.04亿元。其中,1977年亏损额高达1.47亿
元;在123个厂点中,有114个亏损,占92.7%。
  从1979年开始,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
小氮肥企业进行调整和整顿。是年11月,省化学石油工业局在文登县召开全省小氮
肥工作会议,提出了调整和整顿小氮肥企业的具体方针,即:“整顿提高,择优改
造,填平补齐,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扭亏为盈的目的”。在省政
府支持下,从1980年开始推行“盈亏包干,利润留成,超额不补,减亏留用”的经
济政策。还提出了调整、整顿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凡是吨氨消耗“两煤”超过2500
公斤、耗电超过1500度,或长期经营性亏损,经过整顿仍不能改变面貌的企业,实
行关、停、并、转;对生产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择优进
行技术改造,加强“四管一算”(即:工艺、设备、原料、质量管理和成本核算),
并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和对职工队伍进行培训。经过综合治理,1984年与1978年相
比,小氮肥厂点减少36个,但小型合成氨生产能力反而由97.2万吨增加到99.8万
吨,平均单厂能力由7400吨增加到1.04万吨,提高40.5%;吨氨消耗“两煤”由
2525公斤降至1619公斤,耗电由1643度降至1257度,分别下降35.9%和23.5%。
1981年第一次实现全行业不补贴、扭亏为盈,当年盈利738万元。到1984年共盈利1.
6亿元,其中当年盈利7835万元,在全国同行业中由1977年的第一亏损大户变为第
一盈利大户。全省小型氮肥企业调整前后经济效益的变化见表1-1。

表1-1 山东省小氮肥厂调整前后经济效益变化表
┌──┬───┬──────┬─────┬─────┬──────┬────┐
│年份│厂点数│合成氨年产 │合成氨产量│两煤消耗 │电耗    │盈亏额 │
│  │   │能力(万吨)│(万吨) │公斤/吨氨│(度/吨氨)│(万元)│
├──┼───┼──────┼─────┼─────┼──────┼────┤
│1977│ 129 │  86.7  │  69.12 │  2875 │ 1778  │-14663 │
│1978│ 132 │  97.2  │  88.73 │  2525 │ 1643  │-10687 │
│1979│ 136 │  104.0 │  94.06 │  2276 │ 1522  │-7424 │
│1980│ 132 │  102.2 │  93.41 │  2011 │ 1423  │-550  │
│1981│ 115 │  94.8  │  80.07 │  1965 │  1398  │738  │
│1982│ 103 │  88.2  │  75.02 │  1869 │  1368  │1608  │
│1983│ 97 │  95.3  │  87.34 │   1731 │  1303  │5862  │
│1984│ 96 │  99.8  │  96.93 │  1619 │  1257  │7835  │
└──┴───┴──────┴─────┴─────┴──────┴────┘
  注:“盈亏额”中不含氮肥行业外的生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