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型氯碱厂的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53&run=13

  为了加快氯碱工业的发展,1978年国家决定作为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建设一座综合性的大型氯碱厂,即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氯碱厂。
  该厂氯碱工程由年产烧碱、氯乙烯、聚氯乙烯各20万吨,环氧氯丙烷和甘油分
别为3.2万吨和1.5万吨的4套生产装置组成。总投资9.26亿元,其中引进项目6.
99亿元。占地4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备共3226台,工艺管线
435.7公里。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78亿元、利税2.8亿元;每年向市
场提供50%的隔膜液碱24万吨、50%的精制液碱4万吨、98~98.5%的粒碱6万吨、
聚氯乙烯20万吨、99.9%的环氧氯丙烷1.5万吨、99.9%的甘油1.5万吨、35%
的盐酸3.48万吨、55%的D—D混剂5500吨、96.5%的食盐1.09万吨,以及聚甘
油916吨。
  该厂4套生产装置全部由日本成套引进。分别采用日本、美国、瑞士等国的专
利技术,工艺技术、自动化程度具有国际70年代末先进水平。烧碱装置采用美国钻
石公司较先进的MDC—55型电解槽、四效逆流柴伦巴蒸发流程和四氯化碳回收氯气
的专利技术;整流系统采用日本东芝公司大型可控硅整流变压器装置;固碱采用瑞
士帕特拉姆斯公司的粒碱技术;氢气处理采用钯触媒脱氧精制氢气的新工艺;氯乙
烯装置采用日本三井东压株式会社纯氧氯化法技术(又称平衡氧氯化工艺);盐酸
回收采用日铁化工机械株式会社专利技术;聚氯乙烯装置采用日本信越公司大釜淤
浆悬浮间断聚合技术;环氧氯丙烷和甘油装置采用日本鹿岛化学公司专利技术。主
要生产工艺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并用工业电视机进行现场监视。
  该厂自1978年开始筹建。是年,经国家批准与外商签订设备引进合同。翌年9
月,国家计委批准了齐鲁乙烯工程计划任务书。1981年1月,因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国家确定暂缓建设,对陆续运抵现场的设备进行就位保管。1982年6月,国家计委
会同省政府、化工部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到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进行现场调查,
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和恢复建设方案;7月,国家计委批准了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乙烯
工程恢复建设的请示报告。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氯碱厂列入
齐鲁乙烯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为筹建氯碱厂,1984年11月10日成立了齐鲁乙烯工程
建设指挥部氯碱装置分指挥部。翌年9月25日,正式成立了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氯碱
厂。
  1986年4月1日,氯碱厂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完成基建投资6226万元,4套生产
装置的地下工程全部完成,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艺管线部分完成,厂前区工程
已全部交付使用;职工培训亦全面展开,年末职工人数已达1357人。翌年,工程建
设进入高潮。完成基建投资6.01亿元,4套生产装置安装基本就位,其配电室相继
受电成功;土建工程基本结束,辅助配套工程基本建成投用;部分生产岗位开始上
岗,装置进入单机试车阶段。全厂有1548人参加了外培学习,其中有39人分赴日本、
美国、瑞士等国进行了专业技术对口学习。到1988年4月,完成了管道、设备吹扫
和气密单试、联试,陆续实现中间交接,具备了生产投料条件。
  1988年6月该厂进入投料试车阶段。22日,烧碱装置电解槽合闸送电一次成功。
之后,氯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和甘油装置陆续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
但由于对现代化仪表修理缺乏经验,6月24日在修理烧碱装置氯气回流阀门时处理
不当,造成氯气系统负压过大,把氢气吸入氯气中,致使3个氯气干燥塔爆炸,装
置被迫停产。经过日夜抢修,30日恢复运行。7月12日,因烧碱装置128号电解槽底
部垫子裂开,在停车检修过程中又因操作不当,导致电解槽“闪爆”事故。后经过
两个月停车整顿,于9月8日烧碱装置第二次开车获得成功。其他3套装置相继开车,
生产出合格产品。到1988年底,职工有2779人;实现安全稳定生产114天,共生产
烧碱4.3万吨、氯乙烯3.97万吨、聚氯乙烯3.5万吨、环氧氯丙烷5370吨;实现
总产值1.17亿元,利税4600万元;全年完成基建投资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