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主要生产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49&run=13

  淄搏制酸厂 是山东省生产硫酸的主要厂家,也是全国硫酸生产的重点企业之
一。厂址设在淄博市博山区夏庄镇,占地28.29万平方米。
  该厂于1948年7月由华东财办工矿部着手筹备,翌年3月开始兴建,时称山东省
人民政府工矿部化学总厂。原为生产火药支援解放战争而建,但此时解放战争已取
得胜利,遂改为生产硫酸、硫酸铝等基本化工原料。建国后,随隶属关系变化,厂
名先后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化学工业局制酸厂(1949年12月-1950年9月)、
华东工业部山东化学工业局制酸厂(至1951年11月)、山东制酸厂(至1955年4月)
、山东省工业厅制酸厂(至1958年5月)。自1958年5月31日改名为淄博制酸厂。
  1950年6月硫酸投产;同年试制硫酸铝,并于1951年正式投产。这两种产品一
直是该厂主要产品。至1957年底,生产硫酸的块矿炉,由1952年的24只增加到60只,
制酸系统由原英、美式的五塔改为苏式的七塔;硫酸铝的粉碎系统由原来的大碾改
为雷蒙机,熔烧反射炉由1952年的12平方米扩至20平方米,并增加了粗制硫酸铝品
种;企业总产值达到459万元,比1952年增长10倍。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后,除继续增加硫酸、硫酸铝生产能力外,还新建
年产能力1万吨的磷肥车间以及炼铁、炼焦车间。由于盲目建设,设备不配套,生
产能力不平衡,年总产值虽比1957年增长近一倍,但实现利润却逐年下降,1961年
出现亏损。因此,在1962年除硫酸、硫酸铝继续生产外,其他产品皆先后调整下马。
经过整顿当年扭亏为盈,产值、利润继续增长。1966年2月,精制硫酸铝扩建工程
竣工投产,当年总产值达到1025万元,利润达到483万元,为历史最好水平。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生产发展缓慢。10年间国家对该厂投资844万元,
先后于1971年进行了塔式法硫酸改为接触法硫酸的建设,1972年建成投产硫磺制酸
系统,1975年建成合成洗涤剂(洗衣粉)车间,并不断改进和更新硫酸铝生产设备,
改造和扩建矿石制酸系统的熔渣炉(熔渣炉为该厂首创,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尽管如此,该厂的年总产值仍在1000万元左右徘徊,年利润一般在200万元上下,
其中1974年总产值仅848万元,利润只有78万元。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厂
生产建设迅速发展。1977年,为利用硫酸尾气,建成了亚硫酸铵生产装置。1982年
将硫酸水洗净化流程改为酸洗净化流程,消除了硫酸生产中气和水的污染。之后,
又改造扩建硫酸铝与合成洗衣粉生产装置,使硫酸铝产量由3.5万吨增加到5万吨,
洗衣粉产量达到1万吨。1986年先后建成年产1000吨聚合氯化铝和年产2000吨无铁
硫酸铝两套生产装置,产品已投放市场。是年,投资600余万元对矿石制酸系统原料
和焙烧工序进行更新改造。10万吨的沸腾炉亦于1987年10月建成投产,取代了熔渣
炉。1987年又投资468万元,建设1500千瓦硫酸余热发电装置和20吨锅炉,到1988
年底已基本建成。
  40年来,国家对该厂总共投资4021万元,该厂上缴的利税达1.3亿元,相当于
国家投资的3.24倍。全厂拥有设备781台,设备完好率96.1%,设备装机总容量1.
33万千瓦。主要生产6种产品20多个品种,全部被评为化工部或山东省优质产品。
生产的硫酸铝从50年代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8年,该厂有职工1992人,固定资产(原值)4022万元,工业总产值达4143
万元,实现利税1604万元。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硫酸14万吨(其中矿石制酸系统
10万吨,硫磺制酸系统4万吨),硫酸铝5万吨,洗衣粉1万吨,液体二氧化硫2000
吨,亚硫酸铵还原剂1万吨。主要产品产量为:硫酸9.9万吨(其中发烟硫酸2.7
万吨),硫酸铝5.54万吨,液体二氧化硫1370吨,亚硫酸铵1.05万吨,洗衣粉
9502吨。
  建厂40多年来,曾被誉为60年代的“红色工厂”,70年代的“大庆式企业”,
80年代首批进入“六好企业”行列。先后获全国、全省“企业整顿先进单位”,省
“企业管理优秀奖”,全国、全省“环境优美工厂”,部和省“政治思想工作优秀
单位”,化工部“端正党风先进单位”,1988年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