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九橡胶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162&run=13

  青岛第九橡胶厂位于青岛市贵州路胶州湾畔,占地7.8万余平方米,是山东省
最大的胶鞋生产厂,也是全国胶鞋生产重点企业之一。
  该厂前身是1921年由民族工商业者杨文申创建的青岛维新制带厂,主要生产扎
腿绑带。 1931年更名为青岛福字胶皮工厂,改产胶鞋,日产“福字”牌力士鞋
400余双。1936年,该厂被日本商人儿岛熊吉强行“购买”,改称青岛泰安胶皮工
厂,同时改换商标为“虎”牌。产品有学士鞋、自由鞋和胶皮板、漆布等。时有职
工100余人,日产胶鞋1000余双。在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该厂工人曾多次举行集
体罢工。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厂被南京国民政府派出的接收机关接管,1946年标
售给民族资本家赵江汉、朱紫光等人,易名为青岛大元橡胶厂,于1947年4月开工,
产品为“五和”牌短球鞋、女便鞋、力士鞋等,年产能力60万双,但由于市场萧条,
产品积压,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该厂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1年职工增加到500余人,日产民用胶鞋4000余双,军用胶鞋2000余双。1952年
由于资本家在生产军需产品中偷工减料、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造成严重损失,
被人民政府依法判处以厂顶债,收归国有,归属山东橡胶总厂为二分厂。1956年与
总厂脱离而独立,定名为青岛第九橡胶厂。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104万元对该厂进行扩建、改造,扩大了生
产能力。1957年,胶鞋产量260. 74万双,比1952年增长3.7倍,1959年增加了
118型网球鞋生产,并开始出口,当年出口量为32.48万双。
  进入60年代,该厂加强了技术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大底工艺热炼、压
出、压延、冲切生产线,实现了刷浆、干燥、成型工艺连续化,大底和海绵冲切机
械化,并安装使用了套楦机、脱楦机、割沿条布机等,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有
提高。1965年,胶鞋年产量达到695万双,工业总产值达到2565.41万元。
  1966-1976年,该厂生产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胶鞋年产量波动很大。
1968年胶鞋产量曾达825万双,翌年降至630万双;1970年上升到1062万双,1974年
又降至514.61万双;虽经1975年整顿,回升到882.91万双,但仍未达到1970年生
产水平。
  1978年以后,该厂一方面保持传统产品质量,使占全厂总产量三分之一的“大
鹏”牌解放鞋分别于1978年和1979年被评为省和化工部优质产品;另一方面,不断
推进技术进步,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从而逐步走向稳定发展的轨道。1978年研制
成功胶鞋围条冷喂压出、成型连续化生产线;1980年利用国产顺丁橡胶研制成功透
明、半透明大底;1982年试制成功微孔底冷粘化学鞋,1980-1982年,共设计投产
出口鞋新产品14种,出口鞋产量由1973年的131万双增加到1982年的306万双。1983
年,该厂从西德引进双色PV注射机及检测设备,从日本引进冷粘技术及冷粘生产线,
产品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1985年胶鞋产量达1580.66万双,工业总产值5523.22
万元。是年,开发生产的旅游鞋、硫化旅游鞋、123型田径鞋、124型田径鞋、足球
鞋、腰箍松紧童鞋、1202型教育鞋等被评为优秀新产品,其中足球鞋获国家银质奖。
1987年,该厂被化工部评为全国胶鞋行业第一个“六好企业”;被省政府授予“省
级先进企业”荣誉称号。新产品双星排球鞋获国家银质奖。1987年1月18日成立了
以青岛第九橡胶厂为主体、以双星产品为龙头、工贸商一体化的企业集团——青岛
双星运动鞋联合公司。同年,厂长汪海被授予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称号,荣获“五
一”劳动奖章。
  1988年,该厂有职工3302人,固定资产原值2851万元,年产“双星”牌各种胶
鞋2000万双。工业总产值达1.1亿元,实现利税139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2.
8万元。主要产品有:老人健身鞋系列,妇女、儿童鞋系列,运动鞋系列,橡塑鞋
系列,注射鞋系列,冷粘鞋系列,出口鞋系列等共200多个品种400多个花色。产品
远销美国、西德、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出口量达350万
双,创汇520万美元。被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