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同泰橡胶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151&run=13

  青岛同泰橡胶厂位于青岛市台东区辽宁路,是山东省最大的力车胎专业生产厂,
也是全国生产力车胎的重点企业。1988年,有职工3141人;固定资产原值3276万元,
净值2212万元;主要产品自行车胎和手推车胎外胎年产能力分别为503万条和347万
条。久负盛名的“骆驼”牌为全国名牌商标。
  该厂创建于1932年。时为民族工商业者曹海泉、李俊亭等7人集资3万银元在青
岛开办的同泰胶皮工厂,有职工29人,生产自行车内、外胎,年产量为1.5万套。
1936年兴盛时年产自行车胎24万套。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厂由日本“牛岛洋
行”强行入股,变成了以日资为主、主权沦落的“中日合资”企业。 1945年日本
投降后,该厂由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鲁豫晋区特派员办公处当作“敌产”接收,直
到1947年才归还原主。之后,该厂因无力经营而与亿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更
名为同泰胶皮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骆驼”牌自行车胎和手推车胎。后因时局动
荡,到建国前夕已处倒闭状态。
  建国后,由于人民政府采取加工订货、包购包销等扶持政策,该厂生产逐步恢
复和发展。到1953年,手推车胎和自行车胎的年产量分别达到20万条和14万条,实
现产值211.5万元,利润32.6万元。 1954年该厂首批实现公私合营,易名为公
私合营青岛同泰橡胶厂。1956年复兴祥等14家橡胶制品厂与该厂合并,成立了同泰
橡胶总厂。翌年底,化工部将青岛第六橡胶厂力车胎车间并入该厂。扩大了生产能
力,成为全国力车胎重点生产企业之一。产品有26×2 1/2″手推车胎、28×1 1
/2″自行车胎和28×1 1/2″硬边自行车胎三种,还试制成功了32×6马车胎。
1958年手推车外胎产量119.6万条,自行车外胎产量26.6万条,工业总产值2869
万元。
  进入60年代,该厂进行技术革新、改造,自行设计制造了双模水压硫化机,使
手推车胎和自行车胎生产全部实现了气囊硫化。这项革新为全国同行业首创,于
1965年被化工部列为力车胎十一项成套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是年,该厂丁基胶气
囊的使用次数提高到500次以上,为天然橡胶气囊的4倍,并改进了胎耳结构的设计,
使手推车胎使用寿命提高到1100吨公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68年,该厂为满足
军工和市场的需要,试制投产了两个规格的摩托车胎和五个规格的拖拉机胎。1970
年手推车胎产量197.77万条,自行车外胎115.26万条;工业总产值6115.1万元,
比1965年增长1.2倍。70年代后期,市场对力车胎和农用轮胎的需求量增加,该厂
通过扩建厂房、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并投产了硬边手推车胎和轻骑摩托车胎,
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到1980年,主要产品的产量为:手推车外胎188.75万条,
自行车外胎247.1万条,拖拉机外胎11.87万条,马车外胎1.55万条,工业总产
值8475万元。
  进入80年代,该厂通过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不断推进技
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1980年该厂所产手推车胎以1355公里的使用
寿命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26×2 1/2″手推车外胎于1981年获国家银质奖;28×
1 1/2″自行车外胎被评为化工部优质产品,并列为出口产品,1988年出口达6.7
万套;1981-1982年,所产4.00—16拖拉机外胎和3.75—19摩托车外胎被评为省
优质产品;1985年引进彩色自行车外胎和丁基胶内胎关键设备,于1986年建成彩色
自行车胎生产线,当年生产26×1 3/8″彩色自行车胎20.6万套,填补了省内空
白。并相继开发了8个规格的摩托车胎,其中2.25—17、2.50—17和3.25—16摩
托车胎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到1988年,该厂产品发展到20余种,主要产品的产量:
手推车胎273.9万套,自行车胎342万套,摩托车胎40.6万套,拖拉机胎13.98万
套。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14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