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染料产品的多样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120&run=13

  50年代,随着纺织工业的恢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喜欢
穿用机织染色布和印染花布,因此农村自织土布的产量锐减,自染土布的作坊纷纷
停业,故对煮青的需求量大为减少。自1953年以生产煮青为主产品的几十处私营作
坊陆续停业,到1955年全部停产;济南裕兴和潍坊裕鲁化工厂也于1956年开始转产
其他化工产品。
  由于机织布种类和印染花色品种的增加,以及丝、毛、麻、化学纤维等纺织品
的发展,需要多种染料,促使染料产品逐步向多类型、多品种发展。
  1953年,青岛维新化学厂易名为青岛染料厂,在压缩煮青产量的同时,迅速恢
复和发展了硫化蓝、硫化黄等硫化染料,以及冰染染料和碱性染料。到1957年,省
内生产的染料主要有硫化、冰染、碱性三大类,总产量4392吨。其中,硫化染料
4107吨;冰染和碱性染料分别为158吨和52吨。青岛染料厂为主要生产厂家,染料
品种增加到12种。
  1958年,青岛染料厂采用醇溶苯胺黑经磺化、中和反应开发生产出酸性染料,
品种为酸性粒子元青。当年生产28吨,翌年产量增加到264吨。至此,省内染料产
品发展到四大类,共20余个品种;除煮青外,其他品种均为青岛染料厂独家生产。
四类染料的主要品种有:
  硫化染料类 有煮青、硫化蓝(含BRN、2BN、BR、CV)、硫化深蓝3R、硫化黑
(含BRN、RN、BN)等;
  冰染染料类 有大红色基G,枣红色基GBC等;
  碱性染料类 有碱性紫5BN、303盐基青莲粉2B、304盐基青莲粉2B等;
  酸性染料类有酸性粒子元青。
  1958-1960年,全省染料产量稳定在4000~5000吨之间。1961年,因受国民经
济困难的影响,全省染料产量降至2952吨。1963年开始好转,产量增长到7705吨。
1965年全省染料总产量8662吨,其中硫化染料7955吨,冰染染料303吨,碱性染料
223吨,酸性染料166吨,中性染料15吨)
  自60年代中期,省内又相继发展了中性、还原、直接、活性、分散、阳离子等
六大类染料。
  中性染料 是由青岛染料厂开发生产的。1964年试产6吨,翌年建成国内第一
座中性染料车间,当年生产15吨;到1966年,共开发出20余种中性染料,均为国内
首创,产量增加到79吨。主要品种有中性深黄GRL、中性深黄GL、中性橙RL、中性
桃红BL、中性枣红GRL、中性紫BL、中性蓝BNL、中性卡基GL、中性黑BL、中性深棕
BRL等,都是省内投产最早的高档染料产品。到1988年该厂一直是省内中性染料的
唯一生产厂家。
  还原染料 1936年青岛维新化学社曾少量生产过,但不久即停产。直到1966年,
青岛染料厂重新生产,投产品种为还原黄GK、还原金黄RK和还原深蓝BO等。还原染
料的生产随市场需要时断时续。
  直接染料 1952年青岛维新化学厂曾生产过直接蓝2B,此后中断多年。1969年,
济南东风化工厂开始生产直接冻黄G、直接紫R、直接湖蓝等8个品种,当年产量10
吨。翌年增加到192吨。1975年前后,又有济南油墨厂、德州针织厂、德州染料厂
和陵县化工厂先后生产直接染料。1980年前后,经调整仅保留德州染料厂和陵县化
工厂继续生产,主要品种有直接桃红12B、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耐晒翠蓝GL、直
接橙BS、直接耐酸枣红等。
  活性染料 1971年济宁染料厂开始生产。品种为活性艳红X—3B。翌年增加活
性嫩黄K—4G、K—6G,1973年又增加活性翠蓝KGL、活性艳红X—7B、活性艳蓝X—
BR等品种。
  分散染料 1972年青岛染料厂和蓬莱染料厂开始生产,品种为分散黄S—RGFL、
分散黄S—3GFL、分散红3B、分散蓝2BLN,翌年又增加分散灰N、分散草绿G等。
  阳离子染料 1973年蓬莱染料厂开始生产,当年产量30吨,翌年停产。1974年
博山染料厂开始生产,最初年产能力为50吨,品种主要有阳离子红2GL、阳离子艳
蓝RL等。
  到1975年,省内已能生产10大类(硫化、冰染、碱性、酸性、直接、还原、中
性、活性、分散和阳离子)染料,品种增加到60余种。但硫化染料仍占主要地位,
是年全省染料总产量8494吨,其中硫化染料7113吨,占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