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石油化工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4&rec=115&run=13

  青岛石油化工厂位于青岛市滨海路8号,占地60.29万平方米,是集体所有制
中型石油化工企业。1988年,共有生产设备1360台,年原油加工能力发展到80万吨。
  该厂前身是1958年6月由青岛市筐篓生产合作社和青岛市基本化学生产合作社
合并而成的青岛新华第二化工厂,后随隶属关系变化几经易名,于1966年4月改为
青岛石油化工厂,1963年之前,该厂只能进行土化肥、肥皂、废机油再生以及荆柳
条编制和竹藤制品的手工业生产。1963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逐步用落地油炼制
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走上了以生产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发展道路。
  1966年5月,该厂新建一套年加工能力6000吨的重油裂解装置,并于10月建成
投产;1967年新建一套农药乳化剂装置;1970年新建一套年加工能力5万吨的常压
蒸馏装置,翌年经技术改造扩大为10万吨。产品品种发展到汽油、煤油、柴油、软
麻油、软化重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农药乳化剂等30多个,淘汰了一些老产品。
1972年,该厂开始新建一套年加工原油能力50万吨的常减压装置,1976年6月建成
投产,使该厂年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60万吨,从此生产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厂生产迅速发展。1979年10月,建成年加
工能力4000吨的冷榨脱蜡装置;1980年4月,建成年产能力5万吨氧化沥青装置;
1982年7月,又建成年加工能力20万吨蜡油的催化裂化装置。这些装置投产后,不
但提高了轻油收率和产品质量,而且改善了产品结构,增加了液化石油气、轻柴油、
10号建筑沥青、石蜡等新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8年6月由石油部管道局与
该厂联合兴建的全长56公里、年输油能力150万吨的胶青输油管线建成使用,从此,
该厂原油进厂由铁路运输改为管道输送。同期,该厂还进行了多项较大的革新挖潜、
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1980年,将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常压装置改造成为年加工能
力15万吨的常减压蒸馏装置;1983年4月,对年加工能力50万吨的常减压装置进行
了以干式减压为重点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改善了装置运行条件,使换热温度比过
去提高了80℃左右,减压真空度达到了753mmHg;1987年2月,又对该装置进行了第
二次技术改造,使换热终温提高到275℃以上,两炉热效率分别达到85%和82%,
每吨原油能耗下降到19万大卡以下,原油年加工能力提高到65万吨。自1982年以来,
共实现技术革新、技术进步项目48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厂已形成一个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氧化沥青、冷榨
脱蜡、重油裂解等装置,以石油炼制为主的中型石油化工企业。1988年,全厂有职
工238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4人。其主要生产装置的年加工能力为:南常
减压装置65万吨,北常减压装置15万吨,催化裂化装置20万吨,氧化沥青装置5万
吨,重油裂解装置1万吨,冷榨脱蜡装置6000吨。所产产品中,0号柴油、200号溶
剂油、10号建筑沥青和QNR—03农药乳化剂为省优质产品。原油加工量达到58.8万
吨。主要产品产量:汽油12.4万吨,煤油5980吨,柴油13.9万吨,溶剂油7965吨,
润滑油4400吨,商品燃料油19.24万吨,石蜡127吨,沥青1.48万吨,商品液化石
油气1.42万吨,农药乳化剂499吨。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实现利税4807万
元。自建厂到1988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1988年,
该厂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先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