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3&rec=86&run=13

    〖通风〗〖系统〗〖金矿〗〖自然〗〖强制〗〖多级机站〗〖扇风机〗
  20世纪70年代之后建成的大中型金矿,在施工、投产的各阶段都建立了正规的
通风系统。玲珑、罗峰等金矿采用分区通风,当矿体走向较短时多为单翼对角式(
即矿体一翼一条井出风)通风,矿体沿走向较长或较复杂时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
  系统通风有自然通风,也有利用机械强制通风的。
  分布在胶东的金矿,因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自然风流对矿井通风防尘起着重要
作用。有部分出风井几乎常年出风,即使在通风最困难的5月和9月,井下仍有1~5
毫米水银柱的自然压差,所以在井下有相当的总风量,小金矿有时不开主扇作业,
大中型金矿除利用自然风流外,再辅以主扇短时运转也能满足生产需要。冬季,自
然压差很大,金矿的主扇有的全天不开,有的一天只开二三小时。
  为使井下风流按预定线路走,常常设置风门(手动的、自动的)、风墙、风桥、
风洞等。
  人行井、罐笼井多为进风井,冬春季节常有冰冻。如新城金矿的人行井、副斜
井冬季在井口段冰冻长达十几米,为解除冰冻,南、北井口各安装一台辅扇,冬季
开动,冷风由两井抽进,经负10米、负30米两中段废旧巷道,靠地温对冷空气进行
预热,然后再送到井下其它风点;在人行井、副斜井与各中段联络处设置风门,不
再大量或高速进冷风,从而解决了井筒上部冰冻问题。
  70年代末建成的金矿,主扇都安在地表,回风井消耗了大量的压差。如新城金
矿1987年矿井总负压为62.4毫米水银柱,回风井即耗去49.5毫米水银柱,占79.3%;
同年,河东金矿矿井总负压为67.2毫米水银柱,回风井即耗去51.4毫米水银柱,占
76.8%。主扇功率有70%以上消耗在回风井中。为解决上述问题,界河、金翅岭等
金矿将主扇安在井下。
  80年代以后,通风技术进步较快,有的金矿开始运用井下多级机站通风,即在
井下不同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多处机站(取代了地表风井的大功率主扇),将地表
的鲜风一站一站送到作业区,而污风又被一站一站地送出地表。这样需风段呈零压
送风,得到较大风量并减少漏风,提高了风量有效利用率,同时节约电能。新城金
矿二期工程采用多级机站通风,1987年河东金矿按此法改造了通风系统。
  到1987年底,大中型金矿都有正规的通风系统,并配备相应的扇风机,主扇有
离心式、轴流式,局扇有JF、JBT、JK等型号,为轴流式。同时,各金矿开始应用
节能型系列扇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