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土焦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2&rec=81&run=13

  山东土焦生产始于1832年,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80年代,逐年下降。从
1949年到1987年底,全省累计生产土焦4180万吨。1832年,枣庄地区齐村西河一带
采用地池炼焦,在地下挖出长方形的土坑,深约1.5米,两侧各开风道,留有烟囱,
在坑内装煤后,点火燃烧,将煤炼成焦炭,再用人工担水熄焦后取出焦炭。清光绪
二十五年(1899年),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陶庄、台儿庄等地设场炼焦,所产焦
炭销往华东铁路沿线的城镇,部分经连云港外销。1913年,土焦产量为3.57万吨。
进入30年代后,炼焦地池遍布淄博、临沂、济宁、枣庄等地。同时,有的地区还采
用将煤炭堆出池面,外围砖坯圆墙、加铺泥土的明火池进行土法炼焦。1949年,山
东的土焦产量为2万吨,其中枣庄地区约1.5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土焦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50年代初,临沂矿务局炼焦厂学习河北经验,采用在土坑沿上用红
砖或青砖砌筑围墙,装煤后用砖坯盖顶,外铺泥土密封保温的开滦窑,并在省内逐
步推广,使土焦产量明显提高。1955年,全省土焦产量达到8.4万吨。1956年,原
薛城焦化厂(1962年在调整中撤销)从河北石家庄购进一台简易的跳汰式洗煤机,取
代手洗机,使洗精煤灰分降低到7%左右,生产出灰分10%左右的薛城名牌焦,当年
全省土焦产量提高到14.76万吨。1957年,土焦产量达到21万吨。1958年,随着“
大办钢铁”运动的兴起,全省各地大大小小的炼焦厂和各式各样的炼焦窑池星罗棋
布。许多地、县还成立了煤焦指挥部、炼焦团,组织土焦生产。当年,省内生产土
焦195.44万吨。原薛城焦化厂到1959年已拥有土焦池277个、红旗2号焦炉10座,生
产焦炭35.84万吨,煤焦油、汽油、煤油、柴油、防腐油、粗酚等10几个品种。
1959年,省内压缩土焦生产,后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土焦产量逐年下降,1965年
仅生产土焦11.27万吨。从1966年开始,省内土焦生产向重点建设、提高质量的方
向发展。当年,新建的枣庄焦化厂(今薛城焦化厂)共有新旧39座开滦窑投入生产,
产焦12.7万吨。
  兖州焦化厂、滕县南沙河焦化厂也于1966年相继恢复生产,分别产焦3.81万吨、
1.12万吨。全省土焦产量回升到31.50万吨,1967年提高到38.26万吨。1969年,新
汶焦厂开始生产土焦。1970年5月,临朐焦化厂第三次上马,兴建开滦窑23座,并
投入生产;章丘小钢联也开始生产土焦;临沂矿务局焦化厂将沿用20余年的大揭盖
式开滦窑改造为有砌 式固定拱顶的34号窑(又称“革新池”或“蒙古包”),提高
焦炭产量,回收焦油。当年,省内土焦产量上升到51.32万吨。1971年,莱芜焦厂
的土法炼焦也投入生产,全省土焦产量达到80.81万吨。1972年1月,肥城焦化厂兴
建的10座开滦窑竣工投产。随后,历城铁厂也开始生产土焦,省内土焦产量大幅度
上升,全年达到106.37万吨。翌年,平邑钢铁联合厂土法炼焦投产,但由于“文化
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的冲击,全省土焦产量下降到89.82万吨,1974年跌落
到42.57万吨。1975年回升到124.01万吨。1976年5月,微山县焦化厂建成投产。同
时,肥城焦化厂扩建两个分厂,增建开滦窑97座。10月份,临朐焦化厂因建机焦炉
停止部分土法炼焦,全省土焦产量为174.78万吨。翌年,上升到211.61万吨。1978
年2月,兖州焦化厂的土焦生产车间由2个扩大为3个,开滦窑由95座增加到140座。
年底,滕县南沙河焦化厂有115座开滦窑、56座34号窑坚持生产,当年,山东土焦
产量为248.26万吨,达到1961年以来的顶峰,1979年降低到229.75万吨。由于土法
炼焦结焦率低,消耗高,且严重污染环境,逐渐被机械化炼焦所取代。从1980年起,
临朐焦化厂、肥城焦化厂、莱芜焦厂、新汶焦厂、南沙河焦化厂、章丘钢铁联合厂、
微山县焦化厂等相继停止土法炼焦,土焦产量逐年下降,1982年降低到113.79万吨。
1983-1985年,平均年产土焦105.66万吨。1987年全省土焦产量为76.81万吨,其中
冶金系统土焦产量占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