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大跃进”时期的炼铁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2&rec=57&run=13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钢铁生产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1958年5月,
开始推广莱芜口镇小土炉炼铁,6月下旬全省发动大搞土法炼铁,7月初省内建设各
种类型土铁炉达295座,月底猛增到14890座,其中13立方米高炉14座、3立方米小
高炉143座、1.5立方米小高炉313座,其余为小座炉、焙烧炉、坩埚炉、猪嘴炉等。
大部分小高炉用青砖或红砖砌筑,内挂耐火泥代替耐火砖。8月份增加到19306座,
其中各种型号的小高炉只有672座。当月,省委号召全省人民鼓足干劲大战40天,
保证国庆节前生产生铁20万吨、钢7万吨。至此,山东大办钢铁、土法炼铁已形成
新高潮。至9月6日已建成各种小炼铁炉22916座。
  1958年5月至12月底,全省共生产各类铁90多万吨,其中生铁50.5万吨,其余
40万吨为“海绵铁”(是一些渣铁不分的混合物,有的就是烧结矿)。
  1959年1月,山东省委提出建设钢铁基地,指出前段时间存在的问题,决定在
煤、铁资源比较丰富的济南、淄博、潍坊、莱芜、临沂、峄县建立比较集中的钢铁
基地,其它有煤铁资源的市县,可就近煤矿、铁矿建立基地或基点。在此期间,济
铁、济钢、济南生建钢铁厂、张钢、沂蒙生建钢铁厂开始筹建,一批较完善的高炉
相继建成投产。另外,对原来的小土群、小洋群进行了整顿提高。
  当年,在抓钢铁产量的同时,重点突击生铁质量,要求生铁合格率提高到85%
以上,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
  1960年全省组织“一、二、五、十”运动,其中要求日产生铁1万吨。由于各
炼铁基地和新建的炼铁厂,运输力量不足,原料供应不能保证,设备不配套、机械
化程度低,生铁产量、质量逐渐下降,造成生铁成本过高,企业亏损严重,生产难
以维持,多数企业处于不稳定生产、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61年,全省贯彻“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亏损的炼铁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到1962年6月底,
土高炉全部停产报废拆除。至此,山东土法炼铁随着大办钢铁运动的终止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