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劳资计划与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2&rec=211&run=13

  (一)职工人数
  建国初期,山东冶金企业职工只有3098人。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
任务的完成,职工人数发展到11166人,比1949年增加3.6倍。
  1958年,山东冶金工业迅猛发展,年底有职工50余万人。在3年调整中,经过
大批精简,到1965年底,全省冶金系统保有职工人数29486人,比1958年底减少48
万人,精简压缩94.2%。
  1987年底,全省冶金系统的职工人数达到161230人,比1949年增加51.04倍,
平均每年递增10.98%,职工素质也不断提高。
  建国以来,全省冶金系统获得省级、部级和全国命名的“劳动模范”、“先进
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五好职工”和“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的
有68人。1987年底的统计,在总公司直属企事业103056名职工中,中共党员有
22329人。
  到1987年末,全省冶金系统共有职工161230人,其中总公司直属单位的103056
人中,除学徒工和未定级的3002人外,1~8级工共有83236人,其中初级工(1~3级)
20375人,占24.5%;中级工(4~6级)54096人,占65%;高级工(7级以上)8765人,
占10.5%。
  由于各级冶金部门十分重视成人的在职培训和业余教育,职工的文化素质有很
大提高。1987年统计,总公司直属企业86238名工人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
2723人,初、高中文化程度的54577人,小学文化程度的28011人。
  (二)工资总额
  1949年,全省冶金系统工资总额只有43万元,1952年增至321万元。“一五”
期间,随着职工人数的增加、职工升级以及按劳分配政策的贯彻执行,1957年工资
总额达到641万元,比1952年增长99.7%,平均每年递增14.8%,年人均工资已达641
元。“大跃进”期间,冶金系统职工人数急剧增加,工资总额迅速增长。1960年,
全省冶金系统工资总额达到12948万元,是1957年的20倍。但由于新进人员过多,
年人均工资下降到470元。调整时期,由于职工大量精简,到1965年工资总额下降
到1863万元,比1960年的工资总额下降85.6%。“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职工人
数的逐年增加(由1966年末的34601人增至1976年末的134215人),工资总额也逐年
增加。1976年工资总额达到7355万元,比1966年的2087万元增加2.52倍。人均工资
由1966年的657元下降到580元,降低1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生产
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工资津贴标准的调整、奖金水平的提高、职工升级和工资同
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推行,1987年全省冶金系统工资总额达到26346万元,比1976
年增加2.58倍,平均每年递增12.3%;年平均工资达到1664元,比1976年提高186.
9%,平均每年递增10.06%。
  (三)劳动生产率
  山东冶金系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949年为1654元,1952年提高到1757元。
1957年达到6389元,比1952年提高2.64倍,平均每年递增29.5%。“大跃进”和调
整的前两年,由于土法生产比重大,用人过多和调整时期生产萎缩等原因,劳动生
产率下降。1962年劳动生产率只有2980元,比1957年降低53.4%。国民经济调整之
后,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到1966年达到9823元。“文化大革命”中,全员劳
动生产率一直徘徊在8000元左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贯彻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