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山东省冶金研究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2&rec=162&run=13

  山东省冶金研究所地处济南市解放路东首龙洞路3号。1963年3月,济南市科学
技术委员会负责组建了济南市中心试验站。1970年7月13日,经济南市革命委员会
批准,济南市中心试验站改为济南市冶金研究所,隶属济南市冶金工业局。1975年
9月5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济南市冶金研究所划归山东省革委冶金工业局
领导,更名为山东省冶金研究所。1987年6月25日,山东省冶金研究所与山东省冶
金设计院合并,成立山东省冶金设计研究院。
  1987年,山东省冶金研究所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主体建筑科研楼建筑面积
7300平方米,中试车间和实验工厂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职工297人,其中工程技
术人员103人。固定资产原值950万元,各类科研、试验、检测、加工等仪器设备
801台套,具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力量和试验、分析检测能力。
  山东省冶金研究所主要围绕冶金工业节能降耗、冶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等方面进行科学试验研究,对引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
进行中试生产。此外,还承担山东省冶金行业的科技情报、信息检索和冶金产品质
量检验监督等方面的任务。
  1985年,山东省冶金研究所实行自负盈亏,走“以生产养科研、以科研促生产”
的道路,对科研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种管理制度。
在生产方面,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进行中试生产,实行与厂矿企业挂钩,发展科研生
产联合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在科研方面,对科技人员实行“自选课题,自
由结合,自定方案”的“三自”方针,大力推行科研经济合同制和课题独立核算。
到1987年底,山东省冶金研究所在实现自负盈亏的基础上,基本建成科研-中试-生
产一条龙的体制,形成了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养科研的办所道路。化学标准样品
有9大类300多个品种,部分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空白,年产值150余万元,年销售额
60多万元。
  主要研究成果:
  粘结型Ce、Co、Cu、Fe永磁石英钟转子;1983年11月通过山东冶金总公司技术
鉴定,产品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为康巴丝、北极星石英钟提供了国产部件。该成
果的转产应用,为山东省冶金研究所每年提供直接经济效益20余万元。
  焊接结构用耐候钢12MnCuCr新钢种:1984年研制成功,是一种低碳、低合金、
中等强度、可焊接的耐候结构钢,已纳入国家标准GB4172-1984,获山东省1987年
科技进步二等奖。
  稀土元素在轻纺工业中的应用:1985年研究成功,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
步奖8项。
  水冷铸造氧枪喷头:1985年研制成功,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关键部件。铸造
喷头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使用寿命比锻造喷头提高3倍以上,已在国内10几家钢
厂推广应用。
  FX-1“四合一”磷化防锈技术:1986年研制成功,已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选定为在全国推广应用的钢窗防锈新技术。该技术把除油、除锈中和、磷化、钝化
四步工序合为一步,与多步磷化技术相比,工序简单,可减少设备投资70-80%。处
理液经简单调整后,可继续使用。
  铝基稀土轴瓦、蜗轮合金新材料:1987年研制成功,获国家发明专利权。
  至1987年,山东省冶金研究所共完成科研项目112项,有33项获省级以上奖励(
其中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另有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权。还先后研制出化
学标准物质和金相标样300多种,有5大类99个品种被国家定为一级标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