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科技与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2&rec=160&run=13

  建国后,山东冶金科技与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山东冶金科技与教育着手恢复并得到发
展。50年代初即在工厂开办夜校从“扫盲”入手,逐步开展起工人技术培训。
  1958年,由于“大跃进”的影响,科技教育工作的进程被打乱,科技工作者的
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教育出现了盲目大发展的现象。
  1961年,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至“文化
大革命”前,山东冶金系统科研与教育工作进行了相应调整。
  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中的10年,山东冶金科技与教育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和干扰。在困难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钢铁生产继
续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冶金教育招生工作一度中断,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后的11年,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
冶金科技与教育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时期。冶金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中共
中央制定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
针,调整充实了山东冶金系统科研机构,对科研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经济责
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种管理制度,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工作者由建国初期119人增加到1987年的11287人。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至1987年,获奖项目达103项,科学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冶金教
育全面恢复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由初等到高等的普通教育体系,从扫盲到
培养大学生,从初级技术到高级专业技术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