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有色金属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2&rec=104&run=13

  山东青铜冶炼历史悠久,由现有考古资料看,在山东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
发现有黄铜器物,在大体相当于夏代的岳石文化时期已经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
省内已出土的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有上万件。在临淄齐国故
城和阚家寨、青岛的娄山后、安丘葛庄等地,还发现了多处古代冶炼遗址。山东古
代曾经历过昌盛的青铜时代,后来由于冶铁业的兴起,青铜冶炼逐渐衰落。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科学技术的限制,山东的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础十分薄弱。近代以来,山东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遭到了帝
国主义的疯狂掠夺。1940年12月,日伪合办的华北矾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店设
矿业所,对淄博境内的铝土矿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先后采矿约百万吨,其中大部分
运往日本、朝鲜等地。1943年,日本帝国主义为进一步掠夺淄博境内的铝土矿资源,
曾动工建设年产氧化铝2万吨的南定工厂,但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建厂工程只完
成70%。1946年,该厂被国民党政府接收,由于战争的破坏,到1948年淄博解放时,
几乎是一片废墟。直到建国前夕,山东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还只是一个零散的行业,
仅在青岛、潍坊、烟台等地,有几家私人开办的铜材作坊和再生铜冶炼厂,收购民
间杂铜或钟表、电器工业的下脚料,生产钟表零件、阳极板、铜线、铜丝等。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行业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展。1950年6
月1日山东铝厂破土动工,至1960年2月氧化铝第五期改造工程完成,形成年产18万
吨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第一座大型氧化铝厂,开创了新中国氧化铝生产的历史。
1956年,对私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厂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公私合营的烟
台轧铜厂、潍坊新华五金厂(后更名为铜丝厂)、潍坊红炉五社(开始试制铜管),并
扩大了生产规模。
  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全民大办铜铝”,山东省建立了一批土法开采、
冶炼的铜矿点和4个电解铝厂,由于盲目兴建,设备简陋,成本过高,有的甚至不
具备生产条件,至196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而先后停办。60年代的中后期,根据
经济建设的需要,又相继投产兴建了新泰冶炼厂、平阴铝厂、沂蒙冶炼厂、淄博铝
厂、烟台冶炼厂和淄博钴厂等企业,但由于当时是在“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
指导下选择厂址,受节省投资、迁就原有摊子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在技术经济布局上不合理,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进入80年代,山东有色金属工业进行了整顿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经过更新设
备,增强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到1987年,山东已拥有有色
金属矿山10座,铜(钴)冶炼厂4个,铝冶炼厂4个,铜加工厂13个,铝加工厂(车间
)10个,铝制品厂8个,再生铅冶炼厂3个,稀土冶炼厂8个,硬质合金厂(所)3个。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冶金、化工、机械、一轻、二轻等行业和乡镇企业,职工总人
数约3.5万人,在全省形成跨系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