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艺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0&rec=567&run=13

〖工艺〗〖管理〗〖机械工业〗〖革新〗〖项目〗
〖装备〗〖获奖〗〖1952-1979〗
1952年前,山东机械工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少、生产手段落后,多数工厂凭经
验加工制造和指挥生产,普遍无正规图纸和工艺文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学习苏联经验,建立工艺管理机构和制度,从部属国营
企业开始,逐步扩大到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当时重点进行编制工艺规程和技
术文件、设计工夹具、制定工时定额、调整工艺路线、总结推广先进工艺和操作技
术、增添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等工作,主要推广了高速切削、多刀多刃等金属切削
加工刀具和技术。195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召开工艺会议后,围绕压缩主要产品的劳
动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材料利用率,整顿了工艺管理队伍,健全了制度。到1957年,
大部分工厂都建立了工艺管理制度,重点工厂的工艺装备设计和工艺规程的编制程
序大致定型,个别企业还建立了工艺试验室和工具车间。
“大跃进”期间,工厂的工艺管理机构多被精简,提出“向技术革新要材料、
要设备、要效率”等口号,开展起工艺革新、设备革新和工装、刀具革新活动。工
艺革新,以简化工序、搞代用材料为主,往往造成产品报废。设备的革新,把机械
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作为目标,提倡“自力更生”、“土洋结合,先
土后洋”,制造了大量的简易机械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据1960年统计,机
械工业系统全年完成的主要革新项目有:手工劳动改机械化生产11353处,皮带传
动机床改齿轮传动193台,实现单机自动986台,建立流水作业线49条、自动化生产
线85条,除了单机自动、自动化生产线有“浮夸”成分,其余多是行之有效的。工
具改革的重点是推广硬质合金刀具,推行高速切削等先进加工技术。
1961~1965年,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整顿工艺秩序,健全了工艺管理机构和制度,
开展起工艺培训,对工艺文件进行了普查、修订、补齐,制定了工艺纪律。同时把
群众性的“双革”运动引向经常化,设专人管理,并设立“革新奖”,鼓励职工革
新,对确实有效的革新项目进行总结、完善、提高,付诸实施或推广应用。推广的
方式有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表演、刊物介绍、组织推广队流动推广等。推广
队一般由部、华东行政区、省机械工业厅或市、专区组织,推广的同时,不断总结
各地的经验,推广项目日渐增多。
从1963年起,省机械工业厅开始组织专业科研机构与工厂的技术力量密切配合,
广泛开展起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推广,并设计、制造正规的工艺装备。新材料
的研究重点是稀土合金在铸铁中的应用及工程塑料的应用,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研究
成功的稀土蠕墨铸铁,不需加废钢而具有高级灰铸铁的性能,1966年即成功地用于
产品之中,后在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与青岛铸造机械厂
合作,1965年研制成功稀土镁钼抛丸叶片,使叶片寿命延长10倍多,达230小时,
后经不断改进工艺,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于1975年研
制成功的QT-120-1稀土镁钼球墨铸铁,可代替65锰钢制造犁铧、耙片、履带板等农
机易损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工艺装备的改进,结合企业的建设和技术改
造进行,60年代采取群众性的技术革新与正式的设计相结合,专业科研机构与生产
厂相结合的方式;70年代则多以协作、“会战”等方式,组织全省、全地区的力量
突击完成。铸造工艺,先后研制成功、推广应用的有翻台震击、气动微震、高压、
射压、无箱挤压、熔模铸造等造型工艺和造型机、造型线等工艺装备,这些设备大
部分是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和青岛铸造机械厂研究制造的,多数还推广到全国。
锻造工艺,从改变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向提高锻件精度、节省原材料
发展,先后研制成功并推广了热模锻、电热镦、冷镦、冷挤压、辊锻、半精辗、曲
轴镦锻等工艺和设备,1966年,潍坊柴油机厂研究成功的全纤维曲轴镦锻工艺,与
自由锻比较,节省金属材料36%,每支6160曲轴节材260公斤,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
会奖;博山锻压厂在吉林工业大学等单位协助下,从1974年研究辊锻成型工艺,
1977年建成全国第一条95连杆辊锻自动线,连杆成本降低30%,质量达到优等;济
南轴承厂于1972年研究成功的向心球轴承圈套半精碾工艺,材料利用率由原来的
45%提高到65%,推广到全国同行业;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烟台机械工业工艺
研究所等研究的低溶点合金模具材料,用于制造模具,比制钢模周期缩短90%、占
地面积减少80%、成本降低90%,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机械加工工艺,在推广
刀具的基础上向设计专机、组合机床、自动与半自动生产线发展,1963~1979年,
机械工业系统共建成机械加工生产线323条,其中自动线32条、半自动线26条,潍
坊华丰机器厂在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的协助下,于1966年设计成功并安装投产的185
型柴油机缸体加工自动线,是国内最早自行设计的自动线之一;1969~1979年,山
东拖拉机制造厂在省机械工业厅的直接组织下,以本厂为主,全省参加,共建成20
条加工流水线和1条曲轴加工自动线;1976年,山东机床附件厂在国内最先采用射
流控制刀具补偿计算机构,自行设计建造成功射流控制钻夹头加工自动线;博山水
泵厂自行设计、安装并于1979年投产的BXI型水泵中段加工自动线,是全国同行业
首创。热处理工艺,60年代重点推广了气体渗碳、液体软氮化、电解渗硫、刀具磷
化处理、压模冷却等技术,70年代开展起广泛的研究推广工作,70年代末重点推广
了气体软氮化、离子氮化、碳氮共渗、低碳马氏体强化、渗硼、锻后余热淬火和新
型合成淬火剂等8项新工艺。装配工艺,由小组整台包装向流水装配发展,70年代
扩建、新建的内燃机厂、拖拉机厂、汽车制造厂都建立了流水装配线或自动装配线,
山东拖拉机制造厂建造的拖拉机装配线,全长72米,每7分30秒钟即可装1台泰山-
25型拖拉机;青岛汽车制造厂建成的汽车自动装配线,全长110米,汽车在自动线
上运行,1个行程即可组装完毕。
〖工艺〗〖管理〗〖机械工业〗〖革新〗〖项目〗
〖装备〗〖获奖〗〖1980-1985〗
1980年后,按照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关于严格工艺纪律的规定》加强工艺
管理,建立了工艺制度考核办法,除了定期检查考核外,在企业管理验收、产品质
量创优、发放生产许可证等工作中,都把工艺程序、工艺管理文件作为必要条件。
围绕“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在组织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与
工厂签订有偿合同、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工
艺和装备,在工艺上赶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精度和质量,以提高
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1980~1985年,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引进改造了80条生产
线,把制造工艺提高到新水平。青岛密封件厂引进日本荒井制作所密封件生产技术
和关健设备与测试仪器,产品规格增加1000多种,油封寿命提高2~3倍;济南第一
机床厂与日本山崎铁工所合作生产高速精密车床后,工艺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领先,
产品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自行设计建成的汽车装配线,全长
148米,可装配13种重型汽车,按1班计算,每年可装11000辆,是全国第一条多品
种的重型载货汽车装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