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产品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0&rec=566&run=13

〖新产品〗〖管理〗〖技术〗〖引进〗〖机械工业〗〖开发〗〖方式〗
1875~1949年,产品开发全靠仿制,发展缓慢,至1949年末,全省仅能生产
120多种简单产品。
1950年以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从仿制到自行设计,产品种类不断
增加,水平逐步提高。1985年,仅省机械工业系统即能生产110个大类、443个小类、
1043个系列、7500多个品种的机电产品,并有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开发以仿制为主。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采取引进苏联技术、仿制、自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开发
新产品,以引进技术为主。全国性的产品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引进,在重点国营
企业中试制、投产。在山东主要安排了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大中型柴油机、
机床附件、电机、磨料磨具;地方性产品由省工业厅组织引进和研制,主要有农业
机械、工业轴承、通用基础件及批量小的专用机械。
1958~1978年,产品开发逐步走向以自行设计为主的轨道。省机械工业厅(局)
按中央各主管部和省科委、省经委的部署编制新产品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科
研单位和工厂的技术力量,采取专业研究与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相结合的方式,改造
老产品、研制新产品。
“大跃进”期间,发动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采取“
土洋结合”、“选、改、创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研制或仿制成功汽车、拖拉机、
1470千瓦内燃机车柴油机和牵引电机组、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2000吨精压机、
鼓轮程序控制车床等产品。同时,配合“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开发了矿山
机械、冶金机械、小化肥设备及各种农具。由于过分强调了积极性,忽视科学管理,
一些新产品和老产品改造项目未经严格试验、考核、鉴定便匆忙投产,造成大量报
废。
1961年开始有计划、按程序地组织研究开发新产品。全国性的产品列部计划,
地方性的产品列省计划,各市、地根据需要也可列当地计划。研制新产品均遵循设
计、试制、试验、鉴定的程序。引进技术开发产品也经试制、试验、鉴定的程序。
老产品整顿,通过试验、选型,择优、淘劣,并组织改进设计。60年代后期开始按
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组织联合设计和系列设计,提倡科研、生产、使用
部门三结合和领导干部、工人、科技人员三结合。70年代,围绕“以钢为纲”、“
以粮为纲”和建立“独立作战区”经济体系的要求全面发展,并力争在省内配套,
产品品种发展较快。
1979~1985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一面组织企业发展多品种生产,一面
重点开发高水平产品。产品开发方式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组织消化、吸收,
研制新产品;组织工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攻关;推广国家推行的系列产品
和节能产品;号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工厂横向挂钩,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引进
技术也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主要有买国外专利、与国外签订合作生产协议、利
用国外技术生产并签订返销合同、与国外签订合作研制合同等。济南第一机床厂引
进技术生产的高速精密车床、济南第二机床厂引进技术生产的全钢压力机等都进入
工业发达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