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金属铸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0&rec=495&run=13

〖金属〗〖铸件〗〖生产〗〖发展〗〖历史〗〖产品〗〖企业〗〖建国前〗
山东铸造金属制品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总结齐国青铜冶铸经验编著的《考
工记》中,就有根据钟鼎、戈戟、刃具、铜镜等不同的铸件调制6种铜锡配比,并
通过观察火焰判断炉温和青铜配比的记载。同时,齐国已大量铸造铁质农具和工具。
公元10世纪前后,铸造工艺已有相当水平,现在尚存的沧州铁狮子,项右有“大周
广顺三年铸”7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该铁狮子,全高5.33米,全长6.5
米,躯宽3米,重约40吨,是采用分节叠铸法将数百块30厘米左右的方铁块拼铸而
成。古代铸造设备很简陋,鼓风化铁需人拉风箱,铸大件需同时开若干化铁炉,称
之为“小炉群汇流法”。
1875年建立的山东机器局,在省内最先采用鼓风机鼓风化铁。1891~1912年,
省内各地相继建起一些小型机械或铁工厂,规模较大的机械厂、兵工厂都有铸造车
间,不少铁工厂以生产铸件为业,而作为商品的铸件主要是铁锅、鏊子、犁铧或其
他有色金属制品。
辛亥革命后,机械工业逐渐兴盛,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等地陆续建
立专铸机器零件或铸管的私营工厂,称之为铸造厂、翻砂厂或铁工厂,生产灰口铁、
白口铁或玛钢铸件。这类工厂规模很小,多则二三十人,少则几个人,除了有鼓风
机、清理滚筒等机械外,其余全部为手工作业,是机械工业最脏、最累的工种。
1945年日本投降后,青岛海军工厂接收美国援助的1吨炼钢炉,开始生产铸钢件,
1949年国民党撤离青岛前破坏。新中国成立时,山东的铸造业仍处于小规模、手工
劳动的状态。
〖金属〗〖铸件〗〖生产〗〖发展〗〖历史〗〖产品〗〖企业〗
〖1949-1965〗
新中国成立后,即着手改变铸造行业的落后面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较大
的机械厂普遍建立了铸造车间,并从1954年开始安排生产铸造机械,从碎铁、筛砂、
碾砂、熔炉上料等简单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造型、铸件清理等机械,以改善铸造
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联合扩大、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
把分散的私营小厂改造为具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条件的铸造厂,添置机械设备,
改造化铁炉,承接通用性较大的铸管、铸件生产任务,并为小机械厂生产毛坯件。
至1957年,以生产铸件为主的公私合营企业有19家,其中独立的铸造厂10家,从业
人数2700余人,商品铸件的年产量达1万余吨。规模较大的专业厂有:青岛山荣铸造
厂,1953年由山荣制铁厂等8家私营工厂联合组成,1954年公私合营,1957年底职
工501人,年产再生铸铁3876吨;济南晋泰铁工厂,1954年由晋泰、恒记铁工厂合
并组成,并实行了公私合营,1956年大同铁工厂并入,1957年底职工92人,年产铸
铁件600吨;烟台翻砂厂,1955年由义盛翻砂厂、义生铁工厂、震兴隆铁工厂等联
合组成华丰翻砂铸锅厂,1956年又并进2个小厂,建为公私合营烟台翻砂厂,1957
年底职工85人,年产铸铁件372.4吨;济南第一翻砂厂,是1956年1月由15家私营小
厂联合组成的公私合营企业,1957年底职工284人,年产铸铁件2463吨;济南第二
翻砂厂,是1956年11月由同昌、三兴、同盛等15家私营小厂组成的公私合营企业,
1957年底职工217人,年产铸铁件720吨、铸铁管1431吨;潍坊和平翻砂厂,是1956
年由和平翻砂厂、德盛翻砂厂、大成锅厂、福祥铁厂合并组成的,1957年底职工
201人,年产铸铁件1044吨;青岛山河铸造厂,是1956年2月由山河、隆昌、聚兴铸
造厂联合组成的公私合营企业,1957年底职工261人,年产铸铁件、玛钢件394吨;
枣庄新华翻砂厂,是1955年12月由新华、聚城铸锅厂合并组成的,1957年底职工41
人。专产铸铁件的还有青岛谦顺铸造厂、邹县同义和翻砂厂、博山制修厂、济宁永
顺铁工厂、青岛洪利铁工厂、振东铁工厂等。青岛铜件厂、济南政记铁工厂生产铜、
铝铸件。
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中大力发展机械工业,有的铸造厂改建为机械
厂,也有的二次合并组建新厂,扩大生产能力。济南市将两个翻砂厂合并组成济南
铸造厂,在西郊购地建新厂,职工发展到1197人,形成年产万吨铸件的能力;青岛
市将山荣铸造厂改为玛钢厂,职工发展到1036人,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95万元
增加到879.8万元,生产的玛钢件开始出口。大型机械厂也开始建立新的铸造车间,
如济南第一机床厂1958年投资20.17万元,建成2400多平方米的铸造车间。1960年,
全省有6个独立的铸造厂,职工达3068人,铸造厂及机械厂的铸造车间年产铸件共
28万吨,其中商品量5万余吨。同时,伴随着“大炼钢铁”,在济南、青岛、淄博、
烟台、聊城等市、地发展了铸钢件的生产,1960年铸钢件的年产量达7000余吨,济
南农具厂铸造的履带板等铸钢件供应全国各地。
1961~1965年,铸造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济南、青岛的独立铸造厂在国民经
济调整中分别被关闭、合并,机械厂的铸造车间则得以扩大。济南第一机床厂投资
124万元建起1万平方米的铸造车间,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铸件。机械工业基础比较
薄弱的地区又发展起新的铸造厂,新增的独立铸造厂有博山、济宁、枣庄、德州、
泰安铸造厂及周村铸钢厂。1965年独立铸造厂有11个。由于几个规模较大的铸造厂
关闭、转产,铸铁件和铸钢件的年产量分别为21317吨和2284吨。
〖金属〗〖铸件〗〖生产〗〖发展〗〖历史〗〖产品〗〖企业〗
〖1966-1980〗
1966~1980年,为适应机械工业的发展,加强了独立铸造厂及机械厂铸造车间
的建设。在机械产品批量大、铸件比重大的企业如拖拉机厂、内燃机厂、电机厂、
水泵厂等,建立或扩建成机械化、流水作业的铸造车间,形成大批量生产的能力;
在分散于各县的机械厂、农机厂中建立中小型铸造车间,并对劳动强度大、条件差
的工序配备适宜的机械,形成独立的生产能力;在机械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建
立独立铸造厂或铸造中心,形成较大规模,进行专业化生产,推广先进技术,改善
劳动条件,提高铸件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小型机械厂提供方便。但是由于铸
造厂的劳动条件、经济效益普遍较差,有的厂建成后又转产,而一些县办、社办的
小厂则得以发展,1976年后,又将一些县办或社办小厂划归机械工业系统,加强了
机械工业系统的铸造行业,1966~1980年先后共有过38个独立铸造厂。这期间,加
强了铸造材料、工艺、设备的研究。铸造合金材料的研究普遍利用了国家丰富的稀
土资源,采用添加稀土合金及硼、铌、镁、钼、锡等合金,有效地提高了铸件的性
能。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自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添加稀土合金的方法提高抛丸机
叶片的耐磨性能,研制成功的稀土镁钼铸铁叶片,使用寿命提高10倍,获1979年全
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研制成功的稀土蠕墨铸铁,不用添加废
钢即能获得高强度,1966年成功地应用于济南试验机厂的产品中,后又逐步推广于
机床、动力机械的制造,蠕墨铸铁在工业中应用不仅在国内最早,且比美国早15年,
该院1979年与临朐缸套厂联合研制成功的稀土蠕墨铸铁气缸套,比硼铸铁缸套的寿
命提高25~55%;省农机研究所1975年研制成功QT-120-1稀土镁钼超高强度球墨铸
铁,制成犁铧、耙片等与土壤摩擦的农机易损件,其强度和耐磨性高于65锰钢制品,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熔炼技术也有进步,1968年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与济南
第二机床厂联合研制成功电磁配铁称,后又改进为自动电子配铁称,改变了冲天炉
加料手搬、肩抬的面貌,使冲天炉配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0年代在铸造行业
推广了冲天炉--工频炉双联熔炼、热风炉胆、曲线炉膛、多排小风口、大型中央侧
吹冲天炉等技术,对于提高炉温、降低焦铁比起到良好的效果。青岛拖拉机厂建造
的一排大间距侧置风口曲线炉膛热风冲天炉,当铁水温度控制在1380℃~1420℃的
情况下,焦铁比达1∶15和1∶17。使用造型机械及铸造车间机械化在大型企业逐步
实现,70年代初建立的山东拖拉机厂、青岛拖拉机厂等,铸造车间装备了全套机械
化设备;博山电机厂于1971年建成电机壳铸造生产线,1972年采用射压造型工艺,
1976年在国内首创自带泥芯工艺,使交流电机壳的铸造实现全自动流水线生产;青
岛玛钢厂1976年从丹麦引进无箱挤压半自动造型线,使玛钢管
件铸造向机械化、自动化、无尘方向发展;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于1974年研究成功磁
型铸造工艺及设备,并推广应用,其中磁型铸造用泡沫塑料铸造工艺获1978年全国科
学大会奖;该所于60年代初设计出成套熔模铸造设备,1976年设计出悬挂式熔模制
壳装置和蜡制备生产线,1977年又设计出液态蜡注射机,使熔模铸造实现了机械化
生产。至1980年,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已有铸造车间(厂)299处,铸造车间总面积86
万多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62万平方米,有39个企业的铸造车间超过5000平方米,
全部职工26897人,年产铸铁件207677吨(包括灰铁铸件、可锻铸铁件、球墨铸铁件)
、铸钢件20373吨、有色金属铸件4095.5吨(包括铸铜件、铸铝件)、精铸件413吨、
压铸件239吨。有25个独立铸造厂,职工9124人。
〖金属〗〖铸件〗〖生产〗〖发展〗〖历史〗〖产品〗〖企业〗
〖1981-1985〗〖获奖〗
1981~1985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聊城铸钢厂、平度玛钢厂、潍坊铸钢厂、
禹城农机球铁配件厂先后转到纺织、轻工、商业系统,分别改建为纺织学校、织布
厂、铜板纸厂、冷库;青岛压铸厂并入通用机械厂,菏泽铸造厂并入柴油机厂,威
海压铸厂并入量具厂,烟台铸造分厂并入铸造厂,济南铸造厂并入锅炉厂,铸件的
生产主要依靠企业的铸造车间。铸造技术的研究开展得更为广泛。省机械设计研究
院在国内首创稀土锌美铝蠕化剂,解决了冲天炉熔制蠕墨铸铁渣量大、需搅拌的难
关,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蠕化剂的吸收量,分获省和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
二等奖。该院在扩大蠕墨铸铁的应用范围中成绩显著,其中研制成功的稀土蠕墨铸
铁玻璃模,比灰铸铁模的寿命延长1~4倍。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进行的冲天炉熔炼
过程自动检测和优化技术研究,用微机检测熔炼过程的铁水温度、熔化速度、焦量、
铁量等主要变量,随时掌握炉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
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已在济南第一机床厂应用。济南第一机床厂还
引进树脂砂造型技术,建成树脂砂工部,提高了铸件的精度。滨州活塞厂研究成功
的过共晶组织铝硅合金活塞,高温强度、耐磨性分别提高20%、15%,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省农
机研究所等研究的稀土铌、稀土锰合金白口铸铁磨头,分别使磨出的面粉含铁量低
于百万分之一和百万分之二。
1985年,省机械工业系统独立的铸造厂及机械厂的铸造车间有300余处,车间
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造型面积30余万平方米,铸造车间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有
40个企业,其中3个超过2万平方米。从业人数3万多人。拥有铸造机械2577台、炼
钢电炉28座/44.38能力吨、化铁炉391座/356.5能力吨。主要生产铸铁件、铸钢件、
铜合金铸件、铝合金铸件。铸铁件有灰口铁、白口铁、可锻铸件、合金耐磨铸铁、
稀土蠕墨铸铁、稀土球墨铸铁等,各生产厂根据铸件的大小、精度及生产批量,分
别采用砂型铸造、金属模铸造、熔模铸造、树脂砂造型、离心铸造、磁型铸造等工
艺,大型铸造车间多是机械化生产,型砂制备、造型、金属熔炼、铸件清理、通风
除尘等设备配套齐全。砂型铸造中生产批量大的企业分别建成不同类型的流水线或
自动、半自动生产线。冲天炉熔炼,有的已有自动配铁称、自动上料及微机监视装
置。熔模精铸多有蜡制备、制壳生产线。有色金属铸件多采用金属型或金属型压铸,
拥有工频炉、多工位浇注机或压铸机。铸造工人劳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劳动生产
率、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发展不平衡,有些小型机械厂的铸造车间,尚处于
造型靠手工,化铁用三节炉或猪嘴炉,浇注用人抬铁水包的水平。1985年,生产铸
铁件247195吨(不包括铸铁管),其中商品量22499吨;铸钢件20850吨(16个厂),其
中商品量14070吨。铸铁件的综合废品率11.449%,企业废品率最高的达23.69%,最
低的为4%,化铁炉每吨金属平均耗焦量119.47公斤。铸钢件的综合废品率6.47%,
企业废品率最高的为15%,最低的为4.8%,每吨电炉钢耗电量为812.11度。独立的
铸造厂有15个(见表8-8),职工总数740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6人,是机械工业
系统各行业中工程技术人员比例最低的行业;企业总占地面积61.98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22.16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14.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701.79
万元、净值3014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458台、锻压设备43台;工业总产值4619
.1万元,利润总额499万元,实交利税306.65万元。这些企业不是独立的行业,分
别属于矿山机械、通用机械、农业机械行业,分别承接各行业、各部门的铸件生产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