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0&rec=173&run=13

〖生产〗〖发展〗〖历史〗〖企业〗〖优质〗〖产品〗〖获奖〗〖农业〗
〖机械〗〖整地〗〖播种〗〖1949-1965〗〖犁〗
1949年前,全省没有生产机械化农具的工厂。传统的人力、畜力小农具是由农
村的铁匠、木匠和小型铁工厂加工制造的。1950年,省农林厅引进华北、东北生产
的7铁辕步犁、7砂土步犁、5砂土步犁、解放式耘锄等新式农具, 受到农民
欢迎。省工业厅迅即安排济南、德州等铁工厂生产,耕种机具开始大改革。
1952年1月,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出:“加强农具工厂的领导, 省工业
厅属大华铁工厂即改作农具工厂,并另筹建一省营新式农具工厂,各专区凡已设农
具工厂者,应加以扩大和调整,凡尚未设农具工厂者,应即迅速筹建。各县有条件
时,亦可筹建一手工业生产的小型农具工厂。”当月,济南实业公司铁工厂、农林
厅属山东农具试验工厂、华东工业部山东办事处附属试验工厂合并,组成山东农具
制造厂(现济南客车厂,历称济南农具厂、济南拖拉机厂),这是第一个省属农具制
造厂,合并时职工372人,主要设备57台,当年生产双轮双铧犁292部。各专区都在
小型铁工厂的基础上扩建起生产新式农具的工厂。
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配合新式农具的推广任务,逐步培养大型农
具工厂,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省工业厅于1953年确定山东农具厂、潍坊建华机
器厂以生产耕种机具为主,主要产品是双轮双铧犁和三齿耘锄。1954年,德州铁工
厂投产了双轮双铧犁,聊城农具机械厂、临清益华铁工厂投产了三齿耘锄。1956年,
青岛市将19家私营小厂合并改组成公私合营青岛农具机械厂,主要生产双铧犁,潍
坊实业机器厂试制成功畜力条播机。1957年,山东农具厂仿制成功与拖拉机配套的
悬挂二铧犁。五年内,全省生产双轮双铧犁292930部、双轮单铧犁41293部、 三齿
耘锄75271部、畜力双行棉花播种机200部、畜力谷物播种机5部、机引犁469台。初
步形成了耕种机具制造业。
1958~1960年,各专区、县都建立了农具厂。在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中,研
制和改革了多种农具,其中推广量大的有泰安混合犁、潍坊山地犁、郯城深耕犁、
曹县轻型双铧犁、昌乐三行密植耧、文登五行密植耧等。同时引进生产了10行条播
机、48行条播机、41片圆盘耙等大型机引农具。1960年,全省生产犁的企业达33家,
生产播种机的企业53家,机引农具年产量7113台,其中机引犁6642台,畜力犁、播
种机、耘锄等半机械化农具的年产量24.6万部。济南农具厂职工人数达1327人,年
产机引犁6640台,山地犁7500部。潍坊建华机器厂双轮双铧犁的年产量超万部。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中大部分农具生产厂转产配件或从事修理,保留
的机引农具生产厂有济南农具厂、青岛农业机械厂,半机械化农具生产厂有德州农
业机械厂、潍坊建民农具厂、临清益华机械厂,改良农具和小农具由县、社企业制
造。新产品的开发由以仿制为主发展到以自行设计为主,结合省内的实际情况,按
照“机械化与半机械化并举”、“大、中、小并举”的农业机械发展方针,5 年内
研制成功30多种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耕种机具。省农机研究所研究的轻型犁,其结构
和耕地质量均居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轻型悬挂犁在国内最先采用三角形犁架,
1963年与济南农具厂、禹城拖拉机站联合研制的LQ-6-27轻型牵引六铧犁, 被评为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该所研制成功的机引地瓜(甘薯)起垅犁属国内首创。泰安地区
农机研究所与章丘县农具厂联合研制的绣江犁(铁辕)获第一机械工业部新产品一等
奖。济南农具厂在中国农机化研究院的协助下,试制成功的重型悬挂四铧犁和能够
完成起垅、培土、播种、追肥、中耕的悬挂通用机架填补了国内空白。调整后,企
业管理水平、工艺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均有提高。济南农具厂1965年职工总
数达1248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7名;该厂具有铸钢、冲压、机加工、焊接等制造
机引犁和通用机架等机械化大型农具的成套设备。青岛农业机械厂发展为机引耙、
镇压器等大型农具的重点生产厂。德州农业机械厂、潍坊建民农具厂具备年产5000
部双轮双铧犁的能力。随着农业生产好转,农村购买力增加,各县的农机厂也迅速
恢复生产农具,1965年耕种机具的生产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1966-1985〗
1966~1979年大搞农业机械化期间,机耕、机播是主要考核项目,随着拖拉机
拥有量的增加,耕种机具产品由以半机械化为主发展到以机械化为主,共开发新产
品70余种,其中80%以上是省内自行设计的。为适应“农业学大寨”的需要,除了
为各种拖拉机配上了普通的耕、耙、播、中耕、灭茬、追肥机具外,还研制成功了
深耕犁、旋耕机、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等整地和农田基本建
设机具以及间作套种、插秧、移栽机具,并开始研制耕、耙、播一次完成的复式耕
作机,省内拥有量较大的拖拉机都配上了10种以上的耕作机械。不少新产品具有国
内先进水平。其中:省农机研究所等参加全国联合设计的北方旱田系列铧式犁、旱
田系列谷物播种机、播种中耕通用机架,禹城农机修造厂参加全国联合设计的悬挂
轻耙及省农机研究所与禹城球铁厂联合研制的稀土超高强度球铁犁铧、 耙片, 获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济宁地区农机研究所研制的旋转钉齿耙、省农机研究所与
广饶液压机械厂研制的与泰山-50S型四轮驱动拖拉机和东方红-75 型履带拖拉机配
套的液压装载机,均获1979年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济南市农机研究所研究成
功的工农-7自动翻转双向犁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这期间生产企业变化较大,生
产能力较强的济南农具厂、青岛农业机械厂扩建为拖拉机制造厂,潍坊建民农具厂
扩建为动力机械厂,而一大批县农机修造厂、拖拉机修配厂、县农具厂又发展成为
生产整地播种机具的定点厂,先后生产过犁和播种机的企业有30多个。1978年,生
产机引犁的企业尚有11个,年产各种犁2.8万台, 主要生产厂有济南第二农具厂、
德州农业机械厂和即墨、滕县、博山农机修造厂;生产播种机的企业14个,年产各
种播种机9854台,主要生产厂有广饶播种机厂、诸城农具厂及沂南、招远、莱阳县
农机修造厂等;生产机引耙的企业6个,年产6935台, 主要生产厂是禹城农机修造
厂;另有生产旋耕机、镇压器、插秧机、播种中耕通用机架等机械的企业,年产量
均在600台左右。
1979年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之初,大型机引农具的使用受到限制,以生产整地
播种机械为主的企业经营困难,大部分兼业厂转产。专业生产厂出现三种状况:一
部分转产,以生产机引犁为主的济南农具厂(原为第二农具厂)改为无线电厂,莱阳
农机修造厂停产播种机,转产拖拉机及内燃机配件;一部分企业保存原有生产能力,
开发其他产品,待机再发;也有一部分企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适应专
业户、个体户需要的小型或畜力机具,并以优质产品争夺市场,在竞争中得以发展。
德州农业机械厂、即墨农机修造厂(改为青岛第一农业机械厂)、滕县农机修造厂 (
改为机引农具厂)仍坚持生产机引犁,沂南农机修造厂改为播种机厂, 禹城农机修
造厂改为禹城机械厂后专产机引耙。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拖拉机拥有量增多,与
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犁、耙、播种机的产量随之上升,生产企业稳定下来。由于大型
耕种机械使用较少,耕种机械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除了原有的延续下来的研究项
目外,新开项目很少。
1985年,全省有17个企业生产耕种机械。专业厂12个(见表3- 4) , 职工总数
3229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5名;拥有金属切削机床625台、锻压设备133台; 固
定资产原值2812万元、净值1793万元,工业总产值3219万元,实现利润186.3万元。
产品以机引犁、耙、播种机、镇压器为主,也生产双铧犁、步犁等早已淘汰了的农
具,少量生产农田基本建设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