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rec=23&run=13

(中国历史纪年通常以公元1279年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宋帝赵 蹈海而死、 南
宋灭亡之年或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之年作为元王朝起
始之年。考虑到今山东地区早自13世纪二、三十年代即渐次处于蒙古国统治之下,为
了涵盖这一历史时期山东的行政建置状况,本志权且以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
古国”称成吉思汗之年作为元代的起始之年。)
(1206年-1368年)
元统一中国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将首都附近的山东、山西、河北地区称为
“腹里”,直属中书省。全国其他地方分设十二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有
路、府、州、县四级,通常是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
州领县。也有的府、州又不隶属于任何路,而直属于中书省。山东地区分属东平、东
昌、 济宁、益都、济南、般阳府等6个路,路下设15个州,另有直属于中书省的曹、
濮、高唐、泰安、德、恩、冠、宁海8个州。共有102个县。

一、东平路
治须城县(今东平县州城镇)。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原金朝东平行台部将、宋朝
济南治中严实率彰德、大名、磁、 、恩、博、 、滑等州三十万户叛宋降蒙,蒙古
以实代理山东西路行省,领州县五十四。后置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五年(1268年)改为
散府,九年改为下路总管府。辖一个录事司和须城、东阿、阳谷、汶上、寿张、平阴
6县。

二、东昌路
治聊城县(今聊城市东昌府区)。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四年(1267年)由东平路析置
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1276年)改为东昌路,仍置总管府。辖一个录事司和聊城、堂
邑、莘县、博平、茌平、丘县6县。

三、济宁路
治巨野县。元初为济州,太宗七年(1235年)属东平府。至元六年(1269年)济州还
治巨野。八年升为济宁府,治任城,不久又还治巨野。十二年复置济州(散州),治任
城。十六年(1279年) 济宁府升为路,置总管府。辖录事司一、县七、州三(济、兖、
单),州领9县。
路直辖7县为: 巨野、郓城、肥城、金乡、砀山、虞城、丰县。其中砀山在今安
徽省,虞城在今河南省,丰县在今江苏省。
济州
治任城(今济宁市中区)。至元八年(1271年)济州升为济宁府。十二年(1275年)因
任城当江淮水陆要冲,复立济州,属济宁府;废任城县,其地直属济州。十五年 (12
78年) 迁济宁府治巨野。二十三年(1286年)复置任城县,为济州治。济州辖任城、鱼
台、沛县3个县,其中沛县在今江苏省。
兖州
治嵫阳县(今兖州市)。元初兖州属济州。宪宗二年(1252年)改属东平路。至元五
年(1268年)复属济州。十六年(1279年)改属济宁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4县。
单州
治单父县(今单县) 。元初属济州,宪宗二年(1252年)属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
年)复属济州。十六年(1279年)改属济宁路。辖单父、嘉祥2县。

四、益都路
治益都县(今青州市) 。辖一个录事司、6个县,潍、胶、密、莒、沂、滕、峄、
博兴8个州,州领县15个。
直辖6县有益都、临淄、临朐、高苑、乐安、寿光县。
潍州
治北海县(今潍坊市潍城区)。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至元三年(1264年)
省昌乐县并入北海县。辖北海、昌邑2县。
胶州
治胶西县(今胶州市)。元太祖时,于胶西县设胶州。辖胶西、即墨、高密3县。
莒州
治莒县(今莒县)。辖莒县、沂水、日照、蒙阴4个县。
密州
治诸城县(遗址在今诸城市城关镇诸城)。辖诸城、安丘2县。
滕州
治滕县(今滕州市)。辖滕、邹2县。
沂州
治临沂县(今临沂市兰山区)。辖临沂、费县2县。
峄州(今枣庄市峄城区)
元初峄州属益都路,至元二年(1265年)废兰陵县,并入本州。无辖县。
博兴州(今博兴县)
金博兴县,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州。无辖县。

五、济南路
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历下区)。金济南府。元初改置济南路总管府,领淄、陵二州。
至元二年(1265年)将淄州划入淄莱路,陵州划归河间路,临邑县亦划属河间路,长清
县划属泰安州,禹城划属曹州,齐河属德州,淄州邹平县划属济南路。辖录事司1个、
县4个,棣、滨2州,州属7县。
路直辖四县为:历城、章丘、邹平、济阳。
棣州
治厌次(今惠民县)。元初棣州、滨州自为一道。中统三年(1262年)改置滨棣路安
抚司。至元二年(1265年)改属济南路。辖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
滨州
治渤海县(今滨州市)。元初与棣州置为滨棣路。至元二年(1265年)省路为州,属
济南路。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

六、般阳府路
治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元初为淄州,属济南路。中统四年(1263年)由滨州划
出蒲台县来属。次年升为淄州路,并置总管府。至元元年(1264年)划出邹平县属济南
路、高苑县属益都路,次年改淄州为淄莱路。至元二十四年(1288年)改为般阳府路,
取汉般阳县为名。辖一个录事司,四个县,莱、登二州及其所属8个县。
路直辖县有淄川、长山、新城、蒲台等4县。
莱州
治掖县(今莱州市)。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改属淄州路,并设录
事司,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省录事司并入掖县。又省即墨县,其地分属掖县和胶水
县。州属般阳府路。辖掖县、胶水、招远、莱阳4县。
登州
治蓬莱县(今蓬莱市)。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改属淄州路。至元
二十四年(1288年)改属般阳府路。辖蓬莱、黄县、福山、栖霞4县。

七、直属中书省的八州
曹、濮、高唐、泰安、德、恩、冠、宁海等8个州直隶于中书省。
曹州
治济阴县(今菏泽市)。元初属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二年(1265年)直隶于中书省。
辖济阴、成武、定陶、禹城、楚丘5县。
濮州
治鄄城县(今鄄城县北)。元初属东平路,后将大名路馆陶、朝城,恩州临清,开
州观城四县划归濮州。至元五年(1268年)直隶于中书省。辖鄄城、朝城、馆陶、临清、
观城、范县6个县。其中馆陶县在今河北省(唯县治遗址在今山东省冠县北馆陶) ,范
县在今河南省。
高唐州
治高唐县(今高唐县城)。元初属东平路,至元七年(1270年)升为州,直隶于中书
省。辖高唐、夏津、武城3县。
泰安州
治奉符(今泰安市泰山区)。元初属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年)直隶于中书省。辖
奉符、长清、莱芜、新泰4县。
德州
治安德县(今陵县)。元初属东平路,将大名路清平、济南路齐河二县划归德州。
辖安德、平原、齐河、清平、德平5县。
恩州
治所遗址在今武城县武城镇。元初将所属清河县划归大名府,武城划属高唐州,
辖县仅存历亭县。至元二年(1265年)历亭县省入州。至元七年(1270年)将恩州由东平
路划出,直属中书省。无辖县。
冠州
本冠氏县。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1269年)升为冠州,直属中书省。无辖县。
宁海州
治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元初属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年)直属中书省。辖
牟平、文登2县。
此外,河间路齐东、宁津、临邑、青城4县及陵州,沧州乐陵、无棣2县,大名路
开州之东明县均在今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