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阳信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rec=205&run=13

位于滨州市区西部。东邻沾化县、滨州市,南接惠民县,西与商河县、乐陵市为
界, 北与庆云县、无棣县毗连。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2.4万。辖阳信、温店、商
店、流坡坞、翟王、河流6镇,银高、劳店、水落坡、鹁鸽李、洋湖、雷家、小桑7乡。
县人民政府驻阳信镇。
夏、商为薄姑国地。西周、春秋、战国属齐国,秦为厌次县地。西汉置阳信县,
相传此地曾为韩信屯兵处(信城),且居古笃马河之阳(北),故名阳信,其治所遗址在
今无棣县信阳乡,属渤海郡。县境南部为平原郡富平县地。西汉末王莽时,阳信改称
东顺亭,治所迁瑗城(今阳信县城),东汉富平县复名厌次县,仍属平原郡,延光元年
(122年)东顺亭复名阳信县,属渤海郡。三国魏属乐陵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厌次
县并入阳信县,阳信县移治马岭城(今县城南部五里洼)。
隋初徙治今西程子坞村西之城洼,为棣州治 (大业二年棣州度入沧州,大业三年
改沧州为渤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棣州,为棣州治,六年(623年)废棣州,
阳信改属沧州。卢观元年(627年) 废阳信县,八年(634年)复置。十七年(643年)复置
棣州于乐陵县,阳信县仍属棣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徙棣州及州治厌次县于
阳信县界八方寺(今惠民县城),移阳信县治于旧厌次县城(今阳信县城),仍属棣州。
金阳信县仍属棣州。元中统三年(1262年)以滨州、棣州合置滨棣路,阳信县属之,至
元二年(1265年) 复分置滨、棣2州、阳信县仍属棣州。明初阳信县属棣州,洪武六年
(1373年)改棣州为乐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改为武定州,阳信县随属武定州。清雍
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改置为武定府,阳信县遂属武定府。
1913年属岱北道(翌年改称济南道)。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道废,道直隶于省。
1937年1月属国民党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9年10月共产党于阳信西部第五区(洋湖)、第六区(鹁鸽李)一带建立阳信县抗
日民主政府,属鲁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40年10月鲁北行政委员会辖区析为冀鲁边区
第二、 第三2专区,阳信属第三专区,此时阳信县行政范围扩大为9区。1943年2月,
阳信县撤销。1945年4月于原阳信东境建立阳东办事处(县级) ,隶属于渤海行政区第
三专区。1945年8月县全境解放,乃重建阳信县;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区。9月洋湖区
划归新战立的惠民市。1948年4月惠民市撤销,洋湖区还属。1949年6月属渤海行政区
垦利专区,同时将何坊区划归惠民县。
1950年5月垦利专区撤销, 阳信县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12月撤销阳信县,并入
无棣县。1961年10月复置阳信县,以1958年撤销前之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仍属惠
民专区。 1967年惠民专区更名为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
区撤销,改置地级滨州市,隶属关系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