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聊城市建置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rec=189&run=13

山东省辖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北、东与德州市毗连,东南隔黄河与济南市、泰
安市相望,西南与河南省濮阳市相接,西、北以漳卫新河与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为
界。 面积8665平方公里。人口553.9万。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及阳谷、莘县、茌平、
东阿、冠县、高唐6县。市人民政府驻东昌府区。
春秋时为齐、卫、邢国地。战国为齐国之西境,并有部分地域分属赵国、魏国。
秦属东郡。西汉大部属东郡,境内有聊城、观县、茌平、博平、东阿等县,以及属清
河郡之贝丘、厝等县。另有今冠县部分地属魏郡。东汉以后分属东郡、平原郡、济北
国和清河国。北魏泰常八年 (423年) 置济州于  城(今茌平县城西) ,太和十一年
(487年) 由冀州析置平原郡,治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今市境分属平原郡、济北郡、
南清河郡,均属济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 省平原郡,十六年以原平原郡地置博州,大业初废,其地属
武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博州,仍治聊城县。另有部分县分属贝州、魏州。
北宋仍为博州,属河北东路,淳化三年(992年)因水患博州移治于孝武渡西(即今聊城
市市区),博州辖聊城、高唐、堂邑、博平4县;另有临清、清平、冠氏、观城、朝城、
阳谷、东阿等县分属大名府、开德府和东平府。金博州属山东西路,领聊城、堂邑、
博平、 茌平、高唐5县;另有大名府路大名府之冠氏、朝城、莘县,恩州之临清县,
开州之观城县均在今市境。
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四年(1267年)析置博州路。十三年改为东昌路,辖聊城、堂
邑、莘县、博平、茌平、丘县六县;至元六年(1269年)冠氏县升为冠州。至元七年高
唐县升为高唐州。明洪武初改东昌路为东昌府,领聊城、堂邑、博平、茌平、丘县、
莘县、清平、冠县、临清、馆陶县及高唐州所辖恩县、夏津、武城,濮州所辖范县、
观城、朝城,共16县;东阿、阳谷别属兖州府。清顺治初东昌府领临清、高唐、濮州
3州, 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恩县、夏津、武城、范
县、观城、朝城等15县,雍正七年(1729年)高唐州、濮州升为直隶州,原属济南府之
平原、禹城、临邑、陵县划归高唐直隶州;朝城、观城、范县划归濮州直隶州,十二
年高唐直隶州降为高唐州,平原、临邑、禹城、陵县仍属济南府;十三年,濮州直隶
州降为濮州,范县、朝城、观城3县归属曹州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临清州升为
直隶州,丘县、夏津、武城划归临清直隶州。
1913年废府州,地属济西道(1914年改称东临道)。1925年今大部分县市属东昌道,
唯临清属德临道, 东阿属泰安道。1928年废道制,各县直隶于山东省。1937年1月属
国民党山东省第六、第四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本地区曾并存过3个以上的专区
级政区。 1939年9月中国共产党鲁西军政委员会于冠县、馆陶、邱县、阳谷、莘县和
临清一带成立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鲁西北和泰西2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
行政主任公署,下辖鲁西北、运(河) 西、运(河)东3个专区,今境内各市县分别属于
上述各专区。 194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之决定,鲁西行政区与冀鲁豫边区合
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边区, 运西、鲁西北、运东3个专区依次为冀鲁豫第二、三、四专
区, 同年9月又分别改为晋冀鲁豫第十七、十八、十九专区。1942年12月,运东专区
与泰西专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第一专区(亦称泰运专区) 。同年7月,鲁西北专区划归
冀南行政区,为第七专区(俗仍称鲁西北专区) 。194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
十八集团军总部决定,冀南行政区与冀鲁豫边区合并成立冀鲁豫边区(俗称大冀鲁豫)。
今聊城地区东部属冀鲁豫第一(泰运)专区;西部属冀鲁豫第七专区(即鲁西北专区);
北部的高唐县属冀鲁豫第六专区。
1945年10月,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撤销1944年5月建立的冀鲁豫边区,仍恢复冀鲁
豫和冀南两行政区,聊城地区西部的临清、冠县、莘县、堂邑、清平等县属冀南第一
专区(鲁西北),北部的高唐等属冀南第二专区,东和东南部的博平、茌平、阳谷、东
阿、聊城等属冀鲁豫第一(泰运)专区,南和西南部的观城、朝城和寿张等县属冀鲁豫
第二(运西) 专区。1946年11月,将原冀鲁豫第一专区(泰运专区)以黄河为界分置2个
专区:河东的泰(安)西地区为冀鲁豫第一专区;河西的运(河)东地区为冀鲁豫第六专
区,筑先(即聊城) 、博平、茌平、阳谷、寿张、徐翼(阳谷、东阿毗邻地带) 、聊阳
(筑先县西南部、阳谷县西北部毗连地带)和聊城城关区等县、区先后隶属于冀鲁豫第
六专区。 1947年9月冀鲁豫行政区于本区黄河以北置第九专区,寿张、阳谷、观城、
朝城等县属之。
1949年8月,冀鲁豫、冀南2行政区撤销,恢复河北省、河南省建制,新置平原省。
设立聊城专区,隶属于平原省,下辖原冀鲁豫第六专区的聊城及城关区、东阿、博平、
茌平,第九专区的阳谷、寿张和冀南第一专区的冠县、堂邑、莘县、清平,第二专区
的高唐等共11县及城关区(县级)。7月,朝城、观城2县合并设置观朝县。
1952年10月临清、馆陶及临清镇自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属聊城专区。同年11月,
平原省撤销,有3个专区、29个县划归山东省,其中有聊城专区及其所辖15县:聊城、
博平、清平、高唐、茌平、东阿、寿张、阳谷、范县、濮县、观城、朝城、莘县、冠
县和堂邑。因观城、朝城2县已于同年7月合并为观朝县,故这时聊城专区共辖16个县
和1个县级镇(1954年临清镇撤销,改设临清市)。
1956年2月, 德州专区撤销,所辖之齐河、禹城、平原、德县、武城、夏津、恩
县和德州市等7县1市划归聊城专区。同年3月,撤销清平、博平、堂邑、观朝、濮县、
恩县6县,其中濮县划入范县,博平划入茌平;观朝县南部划归范县,北部划归莘县,
东北部划归寿张县;堂邑县东部划归聊城,西部划归冠县;清平县西部划入临清,东
部划入高唐;恩县东部归平原,西部归武城;西南部归夏津。此时,聊城专区共辖17
县2市。
1958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泰安专区,所辖之东平、平阴、肥城
等3县划归聊城专区; 同年同月29日国务院批准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
惠民专区所辖之乐陵、 临邑、商河、济阳4县划归聊城专区。与此同时,平阴撤销,
并入东平;乐陵撤销,并入商河;济阳撤销,并入临邑;临清县撤销,原辖区划归临
清市;馆陶县撤销,并入冠县;阳谷县撤销,并入寿张;莘县撤销,并入范县和冠县;
聊城县撤销, 以原聊城县辖区置聊城市。这时,聊城专区辖聊城、临清、德州等3市
和高唐、寿张、平原、夏津、冠县、临邑、商河、肥城、茌平、齐河、范县、东平等
12县。
1960年4月,肥城县划归济南市,乐陵(同年1月4日商河县更名为乐陵县)、临邑2
县划归淄博专区。同年3月,撤销东平县,设置平阴县,初属济南市,旋属菏泽专区。
此时的聊城专区辖聊城、 临清、德州3市和高唐、夏津、范县、齐河、平原、冠县、
寿张、茌平等8县。1961年9月德州专区恢复,原划入聊城专区的德州市、夏津、齐河、
平原等县还属。同年10月复置莘县、馆陶、阳谷、东阿县,仍属聊城专区。此时该专
区辖2市9县。1963年3月,原聊城、临清2市撤市复县,隶属不变。
1964年9月,范县建制划归河南省,同年10月为了有利于治理黄河,撤销寿张县,
分别划入阳谷县和河南省范县,省界随之变更:范县所属金堤河以北之范县县城及金
村、张夫2村和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寿张县所属跨金堤河两侧
的斗虎店、子路堤、候李庄、明堤、临河、大寺、关门口、赵台、李堤、孟楼、同堤、
南台、刘海等13村仍属山东省。范县原辖之其他地区则划归山东省莘县。
1965年3月, 为利于治理卫运河计,将馆陶县建制连同该县所属卫运河左岸之杨
革厂、邮寨、王二厢、西魏僧寨、滩上、陈路桥、房儿寨、东河寨、南留庄、王桥、
西芦里、寿山寺、南徐村、前市庄、柴庄、柴堡、浅口、陈范庄、东卜村、刘沿村、
西馆陶、 马头等22个公社共284个自然村划归河北省。馆陶县其他地区则分别划归临
清、 冠县2县。同时将临清县所属运河左岸的李庄、修子埠、下堡寺、张三寨、摇安
镇、窦庄、后张八庄、吕寨、姚楼、魏庄、大十二里庄、黑庄、老官寨、单屯、枣园、
北三里、南三里(不包括胡家湾村) 、东水坡、史洼、仓上、童村、刘庄、尖冢(不包
括冯圈、杨圈两个村) 、指挥墓、卢庄、黎博寨、秦白池、龙潭、东台庄等29个公社
和城关区卫运河左岸之河西南大队、 河西北大队、米市街、临卫街共299个自然村划
归河北省, 临清县建制仍留山东。为了利于解决豫鲁两省边界水利问题,1964年7月
河南省将南乐县杨寨、东节、寨节3个村划归山东省莘县;1966年8月,山东省莘县的
前任屯、后任屯两个村划归河南省南乐县。1967年聊城专区更名为聊城地区。
1983年8月撤销聊城县,复置聊城市(县级) ;撤销临清县,复置临清市(县级)。
1997年8月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撤销县级聊城市,设立东昌府区。